首页期刊导航|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马连湘

双月刊

1672-6987

xbzr@qust.edu.cn

0532-88959017,88959018

266061

青岛市松岭路99号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因学校名称的变更曾用《山东化工学院学报》、《青岛化工学院学报》刊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的来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收录,并己加入台湾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工程与制药、环境科学、机电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研究简报,以及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滤波辨识(14):类多变量输出误差ARMA系统的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广义增广迭代参数辨识

    丁锋万立娟栾小丽徐玲...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类多变量输出误差自回归滑动平均(M-OEARMA-like)系统,利用滤波辨识理念和递阶辨识原理,研究和提出了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广义增广梯度迭代辨识方法、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多新息广义增广梯度迭代辨识方法、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广义增广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多新息广义增广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这些滤波辅助模型递阶广义增广迭代参数辨识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有色噪声干扰下的线性和非线性多变量输出误差随机系统中。

    参数估计迭代辨识辅助模型辨识多新息辨识递阶辨识滤波辨识最小二乘多变量系统

    银催化苄基C(sp3)—H键与炔丙基C(sp3)—H键的位点选择性胺化

    矫鲁振李延顺滕大为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一种合成环状氨基磺酸酯的新方法。采用AgClO4/三(2-吡啶基甲基)胺催化体系,催化苄基C(sp3)—H键与炔丙基C(sp3)—H键的分子内位点选择性胺化反应,以89%收率和9。2∶1位点选择性得到了环状氨基磺酸酯。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高等优点,为碳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选择策略。

    银催化的氮宾位点选择性胺化环状氨基磺酸酯衍生物苄基C(sp3)—H键

    Fe改性Pt/C催化剂催化混合硝基氯苯氨解产物加氢的研究

    张健丁军委张效磊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浸渍-还原法分别制备了3%Pd/C、3%Pt/C和3%Pt-Fe/C催化剂,通过ICP、TEM、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金属含量、表面形态、电子状态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以混合硝基氯苯氨解后产物邻、对硝基苯胺和间硝基氯苯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邻、对苯二胺和间氯苯胺反应。通过对比3种催化剂,得到3%Pt-Fe/C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以3%Pt-Fe/C为催化剂,考察了各因素对混合硝基氯苯氨解产物加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优条件:起始催化剂用量0。8%(以反应原料的质量分数计),m(甲醇)∶m(水)=50∶50为溶剂,温度85℃,压力2 MPa,搅拌转速600 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为100%,邻、对苯二胺和间氯苯胺的总收率可以达到99%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19次。对新鲜和失活的Pt-Fe/C催化剂进行BET、CO化学吸附、TEM等表征,发现失活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幅下降,判定催化剂孔道堵塞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Pt-Fe/C苯二胺间氯苯胺催化加氢

    ZIF-67/NiO/CdS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制氢性能

    王艺霖刘颖王金铭李维平...
    32-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一种高效光催化制氢催化剂,在ZIF-67上负载NiO得到ZIF-67/NiO,再将ZIF-67/NiO与CdS复合,最终得到ZIF-67/NiO/CdS。研究表明,ZIF-67/NiO的存在可以提高CdS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催化剂带隙由2。12 eV减小至2。01 eV。以DL-乳酸作牺牲剂对所有的样品进行了光催化制氢实验,ZIF-67/NiO/CdS的 H2 产生速率最高可达11 987。43 μmol·(h·g)-1,约为纯CdS的4。7倍。光电流响应及电化学阻抗测试证明了负载适量的ZIF-67/NiO能提高复合催化剂的电子迁移率,并且减小电子迁移阻力。最后初步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光催化机理,NiO导带中的电子受p-n结驱动向CdS表面转移,参与制氢过程。而CdS上的光诱导空穴向相反方向转移到达ZIF-67,参与乳酸的还原。

    CdS光催化NiOZIF-67氢气

    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王丽娟黄红李祥博王一凡...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尤特奇S100为载体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并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径仪观察纳米粒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和电位;用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放;考察不同温度下纳米粒的稳定性;用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对人结肠癌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发现,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V(有机相)∶V(水相)为1∶2、ES100浓度为14 mg·mL-1、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1、V(小茴香挥发油)∶V(ES100)比为4∶7。制备的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形态良好,包封率和载药量高,在pH 7。4环境中释放,可于结肠局部发挥作用;25℃环境下放置5周稳定性良好。同时还发现,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能显著抑制结肠癌RK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小茴香挥发油纳米粒尤特奇结肠癌抗肿瘤活性

    基于甜茶苷的漆黄素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抗结肠炎活性

    肖海蓉吴祥根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基于两亲性甜茶苷的漆黄素载药纳米胶束(Fis/Rub胶束),以提高漆黄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疾病治疗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Fis/Rub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亚铁还原能力实验检测Fis/Rub胶束的抗氧化活性;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Fis/Rub胶束的体外释放能力;考察Fis/Rub胶束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体内抗结肠炎活性。所得Fis/Rub胶束的粒径为(7。6±1。2)nm,电位为(-3。86±0。43)mV。甜茶苷纳米胶束可有效包封漆黄素;提高漆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19。12±0。84)mg·mL-1);改善漆黄素的体外释放;增强漆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显示,与漆黄素混悬液相比,Fis/Rub胶束可提高漆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达5。5倍。药效学研究表明,口服Fis/Rub胶束可有效改善硫酸葡聚糖盐(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Fis/Rub这一新型制剂改善了漆黄素水溶性差等不足,具有潜在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意义。

    漆黄素甜茶苷纳米胶束药物载体溃疡性结肠炎

    2,3-二氯-1,4-萘醌的合成工艺

    夏孔浩丁军委单玉领张欣磊...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以1,4-萘醌为原料,催化氯化制备2,3-二氯-1,4-萘醌的反应机理及合成工艺优化。研究发现该氯化反应为酸催化反应机理,氯化氢为有效的1,4-萘醌氯化催化剂。通过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5℃,催化剂用量1。5 mL,溶剂用量80 mL,原料加入量为7。5 g,通氯速度为15 mL·min-1,反应时间为1。5~2 h,产品纯度大于99。5%。母液经多次套用后产品收率达到91%~93%,产品纯度均达到优等品级别(≥99。0%)。

    2,3-二氯-1,4-萘醌1,4-萘醌酸催化

    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的颜料红254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

    崔帅玮梁东旭杨文君张海昌...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颜料红254进行N-烷基链双取代合成了化合物2,5-二庚烷基-3,6-二(4-氯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C7DPP),对其外界刺激条件产生变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压力和温度。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旋转蒸发得到的固态粉末样品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563 nm),研磨后发光光色红移到了582 nm,经过溶剂熏蒸或135℃热处理的样品发出黄绿色荧光(537 nm),再次研磨又可回复到582 nm,光谱峰位移达到了45 nm。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表明,该分子表现出的力致变色行为与其分子的堆积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性能对结构的强响应。

    颜料红254吡咯并吡咯二酮力致变色热致变色多刺激响应型材料

    聚苯胺/水性聚氨酯复合涂膜制备及防腐性能

    余欢徐振华方涛徐闫...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苯胺(AN)、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过硫酸铵(APS)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苯胺颗粒,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谱图(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再结合聚乙二醇(PEG60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羟甲基丙酸(DM-PA)、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等主要原料制备了聚苯胺/水性聚氨酯复合涂膜(PANI-WPU),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PANI含量对涂膜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了涂层的吸水性、光泽度、电化学防腐和耐酸碱等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水性聚氨酯涂膜的抗拉强度最大可达到23 MPa,延伸率达到1 012%,铅笔硬度5H,柔韧性2 mm,耐冲击性为50 cm,吸水率14。66%,光泽度在60°时达到99。9%。当PANI掺量为0。7%时,能够提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光泽度和防腐性能。由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图分析得到,添加PANI的水性聚氨酯涂膜其缓蚀效率可达到99。74%。将0。7%掺量的PA-NI-WPU复合材料涂敷在封边的马口铁板上,在10%的H2SO4 和10%的NaOH溶液中浸泡90 d,不掉漆,可以起到很好的耐酸碱防护效果。

    聚苯胺水性聚氨酯防腐性能

    PEI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岩藻多糖的吸附

    张娇李娇王镇万家齐...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碳纳米管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采用多元醇法制备聚乙烯亚胺包覆的碳纳米管负载Fe3O4 的复合材料(PEI-CNTs@Fe3O4),并用于岩藻多糖的吸附研究。研究发现,PEI-CNTs@Fe3O4 吸附剂可有效吸附岩藻多糖,反应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其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岩藻多糖在PEI-CNTs@Fe3O4 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更加符合准二阶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果更倾向于单层化学吸附,且热力学数据表明该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在298、308和318 K的温度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405。6、415。7和433。0 mg·g-1。在经过3次循环再用的情况下,PEI-CNTs@Fe3O4 对于岩藻多糖的吸附效果依然保持在80%以上。

    碳纳米管岩藻多糖吸附磁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