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凯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凯里学院学报
凯里学院学报

徐晓光

双月刊

1673-9329

klxyxbw@163.com投稿信箱:klxyxbl@163.com(哲学社会科学)klxyxbl@163.com(自然科学)

0855-8500642

556011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凯里学院学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更名为《凯里学院学报》。本刊主要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学教育与各科教学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繁荣。突出刊物的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以高校教师、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为对象,注重发挥优势,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基于吴晓明"中国—哲学"勾连式之内涵分析

    高克坚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框架,依托吴晓明《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一文之逻辑进行梳理与归纳,旨在进一步追查"中国—哲学"的双重内涵。具体而论,一方面,吴晓明把"中国哲学"作为对象,进而将其转化为"中国—哲学"勾连式并溯源西方哲学,继而追查作为"哲学"关联本身之"历史总体"传统或本质之内涵;另一方面,吴晓明将"中国—哲学"勾连式表达为权力关系,进而追溯"世界历史之历史性根源领域""形式与内容的反向差别"和"从客观性到对象性"予以深入权力关系之内涵。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勾连式分析吴晓明

    非遗语境中的文化内涵"深描":苗族"祭鼓"仪式活动的古经辞语汇释译

    吴正彪骆科俊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民族性是文化民族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通过语言的积淀得到反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同样离不开从民族语言入手进行"深描"式的科学阐释。关于苗族"鼓藏节"的调查与研究,这是一项以"祭鼓"作为民族关键符号的祭祀祖先神灵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鼓藏节"的"祭鼓"活动中,其内容通过古经辞的丰富语汇得到呈现,而"祭鼓"仪式活动的古经辞语汇释译,不但是研究这一节日文化"深描"的基础,也是从"指称论"的语言哲学理论视角出发,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苗族文化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苗族"祭鼓"仪式语汇释译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传统民居

    程娟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建筑和村落的形式起源,追溯建筑语言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

    侗族文化人类学传统村落民居

    芦笙:西南地区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于倩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表征和载体,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芦笙作为西南地区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乐器,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文化记忆,是多民族沟通的情感纽带,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作为西南地区共有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芦笙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黔湘桂边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态实践与推进路径

    田维扬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黔湘桂边区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实践维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且呈现出交往交流交融的频率更快、波及范围更广、变化更多、主动性和互鉴性更强、关系更复杂、内涵更丰富、发展趋势更好、国家认同更突出等特征。通过探析该区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推进路径,为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活的范本。

    旅游发展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路径黔湘桂边区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思考

    王玉光邓阿岚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体育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和群体性。其基本特性与体育旅游的"具身性"本质相吻合,富有旅游开发价值。但是,在实际开发中仍存在整体开发不够充分、与已成形资源匹配不佳、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市场引导不足等问题。需要立足边疆民族体育文化特性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提升边疆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竞争力的体育旅游品牌。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具身性浅表化整体开发

    从《归园田居》试探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袁再礼彭婧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直受"儒"和"道"的双重支配,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罢了。归园田后的陶渊明,很多人把他称为一个真正的"隐士",并号其"隐逸之宗"。笔者认为,他终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隐士",他的人生境界由"仕"时的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上升到了"隐"后的天地境界,心中始终没有放下家国、百姓。

    陶渊明隐逸人生境界

    生命共同体、环境正义与可持续发展——欧阳黔森创作中生态意识的三个维度

    潘琴梁启俊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性语境中用"生态"理论来解读极具生态化的乡土文学,是以另一种姿态重新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欧阳黔森这位具有独特职业身份和满怀文化忧思的作家,在创作中充分体现出在现代性语境中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情怀:一是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意识凸显;二是关于环境正义的生态意识审视;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显露。

    欧阳黔森生态意识生命共同体环境正义可持续发展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保持型双语教育兴起的归因分析——以裕固族聚居区为例

    巴战龙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育系统外部主要原因有本族语言及传统文化趋于濒危和族群性的焦虑加剧,以及可供社会行动者选择的实践策略空间在相关政策叠加实施的背景中生成和拓展;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原因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蓬勃兴起和民族文化精英的强力推动。从当下中国的经验事实和情境分析来看,"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可以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定位和主导逻辑。

    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双语教育教育人类学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述评

    曾丽娟梁卓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1998 年至2023 年共24 年间发表在CNKI期刊上的62 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从对外汉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功能特点与作用、不规范现象和规范化方法三个角度进行了评述和分析,探讨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视程度,并引发教师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如何更有效地作用于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内容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