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农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农林科技

毛学荣

季刊

1004-9967

qhnkbjb@163.com

0971-5310338

810016

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青海农林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Qinghai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突出高原农林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兼顾,集学术性,技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愿将全国10多个省区四大高原的特色性论文、调查报告等科技信息公布于世、生产效益,推而广之。适合科研工作者、农林院校师生、农林技术干部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技术员、专业户和农业技术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株高对菌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陈诗瑜王贺王欣玥李维波...
    69-7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不同株高巨菌草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集辽宁省营口市4 m及1 m高的巨菌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为试验样品,并分析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显示,平均颜色变化率以及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顺序均为4 m高巨菌草>1 m高巨菌草>对照组.主成分分析显示,4-羟基苯甲酸、1-磷酸葡萄糖与主成分1具有较高正相关性,衣康酸与主成分2具有较高正相关性.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从大到小顺序为4 m高巨菌草>1 m高巨菌草>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和代谢类型,以及提高以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的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方面.

    Biolog-ECO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

    苹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亚雄侯志强张继东常文峰...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苹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连作5年、10年、15年和20年苹果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等理化性质以及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主要影响因子,旨在为苹果科学种植与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连作5年相比仍有降低;其中SOM、TN、TP和TK含量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P<0.01);(2)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在不同连作年限中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蔗糖酶活性则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不同连作年限之间差异性呈显著性(P<0.01).综上所述,苹果连作年限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化学养分(TN和SOM),加剧了土壤养分耗竭;pH值的下降是引起连作障碍的潜在风险.

    苹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高寒沙地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时空变化

    金耀涛田丽慧张登山李耀...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拟以青海湖流域湖东沙地不同恢复年限的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风沙沉积物在不同沙丘地貌部位的粒度分布特征,探讨治沙措施影响下风沙流携沙粒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粗粒物质较多,自然固定沙丘、不同年份建植沙棘沙丘表层沉积物则以细砂为主.(2)流动沙丘迎风坡细粒含量最高,而植被覆盖沙丘背风坡与坡顶风沙沉积物的细粒物质含量高于迎风坡,这与本区的风况密切相关.(3)随着沙丘植被条件的转好,平均粒径不断减小;分选系数逐渐增大;偏度逐渐向正偏靠拢;沙丘峰态均属于中等峰态;分形维数变化无规律.总体而言,沙丘恢复年限越长对沉积物粒径影响越大.

    风沙沉积物粒度参数植被恢复分形维数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白芥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田金花高晓玲刘炳炎唐楠...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份白芥种子为材料,设计不同浓度梯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通过对各浓度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指数、根长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进行测定比较,并对白芥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的PEG浓度胁迫下,白芥1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指数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最理想,分别为96.65%、93.42%、106.06%、82.25%和1.15.20%的PEG浓度对SA-3品系根长抑制率最低,为79.61%,且经综合评价发现其抗旱能力排第一,第二为白芥1号.因此,15%~20%的PEG浓度是白芥干旱胁迫的适宜浓度.

    白芥种子萌发PEG胁迫抗旱性

    冀南太行山区采矿迹地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特征

    张兴锐高刚李周旭张含含...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取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不同恢复模式下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模式(连翘)共计包含物种17个,分属于10科17属,自然恢复模式(CK)包含物种15个,分属于9科15属,自然背景(BK)包含物种11个,分属于7科10属.细裂叶蒿、隐子草同时出现于3种处理类型中,细裂叶蒿相对重要值表现为BK>CK>连翘,隐子草则是连翘>CK>BK.细裂叶蒿在未受采矿活动干扰的自然群落系统中占比仅次于芦苇;隐子草按照BK、CK、连翘的顺序呈现出逐步增加趋势.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连翘模式高于自然恢复模式,也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背景区域.通过人为引入连翘本地适生物种,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实现演替进程和恢复情况较为明显提升.

    冀南太行山区采矿迹地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藏药十味诃子片UPLC特征图谱的研究

    张学花郭静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藏药十味诃子片特征图谱,以期为十味诃子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CORTECS UPLC T3(100 mm × 2.1 mm,1.6 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6 nm;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通过对15批藏药十味诃子片样品的测定,共确定了 15个共有峰,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均<3.37%,相对峰面积RSD值均<4.50%.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这为更好地控制藏药十味诃子片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十味诃子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质量控制

    甘肃礼县香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初报

    王淑荣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查明礼县香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的种类及分布,于2024年7月对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采用样线法、网捕法、搜寻法和灯诱法等进行昆虫外业调查,通过图鉴图谱进行昆虫种类鉴定.调查结果表明,在保护区采集调查的昆虫共有11目51科121种,其中鳞翅目昆虫种类最多,半翅目排第二位,鞘翅目排第三,其余各目均较少.

    香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昆虫多样性

    高原露地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龙有鄂伶李文军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磷、钾肥对高原露地种植的菜用大豆叶片叶绿素和N含量及其农艺性状、品质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开科源5号作为试验材料,并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的SPAD、N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以及矿物质含量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处理5与6在SPAD、N含量、株高、植株直径、分枝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百粒鲜重及产量方面表现更佳,对照组(CK)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处理5与6的干物质、蛋白和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在K、Mg和Zn的含量上,处理5为最高,处理6次之,但处理6的铁含量最高,达到4.93 mg/100g.

    正交试验农艺性状品质

    投稿指南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