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张倩

月刊

1006-9682

zwjyyj010@126.com

010-88909438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84-111信箱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研究》杂志以“关注中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推广教改成果、促进教育创新、开展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力求体现“学术性、综合性、实用性、导向性”的办刊目标。同时,为了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集中展示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成果,加强各地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本刊将努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教育信息平台,达到交流与成果共享的目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郝金秋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的最主要形式。要加强朗读,要将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文质兼美,这些诗歌、散文、故事等,其中所包含的语言美、意境美,老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只能是越俎代庖,并不是学生的个体感悟。新课标提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朗读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

    感悟阅读教学文学作品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陶冶情感新课标语言美

    作文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李华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在同学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在和谐宽松的真实生活平台上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见闻、想象表达出来,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原汁原味,把说话写话当成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一种天性释放的途径。

    想象力作文创造力孩子真实生活互动交流原汁原味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

    涂文良
    10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英语课标从教学的理念、内容到实施措施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而其贯彻实施的效果以及在实验中得到不断完善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实现“双赢(win—win)”的教学目标。

    教师专业化成长高中英语课改背景英语教师素质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

    谈对小学语文课改的几点肤浅认识

    任旺
    10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吹进了广大师生的心田。如今,我校小学语文启动新课程实验已将近九年。“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当时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在经过一番孜孜以求、大胆实践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语文教学园地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喜人的新变化。

    小学语文语文课改新课程实验以学生为本探究方式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校园

    浅谈如何把握地理总复习

    陈明强
    10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地理内容多,知识面广,复习时间紧,如何复习应考?下面笔者谈几点经验和思考。

    高考地理总复习复习时间知识面应考

    有情有趣,教学相长——《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探析

    杨华
    10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是根据《纲要》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多为兼职,有的老师认为兼职教师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难度大,主要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兼职是不利,但也可以利用兼职多重角色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生活学科的综合性,使教学更具有特色,更有实效性。同时也利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促进其他教学及工作开展,让所从事的几项工作相得益彰。

    《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兼职教师综合课程学科教师新课程改革

    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贾红光
    10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转变教学行为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在的教学空间狭窄封闭,教室成了学生唯一的空间,特别是住校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这样狭窄封闭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走出学校,迈向社会,以便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行为课程资源社会化创新能力大语文观分析能力

    放飞孩子的心灵,让作文教学自由飞翔

    王亚青
    11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以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教学自由作文批改方法心灵孩子学生习作作文水平语文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刘建华
    1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断地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是创新教育的必然产物。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知识经济21世纪科学技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吴颖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并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在理解感恬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才能有效进行语文积累,生成学生的语感。教师教学时应切实抓住重点、经典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的切入点。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利于衍化生成学生的语感。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角色、体验情感时,可以使学生真切理解领悟文本,提高自身的阅读欣赏能力,触发学生的语感生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语言,对文本做深入的想象,从而加强对文本的感悟,生成语感。

    语感诵读品词析句体验创设情境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