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谢默斯·希尼早期诗歌景观书写研究

    和耀荣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希尼的早期诗歌描写了自然景观、劳作景观以及地名诗景观.这些景观不仅仅是诗人对家乡故土怀旧式的描写,还承载了历史、政治和文化意义,表达了希尼对北爱尔兰故乡和爱尔兰传统既继承又疏离的双重矛盾态度,构建了多元身份,超越了"北爱尔兰天主教农民家庭成员"这一客观身份对诗歌创作的限制,进入一个包含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且有利于诗歌创作的想象空间.

    谢默斯·希尼早期诗歌景观书写

    论《皇帝的孩子》中的城市景观与知识分子体验

    张明珠夏文静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皇帝的孩子》在书写美国纽约高知分子间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文化圈层虚伪与浮华的同时,多次指向城市中典型的非场所意象,表达了精英阶层城市生活的荒诞与体验的虚无.该群体的神秘色彩逐渐被都市光怪陆离的乱象消费殆尽,但其中不乏有觉醒个体在经历恐怖事件后,以游荡者身份反思自我处境并展开返魅之旅.作家意在借助9·11 事件刺激知识分子沉思被城市景观包围下现代性生活弊病和精神危机,在游荡中寻找城市的缺口并主动参与景观重建.以核心人物布狄为线索,从城市化表征视角分析城市意象,作品考察了城市中受现代性宰制的知识分子精神陷落问题,深入探索其都市体验,为该形象赋予更深的社会意义.

    《皇帝的孩子》城市景观消费知识分子祛魅游荡者

    从本土书写到他者想象:当代东北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

    吴娟黄宇斌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作为市场经济的边隅,以高度复杂的特质文化成为当代文学中地域书写的空间对象,形成区别于北京、上海、香港等中心城市的文学场域.以"铁西三剑客"、迟子建等人为代表的本土东北作家群体从主体经验出发进行叙述,与域外视角的旅华记者梅英东的东北书写构成了鲜明的差异.本土与外域的视角彼此补充,全方面、多元素地呈现了东北城乡的集体记忆,而自我与他者之眼中隐而不彰的表述差异为地域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诠释视角与理论观照.

    东北想象地域书写他者凝视城市乡村

    论《孤独行路》的记忆书写兼及华人文学的遗孤叙事研究

    张益伟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庆华的长篇小说《孤独行路》聚焦二战后日本遗孤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变迁,小说以个人亲历者视角来呈现战后遗孤的人生经验图像,从个人记忆视角鲜活生动地形塑一段被大历史所遮蔽的时代声音.小说关注到遗孤群体的现实和生命状态,既充满了对遗孤的人道主义伦理关怀,也充满了对中国和日本现实与文化的自我审查和质询,通过一种文化间性的方法处理了民族间异域想象的问题,进而为思考中日战争与历史、记忆的遮蔽和连续、遗孤叙事的方法等诸多命题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孤独行路》孤儿视角疼痛叙述历史省思遗孤叙事问题

    回声问句的主观性解析

    单威嘉
    115-11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声问句是对其先前话语(先导句)内容的提问,是疑问句的一种特殊亚型.文章以回声问句为研究对象,探索言者主观性之于语言的体现.研究发现,回声问句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认知主体对先导句的识解以及回声问句中言者情感态度的表达.认知主体在识解过程中,对先导句内容进行详略度、焦点、视角与突显度的处理,并对此产生"疑"的情感态度,生成回声问句,后经由话轮实现主观交互,达成对话双方的相互理解,使"疑"的情感态度得到消解.

    回声问句认知主观性情感主观性识解

    情态词"也好"的语义语用功能

    张智慧曾传禄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态词"也好"情态语义和语用功能较为丰富.情态语义方面,"也好"具有"让步"义和"认同"义."让步"义细分为"让择"义和"无论如何"义."让择"义包含退而求其次和退而择优,退而求其次是典型用法,均可理解为知域用法;"无论如何"义可理解为知域用法."认同"义包含主动认同、被动认同和假意认同,主动认同是典型用法,三者可理解为知域或知域-言域用法.语用方面,"也好"具有互动功能和话语标记功能.

    也好语义语用功能三域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母语安全探赜

    刘明阳唐亮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联,决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母语安全之维的必然.母语安全关涉人们之于国家、民族情感依存、身份认同、文化自信的重大问题.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复杂语境中母语安全危机显像,母语网络污染、母语思维异化、母语文化断裂成为突出表征.强化母语安全意识、构建母语安全体系、重构母语文化魅力是应对母语安全危机的可行策略.

    总体国家安全观母语安全危机表征应对策略

    "N+上"的多义性与汉英空间结构编码差异研究

    刘艳丽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N+上"结构表示静态空间语义范畴,能够表达在物体表面、上方及内里的语义内容,呈现出点、线、面、体的空间范围特征.通过对比,汉语"N+上"结构与其英语相应表述在语义内涵上存在共性,但是在语义形式编码上存在明显差异,汉语用符少,英语用符多.差异产生的内在理据是两种语言在参照物和目的物的认知次序、参照物的维度等方面不同的认知取向.

    N+上静态空间空间语义认知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他者介入研究

    谢婉霞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他者介入本土文化是文化得以域外传播的中心形式,立足文化输出的"非我"视角,通过对他者视阈的跨文化传播图示的阐释,并从他者介入的文化翻译处理、文化输出准则、他者介入应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做到平等交际、兼容并蓄、文化相互适应的跨文化传播,才能使他者在介入本土文化引发文化冲突的同时,触发本土文化的主动接纳,达成助力中国优秀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目标.

    他者文化输出他者文化传播图示跨文化传播

    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对比研究

    徐志伟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学研究的焦点.归化策略通过适应目标文化习惯来提高文本的可读性和流畅性,而异化策略则通过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性来丰富目标语言并促进跨文化理解.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势,归化策略更适合商业文档或教学材料等,而异化策略则更适合文学或历史文本.选择哪种策略取决于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受众反应.本次研究探索了不同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归化和异化等问题.

    英汉翻译归化策略异化策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