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全球教育展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全球教育展望
全球教育展望

钟启泉

月刊

1009-9670

021-62232938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全球教育展望/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刊登有关外国教育理论、制度、流派、方法、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新课标一致的教材编制研究

    周文叶黄锡汝刘俊韬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课程标准一致的高质量教材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与关键抓手.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教材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与实践的不足与需求,在已有教材评价工具的基础上,将教材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框架提炼为严谨性、聚焦性、连贯性、支持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分析框架,结合新课标对教材编制的新要求,本文建议教材编制在目标指向、内容选择、组织呈现、教学支持四个方面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着力提升教材质量,赋能素养导向的有效教学.

    教材编制新课标一致性素养导向

    让学生成为认知主体:学法指导功能教材编写框架与实践

    段玉山丁荣杨昕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引起了对教材功能的再思考.新时代高质量教材体系的建设要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学材式教材观的体现,要求教材具备学法指导功能.学法指导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材的学法指导功能既是教材发展过程中的"实然",也是"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教材深层系统和表层系统的相互配合构成学法指导功能教材的编写框架:深层系统以学生主体学习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主动性为理念引领;"学习使用教材"和"使用教材学习"是表层系统的核心,使技术属性与教育属性结合.教材深、表系统联动,发挥学法指导功能,真正让学生成为教材使用与学习的主体.

    教材编制学法指导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学材

    学生眼中的好教材:特征、意蕴与启示

    贺诚李臣之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学生眼中好教材的特征是教材编写的基点.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基于30名7-9年级学生的访谈数据,借助Nvivo 12软件对学生眼中关于好教材的特征与意蕴的描述性资料进行相关类属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所期待的好教材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适切性.未来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对好教材的期待为重要依据,坚持国家意志与学生需求相统一这个核心原则,走向"教材"与"学材"的融合,实现教材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学生视角好教材高质量趣味性开放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材分析:一种单元分析框架的建立和应用

    夏雪梅陈柏因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是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重要中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科学教材的分析与编制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然而已有的科学教材分析研究在核心素养目标的理解及相关的分析框架、方法上存在不足.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材单元分析框架包含五个"内容-课标一致性"子维度和五个"教学转化"子维度.应用该框架分析美国科学教材单元,提炼核心素养融入科学教材编制的具体策略,能为我国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材的编制与修订提供参考.

    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教材教材单元教材分析

    我国初中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建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迟少辉樊艺蕾王祖浩
    5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建构特征的分析指标.研究选取我国百年来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三套本土科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编码和简单统计方法获得了一系列数据,以此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了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的建构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的构成要素、呈现方式、教育功能和价值倾向,为未来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的编制提供启示.

    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建构特征比较研究

    大学如何参与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美国一流大学的实践经验

    王正青戴月
    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美国一流大学借助其独有的资源优势,积极介入中小学英才教育,参与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过程中.围绕人才识别、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教师培训四类核心职能,美国一流大学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英才教育中心,并通过确立培养进路、重组课程体系、推动过程贯通、优化质量评估、提供心理支持等路径,构建起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有效模式.美国各级政府、学术机构、科技公司与公益组织提供了政策、资金、学术、平台等方面的专业支持,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支持保障体系.美国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在人才识别与才能发展等方面优势突出,能够兼顾弱势群体英才教育的机会公平问题,整合多方资源为校内英才教育提供有效补充,通过一流高校间的合作共建国际英才教育网,这些实践经验具有一定镜鉴价值.

    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美国一流大学英才教育中心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日本英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路径

    赵硕周正倪娟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日本英才教育发展历经早期精英主义表现、从偃旗息鼓到卷土重来、渐进式发展、深化创新四个阶段,时至今日,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英才教育实践路径.以大学提前入学制度、超级科学高中项目和校外英才教育项目为代表的英才教育实践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国际科技与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应理性审视日本英才教育之经验,健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及选拔机制,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支持体系,通过早期发现、精准选拔、系统培养,回应新时代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英才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教育公平日本

    日本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于超级科学高中计划的实践考察

    宋武全李梦媛李玲玲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前置,高中阶段在科技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在"科技立国"成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为改善"理数教育"整体质量、满足科技人才早期培养需求,实施了超级科学高中计划.该计划制定滚动式申报评审规则,明确公平优先、凸显卓越的人才选拔方式,打造了富有前沿性和探究性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了贯穿全程的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生态.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超级科学高中计划在教育公平和考核指标等方面亦面临舆论压力.考察日本超级科学高中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可为我国提供镜鉴.

    日本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超级科学高中

    促进计算思维发展的学习设计模型开发——基于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实践

    陈兴冶董玉琦杨伊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在当今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的结合仍显不足,且更多集中于具体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本研究立足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从皮亚杰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推演出"促进计算思维发展的学习设计模型"基本框架,并结合相关理论建构出了包括学科知识、问题解决、计算思维三要素的完整模型.通过为期14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有助于全面提高计算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实验班学生的计算思维技能显著提高,计算思维态度得分增幅明显,且认知偏差降低.该模型可指导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其基于认知起点的教学思路可促进抽象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计算思维发展呈现正相关.

    计算思维学习设计模型问题解决认知起点

    定位理论视角下评价式课堂回音的意义建构

    秦乐琦
    12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定位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评价式课堂回音的意义建构.通过对14节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式课堂回音的分析,本文呈现了评价式课堂回音的话语表现形式,从定位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评价式课堂回音的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教师的评价式课堂回音是以补充或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以形式质疑或实质质疑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的机会;以限制性或整体性评价转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评价者的身份.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就我国评价式课堂回音的灵活性、其传递出的立场和教师身份展开进一步讨论,并形成对教学实践的相关启示.

    课堂回音评价式课堂回音课堂评价话语策略定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