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前沿
前沿

田伟

半月刊

1009-8267

qianyan2001@126.com

0471-4921974

01001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利民街25号

前沿/Journal Forward Pos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社科理论界及广大实践工作者,力求把握我国社科理论动向,反映最新成果,成为名符其实的社科理论“前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动因、特征与路径

    周良发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能够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为党的自我革命增添内生动力,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精神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学习教育样态规范化、学习教育主体协同化、学习教育过程有序性、学习教育方式常态化、学习教育评价综合性、学习教育效果长效化等特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强化思想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话语转向、重视数智赋能、优化平台支撑、完善制度设计等入手,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正确党史观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价值、实践与路径——以T市为例

    杨少杰李曼邸晓星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两新"组织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然选择。T市通过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引领、推进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专业化党建工作骨干力量等方式,营造"两新"组织正确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两新"组织党建质量。然而,T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还存在党组织覆盖不够有效、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力、党建工作机制仍需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应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两新"组织党建质效,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基层治理

    规范本土化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历史条件、建构过程与未来前景

    邓辀陈洁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范本土化是指本土行为体对外来观念的主动建构,使外来观念与本土理念和习惯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规范本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功有赖于三个条件,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信念坚定的本土行为体。从规范本土化的视角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可分为外来规范的本土传播(1917-1927)、规范内化与本土性反思(1927-1945)、外来规范的本土建构(1945年至今)三个阶段。以规范本土化的视角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通过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更具普遍意义的解释框架,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规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命题的演进与西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途径探讨——以总体供给模式的制度形成机制为视角

    孙勇时华键陈朴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部民族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照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经验,须认识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思路和总体接轨实践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中央对西藏实行的总体供给模式现已遍布西部各省区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推动了面积占大半个中国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构成东西部循环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平台。对此平台运行机理予以阐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央对西部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供给,使其融汇于国家整体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之中。

    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西部民族地区总体供给模式

    SCP范式下民族地区语言服务政策供给的逻辑及实践

    金福子卢衍航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的语言服务政策是提高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精准供给民族地区的语言服务政策是更快、更好助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之一。构建语言服务政策精准供给的"结构—行为—效能"逻辑框架,引入政策网络理论、政策周期理论、增能理论,分析由政策供给主体的互动行为形成的权威倡导型、合作技术型、监督反馈型供给模式,从而产生制度、教育、信息三个维度的增能效应,以此作为评价政策供给的重要依据。此外,政策主体的利益博弈、政策客体的情境差异、政策目标的单一模糊、政策工具的组合力度等都会影响政策周期内语言服务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对此,从优化服务资源、组合政策工具、整合专业力量、规范政策系统四个维度提出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最大化的建议,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民族地区语言服务政策供给SCP范式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梗阻及纾解

    黄德雄梁发右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民族地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场域,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保障,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之需。当前,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仍然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收入水平较低且城乡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及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群众依然存在返贫风险。为此,新发展阶段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多方联动完善三次收入分配方式、统筹协调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期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马尔库塞"自然解放"理论的思想意蕴及当代启示

    刘颖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自然解放"理论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自然解放"理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均处于异化状态,主张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实现自然解放的三条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科学技术变革、树立新的技术观、构建"生存缓和"的社会,以实现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马尔库塞"自然解放"理论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维度,对于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马尔库塞"自然解放"理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政治技术"理论范式的特征与建构

    褚尔康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发展,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革命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技术作为独立的力量影响社会发展和推动了人类进步。随着"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社会革命"研究逻辑体系的建构完成,学术界进一步催生"技术政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技术政治学本身是从技术哲学角度对技术本身的政治学问题进行分析。而作为传统政治学研究体系中新的研究领域,政治的技术理论体系建构则是在如何打破现有的技术限制,突破人类已有的认识空间,扩大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技术政治学基础上,如何深化"政治技术"理论研究,作为进一步深化以技术系统为特征的技术政治学实践空间,具有重要的范式转型意义。

    技术政治政治技术技术政治学技术哲学治理现代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测度、评价与优化

    张公嵬白雪莲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决定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程度。本文将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能、制度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供给和需求作为基本动力、数字经济作为新动力,阐述了四个维度的逻辑机理,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通过指标体系对动力系统进行测度,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整体不断优化,但发展程度不高,系统内部表现迥异。城镇化发展、市场化改革、分配制度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供给和数字经济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工业化后期效应、出口的弱化效应、房地产泡沫和虚拟经济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以及由城乡收入差距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才章杨洪芹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作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方式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研究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呈现多重制度支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多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互助养老服务以困难老人为主、互助养老服务聚焦于基本需求的现状,并表现出互助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组织管理有待继续完善、互助服务持续性有待提高、养老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可以从基层政府支持与农村内部努力相结合、不同主体相互合作实现共建共享、把握农村社区特点逐步提升服务、注重与农村相关公共服务的融合、更加关注互助养老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农村互助养老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