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供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供热
区域供热

曾享麟

双月刊

1005-2453

qygrbjb@sina.com

010-65339564

100026

北京朝阳区红庙西大望路甲1号温特莱酒店10层

区域供热/Journal District Heat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会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82年创刊,以宣传国家关于供热设施的建设方针、政策为宗旨,介绍国内外热能生产、输配先进技术及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刊载城市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题文章,以宣传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冷凝器模型及参数优化分析

    卜克俭杨东润王晓雨杨玉萍...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凝器是空调制冷机系统的重要部件,对整个空调系统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精度高、耗时少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冷凝器模型,提出一种结合启发式优化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建模方法.首先,利用极限学习机建立冷凝器数学模型,并分别使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O)确定极限学习机的最优参数值.然后,通过误差评价指标对比两种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精度均保持在±5%以内,但PSO-ELM冷凝器模型的MAPE与运行时间均较低,粒子群算法计算的参数使模型精度更高、耗时更少.

    冷凝器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极限学习机智能优化

    多台冷水机组系统运行测试及模拟优化分析

    薛闪闪李德英刁治国牛东泽...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冷水机组搭配方式对制冷能效的影响,以某公共建筑制冷机房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利用TRNSYS搭建模型模拟不同冷水机组搭配的优化控制策略,并进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时,相较于原有运行模式,3种冷水机组群控控制策略总能耗从大到小依次为:逐台启动控制、均分负载控制、COP优化分配控制.与逐台启动控制策略相比,采用均分负载控制策略的冷站系统能耗下降3.4%,冷水机组能耗下降约1.7%;采用COP优化分配控制策略,冷站系统能耗下降5.7%,冷水机组能耗下降2%.最后分析当采用COP优化分配控制策略时,冷机COP和系统EER分别为6.66和4.81,节能率为5.6%,相应的环境污染物减少了 110.61 t,环境受益价值为26 062.1元.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时,建议采用基于机组高效运行区间的COP优化分配控制策略,节能效果更佳.

    制冷系统冷水机组优化策略节能效益

    界面胶凝材料对新老混凝土劈拉强度试验研究

    朱闯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主要受界面粗糙度、界面胶凝材料种类和界面有无锚筋等的影响.在不考虑设置锚筋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强度一直是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组(60块)试件的劈裂抗拉试验,研究界面粗糙度和界面胶凝材料类型对新老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界面胶凝材料相比,环氧树脂类界面胶凝材料对试件劈裂抗拉有更好的提升作用;与Ⅰ级粗糙度(光面)条件相比,涂刷环氧树脂类界面胶凝材料的Ⅳ级粗糙度试件劈裂抗拉强度平均提升幅度为223%.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界面粗糙度与试件粘结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式,可为混凝土工程改造过程中界面胶凝材料的选用和粘结劈裂抗拉强度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老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界面胶凝材料粗糙度

    产学研用培育供热行业人才实践

    王春林左河涛赵庆伟方豪...
    85-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供热行业本科人才培养成效,强化实践教学和服务行业的能力,赤峰学院构建了"从课堂到会场"的产学研用多元一体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通过整合"校研行企"多方资源,从课程的行业融入、毕业论文与工程的结合方法,到行业专家协同评价、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投稿组织,搭建贯通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平台,培育出一批适应供热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育人模式不仅为供热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也为地方高校"产学研用"提供了共同的参考.

    供热行业本科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实践育人

    用于集中供热热力站补热的热泵系统优化与方案对比研究

    于力常俊志李永智陈向荣...
    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城市扩张和热源紧缺带来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供热能力不足问题,以某热力站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蒸汽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在提升热网供热能力中的效果.基于TRNSYS软件建立了两种热泵补热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双层协同优化方法,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设计方案与运行策略进行协同优化,并从运行能耗、经济性、新增设备占地面积和地域适用性的角度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补热量下,蒸汽压缩式热泵补热系统一个供暖季的运行能耗比吸收式热泵补热系统高0.85%;蒸汽压缩式热泵补热系统的初投资较吸收式热泵补热系统约低100万元,但两者运行费用接近,总体上蒸汽压缩式热泵补热系统更具经济优势;蒸汽压缩式热泵补热系统中新增设备的占地面积比吸收式热泵补热系统小约30%;相比于寒冷地区,在热价更低的严寒地区采用吸收式热泵补热系统的经济性更优.因此,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地域条件、能源价格、场地空间等因素来制定热力站补热方案.

    蒸汽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补热双层协同优化TRNSYS模拟

    雄安新区多能耦合综合智慧能源应用案例分析

    张义超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雄安新区新建片区第一个综合利用浅层、中深层地热能项目,耦合水冷机组+燃气锅炉作为补充调峰冷热源,构建了一个多能源耦合供能系统,通过实施后的数据结果分析,佐证了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各类能源禀赋,合理设置能源配比的科学性,达到了设计目标.

    多能耦合地热能可再生能源

    城市多热源联网运行工况设计与分析

    张柏林静永彬田雪臣梁子龙...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赤峰市中心城区东环热网的建设,城市环状热网趋于完善,为了使热网系统更加高效、节能、经济地运行,利用GEOPIPE水力平衡分析软件平台模拟不同热源间的联网运行工况,对系统热力工况和水力工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东山电厂、新城热电厂与富龙背压机组联网运行,赤峰热电厂高温网与京能热电厂联网运行,赤峰热电厂低温网与远联钢铁厂联网运行的方案.通过与各热源解列运行时的对比分析,多热源联网运行可提高供热系统中热电联产与工业余热等低碳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系统热负荷供需更加平衡,热网负荷调整灵活,可提高系统的可调性;减少了热网负荷切换频次,改善了综合补水能力,提高了热网稳定性.

    多热源联网运行水压图工业余热热力工况

    基于安全有机液储氢技术的氢能供热系统应用

    朱晨阳张瑞娟尹海全王海鸿...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供热、减少供热领域碳排放、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分析了氢能供热推广存在的难点,介绍了安全有机液储氢技术的优势,提出了采用基于安全有机液储氢技术的氢能供热系统的技术路线,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某氢能供热项目为例,分别对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经济性、推广建议等进行了论证与阐述.结果表明:一是含氢安全有机液具有不易燃、不易爆、不挥发、无毒、无腐蚀性等特性,化学性质稳定,按照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属于非危化品,可以按照普通货物运输,无限行限入区域,解决了氢储运的难题;二是基于安全有机液储氢技术的氢能供热系统占地面积小、基本可保证连续稳定运行,试运行期间COP在1.59~1.66之间;三是本项目中氢能供热每平方米能源成本为82元/采暖季,远高于管道天然气供热成本,未来氢能使用补贴的落实将是推动氢能供热使用的重要因素,且规模化后氢能供热将是替代LNG供热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机液储氢氢能供热技术路线

    基于本地LoRa通讯的云边协同二网平衡系统应用

    高群淞臧凯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随着智慧供热项目的实施,物联网智能平衡阀逐渐应用,大幅提升了二网平衡调节效率,但普遍采用NB或4G通讯的物联网智能平衡阀会受到本地运行商基站信号的强度影响,部分场景无法应用.采用一种LoRa通讯方式的云边协同智能二网平衡系统,以单元为平衡节点,智能平衡阀通过单级或多级LoRa通讯装置与换热站内的边缘控制器建立通讯,边缘控制器通过换热站光纤与上位云平台通讯,既能实现在换热站本地的边缘控制器自主平衡调节,也能实现云端主动控制或干预换热站边缘计算器自主平衡过程,达到二网热用户热力平衡、精准供热、节能降耗的目的.

    LoRa通讯边缘控制器二网智能平衡单元回温控制

    智慧供热技术在不同类型的二次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尹海全张鑫李泽志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智慧供热技术在不同供热系统中得到充分应用,以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所辖供热区域为案例,探讨了智慧供热技术在实际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实施水平单元精准调控、水平单元平衡调控和楼内垂直平衡调控这3类智慧供热技术路线,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能耗及运行效果.结果显示,对于双管热计量且实施条件较好的居民建筑系统,水平单元精准调控技术能显著降低热耗、减少工单数量,热单耗下降达13%;对于非热计量且调节手段匮乏的老旧居民建筑,水平单元平衡调控技术路线则能有效降低热单耗、减少工单数量,热单耗下降7%;而对于楼内存在垂直失调的系统,通过楼前水泵混水技术和物联网四通转向阀技术可缓解垂直失调问题,但并未显著降低能耗水平.此外,智慧供热技术对电、水耗的节省量无显著效果.该研究为智慧供热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为实现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的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智慧供热二次管网系统形式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