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企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企业经济
企业经济

李小玉

月刊

1006-5024

qyjj@qyjj.cn

0791-88596331;88592843;88592221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企业经济/Journal Enterprise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0年全国首创的经济类综合性月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创刊20余年来,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刊物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本刊重点传送热点经济新闻,指示热点新闻背景,反映国内外经济最新动态,点评末来经济走势,揭示财富奥秘,阐述行家高见,书写企业家风采,诊断经营得失,钧沉商海史空,引领时尚潮流。强调时事性、理论性、应用性、信息性、可读性并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技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要求、实践及趋势

    李周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成为数字、数据和产生价值是由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我国乡村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体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软体条件尚需作较大的改进.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乡村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更多的信息技术产品,使信息技术成为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力,成为规范各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评价工具,让农民手中的智能手机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乡村应用信息技术的重点要由协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拓展到协调农民和市场的关系.信息技术的突破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有新起点,不断出新人才的领域,它是年轻科技人员,包括大学生、研究生施展才华,为推动中国乡村和农业绿色发展作贡献的重要平台.

    信息技术乡村绿色发展智能手机环境信息技术产品

    数字商业战略对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郑小勇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商业战略"是否能"以及"如何能"提升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等问题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得到系统性研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对数字商业战略影响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机制开展理论研究,并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和 183 个调研样本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商业战略不仅对企业数字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塑造,并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组织惯性对数字商业战略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效应,而技术动荡性对动态能力与数字创新绩效的关系起着倒"U"型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数字商业战略,避免组织惯性过强,持续关注技术动荡程度,以更好地提升企业数字创新绩效.

    数字商业战略动态能力数字创新绩效组织惯性技术动荡性

    互联网发展与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基于空间影响差异的视角

    姚博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产业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 2010-2022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互联网通过促进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收入和规模效应、高级要素流动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互联网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作用在中小城市更加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知识技术空间外溢效应发挥了作用.未来应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

    互联网市场竞争力知识技术外溢效应

    共同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国有企业与市场集中度的双重调节效应

    张容嘉张秦天戴培超周源...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间共同股东形成关联的现象目前已十分常见,特别是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国有企业在混改政策实施后,各类股东交叉持股现象不断涌现,但共同股东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基于 2007-2022 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共同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股东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且对集中度较高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共同股东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研发创新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独立和联合创新行为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共同股东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治理环境;继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引入更多外部多元资本;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共同股东企业创新国有企业市场集中度

    数字经济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柳仪冯海燕简兆权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通创新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能有效促进大企业创新活力的释放和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激发,是协同破解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提升"七条链"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创新主体、资源、能力、成果融合赋能创新融合,通过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协作互动、成果转化、环境优化赋能大中小企业创新畅通.由此提出:加快创新主体数字化转型、加强创新资源数字化配置、重视数字创新能力培育、拓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在创新融合中的应用,健全创新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建立创新协作机制、整合创新成果数字化交易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以提升数字经济在创新畅通中的效能.

    数字经济融通创新作用机制实现路径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对劳动者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詹小慧苏晓艳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劳动平台所采取的以算法技术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对算法管理影响平台劳动者工作绩效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通过工作自主性和情绪耗竭影响劳动者工作绩效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二者间作用机制的边界条件.来自国内 2 家主要外卖平台的 292 份问卷分析结果显示:算法管理负向影响劳动者工作绩效,其中工作自主性和情绪耗竭在算法管理和工作绩效间起中介作用;挑战性时间压力不仅会削弱算法管理对工作自主性的负向影响,而且也会削弱算法管理对情绪耗竭的正向影响.对此,在线劳动平台管理者需科学制定相关算法规则,促进"算法向善";提供支持性管理措施,缓解情绪耗竭;引导劳动者形成挑战性认知,设置挑战性目标.

    算法管理工作自主性情绪耗竭工作绩效挑战性时间压力

    流量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

    任福兵郭倩蓉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量经济是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经济模式,对实现共同富裕作用重大.纵观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助力生产力发展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的物质基础、运用数字赋能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遵循的价值追求.当前,流量经济凭借巨大的发展基数和潜力,为促进经济复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动能,但也面临着发展主体联动不足、营商环境尚需优化、运营模式后备力不足、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实现流量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持续向好发展,要着力从主体共生、平台共建、载体共享、发展共荣四个方面夯实举措.

    流量经济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

    中央企业产业链链长协作治理机制与策略:以中国移动为例

    江鸿贺俊张晓光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链长制"是中国特色产业链协作治理的最新实践,中央企业产业链链长则是行政、市场、社群三种治理机制在产业链直接治理层面互嵌互补的重要载体.既有研究强调"链长制"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却忽视了社群治理以及三种治理机制交互的协作治理对于矫正产业链协调失灵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从协作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央企产业链链长的协作治理目标和机制,并对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协作治理的具体手段、体系建设和机制组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优化顶层制度设计、优化央企考核方式、加快产业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需求采购联盟、强化共性技术研发、优化人才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提高央企链长治理效能的建议.

    中央企业产业链链长协作治理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城融合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邓郴宜万勇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发展,中国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为研究产城融合如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本文在构建产城融合与城市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并分析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 2003-2021 年中国 254 个城市产城融合度,其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SLS模型以及机制检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产城融合能够通过促进产业集聚水平、扩大市场潜力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三条路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因此,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应围绕产城融合,合理制定发展政策;结合当地情况,适时转换发展思路;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产城融合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

    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清洁能源消纳的风险识别与规避路径研究

    廖茂林肖建宇杨姝影张智勇...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是二十一世纪的全球目标,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清洁能源消纳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聚焦不同类别的清洁能源消纳风险,对此进行识别并讨论其风险规避路径.通过深入分析极端天气风险、资源分布的均衡性、消纳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及投资环境等情况,发现清洁能源消纳面临多维度、强交叉性风险.鉴于此,提出一套针对性的综合策略,从而促进清洁能源的稳健发展并加速其全球化消纳,包括强化国际合作、选择消纳技术演进路径、加强跨区域政策及监管,构建灵活高效的能源市场等.通过这些策略,旨在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与可持续消纳提供实用路径,进而支持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清洁能源消纳风险识别风险规避路径全球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