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李景新

双月刊

1008-6722

qzuXBWK@163.com或qzuXBLK@163.com

18976328114

572022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路1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琼州学院学报》(原琼州大学学报)于1994年创刊,1998年底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并于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6-1071/G4;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号:ISSN1008-6722;《琼州学院学报》是国内统一发行的高校学报类期刊,是海南省琼南地区唯一的以教育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刊物(双月刊、汉文),是进行各学科理论探索的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的科研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指马鲅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表达分析

    吴子宜赖文杰邹振江宋亚康...
    1-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为名贵海产鱼类,因其对应激反应强烈,易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热休克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作为一种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 HSP 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对细胞蛋白质折叠过程及细胞对压力的适应起着重要作用。比较四指马鲅仔鱼和幼鱼在运输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和应激反应,进行幼鱼鳃组织学观察,探究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在仔鱼和幼鱼中的表达差异,研究验证了运输胁迫下仔鱼和幼鱼阶段四指马鲅的抗氧化能力和HSP70表达呈现显著差异,并探讨了其作为评估抗应激反应及养殖管理效果的生物指标的潜力。

    四指马鲅运输胁迫抗氧化能力HSP70表达分析

    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甲基化分析

    曹柳黄潇庆陈菁苗卢艳...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对杉虎杂交斑及其亲本5S rRNA基因编码区前1 000 bp、编码区以及非转录区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0。418)高于棕点石斑鱼(0。379)和清水石斑鱼(0。037),但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父本清水石斑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S rRNA基因编码区和非转录区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在棕点石斑鱼与杉虎杂交斑中所有甲基化位点是一致的,但在清水石斑鱼中均未发现这些位点,表明杉虎杂交斑的5S rRNA基因甲基化模式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一致。结果阐明了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为石斑鱼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石斑鱼杂交5SrRNA基因DNA甲基化

    台湾泥鳅腐皮病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杨宁姜芳燕陈攀马军...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腐皮病的病原,对其腐皮等病变部位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P1,利用革兰氏染色观察其形态特征,利用PCR扩增技术、16SrRNA基因测序,得到病原菌的序列,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再结合生理生化分析结果鉴定菌种名称。结果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弧形,两端钝圆;菌体长1~1。5 μm,宽度1~1。2 μm,有菌丝和鞭毛,16S rRNA基因1 395 bp。建立系统进化树后发现,P1与霍乱弧菌处于同一分支;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与霍乱弧菌一致,从而鉴定该菌株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哌酮、卡那霉菌、万古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中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等17种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为台湾泥鳅腐皮病的病原鉴定与药物防治提供参考。

    台湾泥鳅腐皮病霍乱弧菌分离鉴定

    石碌铁矿尾矿渣石固废回收利用

    曾宏刘世豪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南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生态问题,选取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铁矿172 m排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该矿山固废现状与尾矿渣石特性的基础上,阐明了尾矿渣石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破碎筛分、跳汰除铁、含铁粉料及泥粉脱水的技术方案,并实际应用于石碌铁矿172 m排土场的固废回收。实施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同步推进,达到年产出143。93万t产量为5~30 mm石子、94。62万t产量为0~5mm机制砂等产品的生产目标,同时矿区水土流失强度得以有效保持。该研究有助于协同推动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和产业融合的共同实现,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尾矿渣石回收利用资源化固废处理

    共生环境对泰来草、圆叶丝粉草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

    刘明中马荻吴佳欣康银吉...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生是重要的生态学现象,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以海草为代表的海洋植物中相关研究较少。在观察到海南岛海草床中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与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高度重叠分布的现象后,本研究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2种海草进行单独种植与混合种植,从而评价共同生长对泰来草和圆叶丝粉草生理与生长状况的影响规律,探究2种海草的共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泰来草与圆叶丝粉草共同生长的环境能提高圆叶丝粉草的初级生产力,表现为提高圆叶丝粉草的叶片生长速率与平均叶面积;能有效促进圆叶丝粉草叶片的氮、磷元素积累;与泰来草共生能增强圆叶丝粉草的光合作用与抗逆性,表现为叶绿素a、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3类光合色素含量与淀粉、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3类对细胞渗透有重要作用的光合产物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地下部分,圆叶丝粉草的根系活力也在共生环境中有显著提高。但共生环境对泰来草的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与泰来草共同生长能增强圆叶丝粉草的生理与生长活性,属于对圆叶丝粉草有利的偏利共生。

    泰来草圆叶丝粉草共生植物生理生长

    海绵动物防污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张田田孙圣淇王燕刘书伟...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生物污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开展海洋活动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在海洋设施表面喷涂防污涂料是常采用的防污手段之一,然而防污涂料中的传统防污剂对海洋生态有一定的危害,亟需开发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海绵动物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来自海绵动物具防污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根据化学结构总结为萜类、生物碱、甾醇类和肽类。另外,总结了防污活性研究较多的海绵动物的种属,分析了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防污活性天然产物的发展前景。

    海绵动物防污活性天然产物生物污损

    基于改进ORB特征的图像处理方法

    郭俊阳胡德勇潘祥田德红...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在运算速度以及精度方面有时难以满足某些应用场合实际要求,在特征点提取阶段,利用金字塔光流法提取特征点并划分有效及无效区域特征点,从而降低特征点匹配个数和提高后续运算特征点匹配速度;在特征点匹配阶段,将传统算法中的欧氏距离改为曼哈顿距离,再用 MLESAC 算法来剔除误匹配点。将 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算法、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ORB算法和改进后的ORB算法对光照条件不同、模糊度不同以及尺度大小不同的两张图像进行处理,改进后的ORB算法无论是在匹配速度还是匹配精度方面相比于传统ORB算法都有了明显改善。

    信息熵曼哈顿距离最大似然共识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方法

    赵美利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多尺度空间数据,其量较大,其来源、格式、特点、性质不同,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的有机集中比较困难,容易导致集成路径拥塞,集成效率下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方法。利用GIS技术搭建区域多尺度空间数据挖掘架构,结合数据转换矩阵构建多尺度空间数据库。根据多尺度空间数据库中拥塞窗口状态集合,采用不同策略对数据集成路径进行拥塞控制,通过确定理想集成效率而选择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路径。计算不同集成路径上空间数据特征向量之间的紧密度,结合相异度阈值和空间数据权重构建数据集成函数,实现区域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实验结果表明:所给方法在有、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集成延时分别控制在7 min以内和5 min以内,数据集成效率较高。

    GIS技术数据集成数据库模型相异度阈值多尺度空间

    基于多尺度分解的LSTM-ARIMA锂电池寿命预测

    张意汤文兵张斌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是锂电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RUL的准确预测,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为了能够准确预测锂电池的RUL,提出了一种集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相结合的锂电池RUL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VMD算法将NASA锂电池数据集中的容量数据分解为多个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以此减少容量数据中的噪声干扰,然后针对各个分量的特点,分别利用LSTM和ARIMA对分解所得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建立预测子模型,最后将各个子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叠加重构得到锂电池的RUL结果。实验结果表明VMD-LSTM-ARIMA预测模型相比于其他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锂电池RUL预测能力。并在CALCE锂电池数据集上进行了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不同电池RUL预测任务。

    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变分模态分解长短时记忆网络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无人驾驶牵引车自主巡航路径规划方法

    李子奇吴迪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部定位节点信息与锚节点信息存在时间上的误差,导致相同节点坐标位置上的信息无法统一,进而对车辆路径规划轨迹造成严重偏差,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自主巡航路径规划方法。通过蒙特卡罗节点定位和多区域分布传感器采集的定位信息,量化坐标参量;然后将蒙特卡罗定位算法引入参量优化过程中,通过路径规划定位点距离测算,计算有效定位区域内节点与目标锚节点之间的位置距离;构建路径巡航规划参量优化模型,求解节点位置数据,输出最优的无人驾驶牵引车自主巡航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路径规划精准,指标值符合测试标准,路径规划节点覆盖率较高。

    蒙特卡罗定位算法无人驾驶牵引车自主巡航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