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林华东

双月刊

1009-8224

xb6677@qztc.edu.cn

0595-22919659

362000

泉州市东海大街398号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教兴国的办刊方向,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政策、法规和条例,贯彻“双百”方针,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与时俱进,引导教职工开展科研教研活动,探索教育教改热点问题,着眼于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学报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对党忠诚的重要论述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

    孙小芬
    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注重从忠诚的对象、忠诚的主体、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的关系等层面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先声.整体考察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在福建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理论脉络,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把握忠诚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递进性、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绝对纯粹与见诸行动等内涵,有助于更深刻理解对党忠诚的时代要求,增强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党的领导对党忠诚福建党性人民性

    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转向——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例

    邹思怡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哲学不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续写,而是改写,马克思对哲学研究域的转换成功终结了传统哲学,并形成了现代哲学转向.延续2 000多年的传统哲学以形而上学为核心特征,而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论和认识论困境,马克思哲学现代转向的根本维度在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拒斥与超越.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分析,这种超越具体体现为研究范式从认识论转向存在论,哲学主体从抽象主体转向现实的人,思维方式由孤立抽象的思维转向历史的生成论思维,价值旨归从解释世界转向改造世界.

    马克思现代哲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普惠性特殊教育:概念、特征和实现路径

    李彦群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理念,这是"普惠"概念在社会领域不断深入下的结果.当前,普惠性特殊教育要想从书斋走向实践,从理念走向落实,应理清其概念和特征,明确其发展路径.普惠性特殊教育是一种政策概念,表明了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顶层设计,也表明国家对于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期盼.普惠性特殊教育是指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面向特殊儿童的普遍性、政府顶层设计的公平性;应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构建教育支持体系.为满足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特殊教育的需求,应构建积极体制,引导普惠性特殊教育发展,大力兴办、改扩建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普惠性特殊教育教育支持体系

    从特殊到普遍:融合教育视角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的设计与展望

    黄祥瑞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殊教育的长远规范发展需要特殊教育立法保障.特殊教育立法遵循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具有教育立法的普遍性;但同时在法律定位、立法原则、教育对象、权利内容、教育保障等立法构造上自有其特殊性.基于普遍性的遵守和特殊性的考量,特殊教育立法设计应由全国人大常委制定,确立融合教育的立法原则,完善特殊教育对象身份认定范围和制度,明确受特殊教育权利内容,突出特殊教育保障的政府和家庭责任等,最终实现特殊教育有法可依、规范发展、融合教育的愿景.

    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受教育权

    新疆地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实践的案例研究

    黄川玲关文军刘菁菁高文君...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送教上门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过程及成效,发现存在政策落实有差距,执行效果有偏差;送教主体较单一,送教教师康复训练能力薄弱;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体系尚未完善,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体系还需健全等问题.提出精准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送教工作扎实落地;深入推进送教团队建设,实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强化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健康发展等建议.

    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案例研究

    关于南音《梅花操》钢琴改编曲的思考

    陈黎丽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双智采用南音的指骨谱及参照洞箫、二弦的润腔,将南音传统器乐作品《梅花操》改编成《第一钢琴组曲"梅花"》.其乐谱与南音《梅花操》高度形似,但因演奏乐器、发声媒介的不同,致使润腔、钢琴指骨谱音区发生变化,以及支声复调与主调织体转变等,钢琴曲与南音又呈现神韵迥异.尽管如此,以传统音乐为素材的钢琴改编曲对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多元化发展和促进大众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都是有益的尝试.

    南音《梅花操》钢琴改编润腔

    南音管乐器考略

    王青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南音洞管、品管、嗳仔指、笙管相较于其他传统乐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对南音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定型有着深刻的影响.运用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音管乐器进行整体性考察研究,是深入揭示南音历史变迁、艺术特征、表演技艺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南音南音乐器音乐文物音乐考古

    《庄子》"壶子四示"寓言解

    孙艳梅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一文由6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壶子四示"故事篇幅最长,文意亦复艰深,有着多层次的解读空间.结合《庄子·内篇》诸文,可从认知论、境界论、顺世与大化3个角度解该寓言之内涵,即庄子所追求的是摒弃智识的认知状态、精神逍遥的生命境界和安命顺世、与物随化的生存态度.

    《庄子》壶子四示认识论境界论顺世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修辞范畴"和"的生成语境分析

    于晓凌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其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文章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分析修辞范畴"和"及其参构词"和*"的语义发展,以此为基点探究其生成语境,阐释"和"经过历史和文化积淀后产生的语义变迁和扩张的语境影响.

    "和"修辞范畴生成语境

    工业遗产建筑的时代适应性发展——以泉州源和堂饮料车间为例

    高攀蔡舒翔王宇轩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中,适应性发展与保护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工业遗产的历史基因属性,即独特性和普遍性方面,对适应性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工业遗产场所的物质与非物质关系梳理,需要通过历史文献、访谈等方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相关价值,以分析其在时代变化中需要主动适应的社会要素内容.文章以源和堂工业遗产研究为案例,探索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和适应性发展.

    工业遗产建筑时代适应性发展源和堂蜜饯厂遗产价值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