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地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地貌
热带地貌

半年刊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

热带地貌/Journal Tropical Geomorphology
查看更多>>热带地貌刊物。旨在及时总结和交流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外的地貌学进展的动态,促进地貌界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地貌学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学生区域地理素养培养实践分析

    江静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切的地理现象、原理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学生应有必备的存量区域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的综合思维、研究区域的实践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区域发展观.本文通过教学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分析了在收集生活化地理信息、研讨生活化地理演变、攒写生活化地理报告、反思生活化地理事件中对学生区域地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区域的基本认知力、区域综合思维力、区域地理实践力和区域地理人地发展观等四个方面的能力素养有所提升.

    生活化案例教学设计区域地理能力

    2013-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李德欣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机制是考查频次最高、分值最大的命题方式.基于2013-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气候影响”方面试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式上考查频次高、题型多样、分值较大;内容上图像信息丰富,涵盖山地、低山丘陵、谷地等多种地形,考查其对气温、降水、风速、光照、温差、霜雾等方面的影响.在例析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地理问题表征能力”、“训练学生地理信息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情境迁移能力”、“激活学生地理问题作答能力”等备考策略.

    地形气候影响综合思维备考策略

    “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生防灾减灾校本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梁颖彦杨玉铃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国情,就目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灾害教育缺乏的问题,提出开展防灾减灾校本课程的建议,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结合作者在广东广雅中学高一级选修课防灾减灾校本课程的实践,对教材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核心素养高中生防灾减灾教育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地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探析——以广东高校地理教育硕士为例

    林媚珍张俊杰邹雪峰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高校2004-2015年共306篇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作为样本分析,总结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分析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并对地理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优化学位论文选题结构,提升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

    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以提升高三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为目标的原因分析类试题复习专题设计探究

    刘玉函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因分析类试题为历年全国高考地理科综合题的主要题型,是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鲜明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导向,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所在.2016年起广东省高考采用全国文综乙(新课标Ⅰ)卷,原因分析类试题的比重增加,表现出信息载体丰富、立足基础知识、聚焦人地关系、关注民生热点、强化核心素养等鲜明特征,考生得分难度明显增大.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在高考复习中,进行原因分析类试题解题方法的专题设计,精心设计微专题,研读高考试题答案、梳理因素分析基础知识、提取材料信息、高效训练组织语言,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原因分析类试题专题设计微专题

    “6W”法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

    翁锦娜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6W”法是由“What,Which,Where,Why,How,Who”组合而成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运用“6W”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明晰区域事象概念、明确区域空间位置、分析区域事象成因、指出区域发展方向、阐述区域借鉴意义,并形成“六位一体”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规律、方法和技巧.模式可以复制,以期创造规模效应,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6W”法六位一体区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浅谈“苏格拉底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以“湿地”概念的建构为例

    谢玲燕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其著名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包括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有利于学生进行概念的建构.文章以高中地理课堂中“湿地”这一概念的引出为例,分析探讨“苏格拉底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以期进一步创新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苏格拉底法高中地理湿地概念

    整合地理简图与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探讨

    徐震琳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简图简单、明了,对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很有帮助,不足之处是地理信息扁平化,即所谓的“有地无理”;思维导图能将复杂的地理关系和原理层次化、可视化,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区域的位置、轮廓等具体内容,即所谓的“有理无地”;整合两者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就是要达到图、文有机结合的目的.通过绘制区域地理简图使学生认识区域的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教给学生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培养空间定位能力;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区域综合分析与比较的能力;两者整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整合地理简图思维导图区域地理教学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辩论课堂的探索

    张志雄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地理课堂中实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辩论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可使学生的地理价值观、各种地理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得到深化和发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较全面的素质教育功能.文章以“河流上游该不该建大坝”为例,探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开展地理辩论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理核心素养辩论课堂高中地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一学生自然地理认知模型探究

    黄柳苑叶伟浩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自然地理认知模型,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建立自然地理认知初始模型,并依此模型设计了包含13个认知因素的问卷.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讨论,提出了对自然地理认知因素进行归类、简化的必要性.采用因子分析对自然地理认知要素变量进行归类和简化,具体地,将认知因素归入兴趣爱好、应试能力、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4个公因子,达到了简化认知因素的目的,并依据优化模型中各认知要素的权重提出:1.教学上教师多结合生活实例诱发学生的兴趣爱好;2.课堂上多通过问答环节注重学生的反馈;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实验模拟、户外感知等活动.

    自然地理因子分析认知模型归类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