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INC00461调节miR-1301-3p/MYH9轴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李亚岭殷景远
    1495-1500,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1(LINC00461)调节微小RNA-1301-3p/肌凝蛋白重链9(miR-1301-3p/MYH9)轴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顺铂(CDDP)耐药性的影响,为胃癌的治疗寻求新靶点.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胃癌细胞HGC-27、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HGC-27/CDDP中LINC00461、miR-1301-3p及MYH9表达情况;将胃癌顺铂耐药细胞HGC-27/CDDP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NC 组、si-LINC00461 组、si-LINC00461+anti-NC 组、si-LINC00461+anti-miR-1301-3p 组;RT-qPCR 法检测各组 HGC-27/CDDP细胞中LINC00461、miR-1301-3p及MYH9表达情况;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HCA/PI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INC00461、MYH9分别与miR-1301-3p的靶向关系.结果 在HGC-27/CDDP细胞中LINC00461、MYH9 mRNA高表达,miR-1301-3p低表达,与HGC-27、GES-1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03、31.153、87.750,P均<0.05).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LINC00461、MYH9 与 miR-1301-3p 之间具有靶向关系;LINC00461-WT+miR-1301-3p mimic 组较 LINC00461-WT+miR-NC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P<0.05);MYH9-WT+miR-130 1-3p mimic组较MYH9-WT+miR-NC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4,P<0.05).与si-NC组相比,si-LINC00461 组 LINC00461、MYH9 mRNA 水平、Edu 阳性率及 CyclinD1、Ki67 表达降低(t=7.351、9.992、15.424、9.640、11.192),miR-1301-3p 水平、细胞凋亡率及 Bax、Caspase-3 表达升高(t=8.104、34.304、6.341、7.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 si-LINC00461+anti-NC 组相比,si-LINC00461+anti-miR-1301-3p 组 MYH9 mRNA 水平、Edu 阳性率及 CyclinD1、Ki67 表达升高(t=8.568、13.630、7.851、8.828),miR-1301-3p 水平、细胞凋亡率及 Bax、Caspase-3 表达降低(t=6.549、22.847、4.726、4.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沉默LINC00461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顺铂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调节miR-1301-3p/MYH9轴相关.

    长链非编码RNALINC00461微小RNA-1301-3p肌凝蛋白重链9胃癌增殖

    环境污染物BDE-47暴露对糖尿病前期小鼠代谢的影响

    阿尔娜·恰依马尔旦樊勇唐溢乐苏津...
    1501-1505,1550,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2',4,4'-四溴二苯醚(BDE-47)暴露对糖尿病前期小鼠代谢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代谢毒性.方法 将24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BDE-47中剂量组、BDE-47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和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前期模型.建立糖尿病前期模型后,BDE-47中剂量组、BDE-47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和100 mg/kg的BDE-47,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持续灌胃8周.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液、组织样本.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胰岛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组织情况,收集小鼠肠道内容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代谢物变化.结果 灌胃8周后,4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β细胞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91、5.377、3.698、15.143,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BDE-47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肠绒毛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结构丢失,隐窝部分缺失,小肠绒毛高度下降,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DE-47高剂量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信号通路中;BDE-47中剂量组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醛固酮调节的钠重吸收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BDE-47高剂量组甘油磷脂代谢信号通路是调控网络的核心,BDE-47中剂量组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是调控网络的核心.结论 BDE-47不仅提升了糖尿病前期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还导致关键代谢物和通路变化,特别是涉及磷脂代谢的途径,这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展.BDE-47对糖尿病前期小鼠代谢物的影响,表明环境污染物可能通过改变代谢物水平影响糖尿病发展.

    糖尿病前期2,2',4,4'-四溴二苯醚非靶向代谢组学环境污染物

    江苏南通地区2023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序列分析

    秦铖梁如悦廉丽华魏叶...
    1506-1511,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2023年江苏南通地区水痘疫情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揭示南通地区VZV的分子流行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来自1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1份咽喉拭子及疱疹液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进行VZV检测.挑选qPCR阳性且Ct值≤50的样本进行ORF22、ORF38、ORF62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及野毒株、疫苗株鉴定.对Ct值≤25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与国产疫苗株Baike的9种核衣壳糖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样本中VZV阳性率为73.78%(45/61),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7902、38019、38055、38081、38177、69424)的核苷酸分别为G、G、C、C、A、G,与Clade 2参考株一致,所有样本均为野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生树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果.核衣壳糖蛋自序列比较显示,本地株与疫苗株Baike之间高度保守,其中gK、gN、gL的核苷酸同一性为100%,gH、gM、gE的核苷酸同一性分别为99.88%、99.85%、99.95%,gC、gB、gI的核苷酸同一性范围在99.41%~99.92%.结论 南通地区2023年水痘疫情中的VZV主要属于Clade 2,并且主要为野毒株.现行水痘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需关注核衣壳糖蛋白gC、gB、gI的轻微变异.研究结果为VZV的分子流行特征提供了新数据,并为水痘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核衣壳糖蛋白基因分型

    阿纳其根醇提取物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因子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杨浩杜申道陈瑶马爽宇...
    1512-1516,152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纳其根醇提取物(EEAP)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CVA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CVA模型组、EEAP低剂量组(160 mg/kg)、EEAP中剂量组(320 mg/kg)、EEAP高剂量组(640 mg/kg)、阳性药组(醋酸泼尼松,2.50 mg/kg),每组8只;另外,取未造模的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连续干预30 d后,收集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及粪便.通过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4(IL-4)、IL-13、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大鼠肠道菌群,使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IL-17和IFN-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832、11.869、11.266、4.028,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EEAP中剂量、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IL-17水平明显降低,EEAP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898、26.835,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EEAP中剂量、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 与 IL-4、IL-13、IL-17 水平成负相关(r=-0.605、-0.460、-0.522,P 均<0.05),与 IFN-γ 成正相关(r=0.397,P=0.025).结论 EEAP可抑制CVA大鼠支气管炎症因子IL-4、IL-13、IL-17的表达,并与调控肠道的差异菌群呈现相关性,初步提示EEAP可参与肠-肺轴改善CVA.

    阿纳其根醇提取物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肠道菌群

    大肠杆菌Cry1Ⅰa蛋白对BRL-3A细胞凋亡的影响

    杨健睿张军邢雪梅兰俊...
    1517-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大肠杆菌晶体毒素(Cry)1Ⅰa蛋白的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和纯化,观察Cry1Ⅰa蛋白对BRL-3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杆菌Cry1Ⅰa基因的编码基因接入pET28aDel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star菌株,诱导Cry1Ⅰa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氯化钴处理大鼠BRL-3A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对照组(仅接受氯化钴处理)、不同浓度干预组(氯化钴处理后分别加入0.3、1、3、10 μg/mL浓度的Cry1Ⅰa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RL-3A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杆菌Cry1Ⅰa蛋白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入BL21(DE3)star菌株后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蛋白分子量约81 000 Mr.空白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干预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42,P<0.001),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空白组细胞NF-κB信号通路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干预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18,P<0.001).空白组细胞NF-κB信号通路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干预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34,P<0.001),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大肠杆菌Cry1Ⅰa蛋白可降低缺氧BRL-3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大肠杆菌晶体毒素1Ⅰa蛋白BRL-3A细胞缺氧凋亡

    对湿粉类制品及环境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鉴定、产毒基因检测及产米酵菌酸分析

    杨丽黄胜中张莉萍何颖欣...
    1522-152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从湿粉类制品和环境样品中分离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进行病原特征、毒力基因测序及进化树构建,探讨该菌的检测及产毒机制等.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6月,选取湿粉类制品和相关环境样品共222份,参照国标GB4789.29-2020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和鉴定,并运用飞行时间质谱仪、PCR仪进行辅助鉴定,阳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二代测序和米酵菌酸检测.结果 本次实验共分离到7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其中3株菌(DGTCP03、DGTCP04、DGTCP05)检出bon毒力基因,经产毒培养后米酵菌酸检测浓度依次为17.3、12.1、16 480 µg/L.其余4株菌bon毒力基因阴性且产毒培养后不产生米酵菌酸.7株菌经全基因组二代测序后,对bon毒力基因簇进行逐一分析,3株分离株均携带较完整的bon毒力基因簇,且片段相似度多数达到90%以上.其余4株分离株只携带了 bonG和bonH,相似度40%~75%.在进化树同源性分析中,本次分离的7株菌均处于第二大进化分支,其中DGTCP01和DGTCP02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随着bonA基因比对相似度的升高,米酵菌酸生成的量也大幅上升.本次7株菌多数与来自美国的临床分离株有高度的亲缘性,为后续流行病学调查和市场监管提供了相关证据.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on毒力基因米酵菌酸进化树分析

    机采血小板与白膜法手工血小板质量差异分析

    欧代校陈大伟何博曾繁浪...
    1526-1530,157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和白膜法手工血小板在储存期内的质量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相同储存期内机采血小板和白膜法手工血小板各20袋,对所有标本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评估.分别在储存期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血小板的形态学计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D62P阳性率、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MA值、R时间、K时间和α角度)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标本的常规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在储存期第1天和第3天,2种血小板的形态学计分、CD62P阳性率和M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储存期第1天的CD62P阳性率相比,储存期第3天和第5天的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07、82.57,P均<0.05).与储存期第1天相比,储存期第3天和第5天的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细胞形态学计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20、97.05,P均<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与白膜法手工血小板的质量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科学合理使用,但2种血小板均会发生储存损伤,建议临床上最好在3 d内输注.

    机采血小板白膜法手工血小板质量储存期

    女方年龄与第3天胚胎质量对囊胚培养结局的预测价值

    高文怡邓云李采霞杜娟...
    1531-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方年龄和第3天卵裂期胚胎质量与囊胚培养结局的关系,为囊胚培养结局与胚胎发育潜能提供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5-202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行囊胚培养的531个周期中1 478枚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年龄、第3天(Day3,D3)胚胎级别、胚胎细胞数、有无碎片与不均匀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囊胚形成率、囊胚形成时间、可移植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等,分析各个因素与囊胚培养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35~岁囊胚培养胚胎共352个,囊胚形成率(64.8%)、可移植囊胚形成率(43.5%)、优质囊胚形成率(29.8%)、第5天(Day5,D5)囊胚形成率(13.4%),与女方其他年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563、16.359、18.236、61.838,P均<0.05).202个Ⅳ级D3胚胎囊胚形成率(48.5%)、可移植囊胚率(17.8%)、优质囊胚率(6.9%)、D5囊胚形成率(7.9%)显著降低,与其他胚胎级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6.201、254.999、270.792、69.110,P均<0.05).40个卵裂球细胞数<7的D3胚胎囊胚形成率(40.0%)、可移植囊胚率(10.0%)、优质囊胚率(5.0%)、D5囊胚形成率(10.0%)均显著降低,与其他卵裂球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537、83.187、47.130、24.986,P均<0.05).优质胚胎中,72个不均匀有碎片的胚胎囊胚形成率(52.8%)、可移植囊胚率(41.7%)、优质囊胚率(11.1%)、D5囊胚形成率(8.3%)均显著降低,与其他有无碎片与均匀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733、90.886、114.835、39.387,P均<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女方年龄、卵裂球细胞数、D3胚胎细胞级别、碎片与均匀性与囊胚培养结局显著相关(P<0.05).结论 女性年龄35岁及以上、胚胎级别降低、D3胚胎细胞数<7、不均匀与高碎片率可导致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降低、囊胚形成时间延迟,均影响囊胚形成率与囊胚质量,具备初步预测囊胚培养结局的临床价值.

    年龄胚胎质量囊胚培养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

    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表达检测及与HPV感染的关系分析

    翟晓建倪鸣李乐张浩...
    1536-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β-连环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取乳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乳腺正常组织(距癌边缘>2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表达,采用二代捕获杂交法检测HPV感染,分析乳腺癌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 蛋白、HPV 感染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 Ki-67、HER-2、β-catenin、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050、40.840、66.878、38.615,P均<0.05).低分化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乳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836、18.532、13.221、13.197,P 均<0.05).TNM 分期 Ⅲ~Ⅳ 乳腺癌组织 Ki-67、HER-2、β-catenin、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24、24.446、17.437、11.951,P均<0.05).肿瘤直径≥2 cm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乳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756、9.006、23.083、13.079,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48、29.206、16.254、11.935,P均<0.05).HPV感染35例,感染率为31.3%,其中HPV 16感染23例,HPV 18感染12例;低分化乳腺癌组织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70,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x2=21.759,P<0.05).有HPV感染的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HPV感染的乳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36、22.414、8.612、20.684,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上调,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HPV感染会增加Ki-67、HER-2、β-catenin、P53蛋白表达.

    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β-连环蛋白P53蛋白人乳头瘤病毒

    人芽囊原虫患者血常规和凝血相关指标的特点

    邹小红刘小晴王慧婷李振华...
    1541-1545,1584,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在人芽囊原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15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住院非感染人芽囊原虫患者60例为对照组,并对感染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粪便检查结果、凝血及血常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组消化道症状以无明显症状(76.47%)为主,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表现的有23.53%.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粪便隐血、粪便性状及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凝血指标TT、PT、APTT及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2.839、4.381、3.828、-2.647,P均<0.05).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比率、纤维蛋白原、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Z=-1.254、-0.704、-0.439、-0.083、0.982、1.588、1.183、-1.704、-0.982、-1.901,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PTT、PT、TT及NLR单独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63、0.670、0.619、0.617.APTT联合 PT、TT、NLR,APTT联合 PT、TT及 APTT联合 PT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AUC分别为0.692、0.687、0.686,其中APTT联合PT、TT、NLR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灵敏度为87.60%.结论 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临床症状、粪便检查无特异性,而血液学指标PT、APTT、TT及NLR水平升高,可作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APTT、PT、TT及NLR联合检测对人芽囊原虫早期感染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人芽囊原虫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