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硒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的影响

    李庆玲雷玉华李玲刘文春...
    666-670,679,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硒(Se)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鼠血清中环氧合酶(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A组(灌喂亚硒酸钠溶液,硒含量0.1 mg/kg)、实验B组(灌喂亚硒酸钠溶液,硒含量0.2 mg/kg)、实验C组(灌喂亚硒酸钠溶液,硒含量0.4 mg/kg),每组9只,不同浓度亚硒酸钠饲养12周后,模型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大鼠均予MP菌液1×106 CFU/mL缓慢滴入大鼠鼻腔,共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MP干预后第3、7、14天大鼠血清中COX-2、TNF-α水平,并对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MP感染后3、7、14 d,补充硒元素的实验A、B、C组肺组织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13、72.23、64.41,P均<0.001),实验组的炎性浸润及肺组织病理评分高峰时间大约出现在第7天,较模型对照组第14天明显缩短.MP感染第3、7、14天,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01、264.27、3 354.50,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P感染会引起血清中COX-2升高,MP接种干预第3、14天,实验A组、实验 B 组、实验 C 组血清中 COX-2 浓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321.80、875.70,P均<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P感染会引起血清中TNF-α升高,MP接种干预第3、7、14天,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血清中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5.68、7 408.61、87.18,P均<0.001).结论 Se可能参与调节MP感染后肺部的免疫炎症反应,下调MP感染后COX-2、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MP感染后肺部的炎症损伤.

    肺炎支原体环氧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

    辽宁省鲜禽肉中空肠弯曲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分析

    刘海霞王伟杰赵韬然张眉眉...
    671-674,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市售鲜禽肉中空肠弯曲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9株来源于辽宁省各市市售鲜禽肉中的空肠弯曲菌的耐药表型,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全基因组序列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和致病菌毒力因子(VFDB)数据库以及PubMLST数据库比对,获得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情况.结果 9株空肠弯曲菌中8株携带介导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t(O),耐药表型中有6株对四环素耐药.1株空肠弯曲菌耐5种抗生素,分别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9株空肠弯曲菌分属6个MLST型别,以ST45和ST2274为主,多重耐药株为ST8089,耐药基因型与表型相关联.毒力基因cadF、jlpA、peb1A、rpoN、ciaB、cheY、cdtB、cdtC、htrB和waaF的携带率都为100%,flaA和cdtA的携带率均为78%.2株空肠弯曲菌携带13种毒力基因.结论 辽宁省地区鲜禽肉中空肠弯曲菌存在耐药情况,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有一定程度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应加强空肠弯曲菌感染监测.

    鲜禽肉空肠弯曲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宫颈HPV阳性患者PAX1和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变化及其对CIN2+病变的诊断价值

    罗珂丁莉刘美
    675-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116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组织细胞标本,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正常/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CIN1)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2、CIN3)组和宫颈癌(CC)组.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各组PAX1、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实时定量PCR法(qPCR)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PAX1、TP63的mRNA表达,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HR-HPV DNA负荷量,分析PAX1、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将病理检查中的HSIL、CC归为CIN2+,评估PAX1、TP63甲基化检测对CIN2+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LSIL组、HSIL组、CC组中PAX1和TP63甲基化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59、15.703,P均<0.05).对照组、LSIL组、HSIL组、CC组中PAX1和TP63的mRNA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366、65.207,P均<0.05).对照组、LSIL组、HSIL组、CC组的宫颈组织中HR-HPV DNA负荷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14,P<0.05).PAX1甲基化诊断CIN2+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15、34.31 ct,TP63甲基化诊断CIN2+病变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694、35.28 ct,二者联合诊断CIN2+病变的AUC为0.797,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 PAX1、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以反映宫颈病变程度,二者联合诊断CIN2+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配对盒家族基因1TP6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血清S1P和HIF-1α水平与脓毒症患者肠屏障状况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费露颍钱义明沙媛媛郭健...
    680-6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脓毒症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肠屏障状况、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5例确诊的脓毒症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为重度组(37例)、中度组(47例)和轻度组(41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1例)和生存组(84例),选取同期12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血清S1P、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P、HIF-1α水平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S1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79、13.720,P均<0.05).随病情发展,血清S1P依次降低,HIF-1α、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935、46.556、31.998、30.241、42.705,P均<0.05).血清S1P水平与DAO、IFABP、D-LAC均成负相关(r=-0.589、-0.622、-0.599,P均<0.05),血清HIF-1α水平与DAO、IFABP、D-LAC均成正相关(r=0.608、0.612、0.682,P均<0.05).死亡组HIF-1α、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S1P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6、12.273、4.040、6.922,P均<0.05).S1P为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HIF-1α、IL-6、HMGB1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1P、HIF-1α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2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0,二者联合预测优于S1P、HIF-1α单独预测(Z=2.415、3.334,P=0.016、0.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S1P水平下调,HIF-1α水平上调,且二者表达水平与肠屏障状况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预后具有更高的价值.

    脓毒症1-磷酸鞘氨醇低氧诱导因子-1α肠屏障状况

    血浆氨基酸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鉴别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谢栩硕杨玲卓超张浩...
    685-688,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浆氨基酸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5例AECOPD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41)及未感染组(n=34),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氨基酸种类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D64感染指数、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苏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瓜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蛋氨酸、丝氨酸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2.730、5.923、3.191、5.823、6.356、2.374、5.011、6.352,P均<0.05).ROC曲线显示,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48、0.840、0.828、0.802、0.761、0.670、0.638、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55、6.826、3.166,P均<0.05);ROC曲线显示,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77、0.798、0.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氨基酸、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在AECOPD重症发生细菌感染后会发生显著变化,且具有一定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氨基酸CD64感染指数

    KO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叶向阳王华磊王挺王艳荣...
    689-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外周血中,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诊治的KOA合并OP患者作为合并组(n=106),另选同期诊查的单纯KOA患者作为对照组(n=106).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检测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与KOA合并OP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对KOA合并OP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指数、住房情况、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均是KOA合并OP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10.930、16.652、9.468、6.861、13.621、12.089、12.850、11.065,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397,95%CI:1.091~1.788)、年龄(OR=1.631,95%CI:1.162~2.289)、BMI指数(OR=2.210,95%CI:1.167~4.187)、住房情况(OR=1.642,95%CI:1.082~2.493)、JAK2 蛋白(OR=2.125,95%CI:1.257~3.594)、p-JAK2 蛋白(OR=2.111,95%CI:1.285~3.466)、STAT3 蛋白(OR=2.088,95%CI:1.320~3.302)和p-STAT3蛋白(OR=2.140,95%CI:1.244~3.684)均是KOA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及四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80、0.897、0.857、0.985,四者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均呈高表达,KOA合并骨质疏松可能跟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活跃有关,联合检测对KOA合并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15和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水平变化与相关危险因素

    吴婷婷钱涛李涛李伟...
    694-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降钙素原(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分析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4)和对照组(n=76),分析血清IL-15、PCT及凝血纤溶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平均年龄、吸烟率、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4.459、7.888、9.639、6.836,P均<0.05).感染组患者血清IL-15、PC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PL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28、8.813、9.647、4.487、5.124、5.404、4.204,P均<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L-15、PCT、PT、APTT、FIB及PA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LG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3、3.149、8.938、2.467、8.004、11.634、7.093,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血清IL-15、PCT、PT、APTT、FIB、PLG及PAI水平均是冠心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IL-15、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异常,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导致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冠心病白细胞介素15降钙素原凝血纤溶因子

    非布司他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卓席黄成虎胡永梅彭彩碧...
    698-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布司他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合并HUA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非布司他干预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糖化血红蛋白、UA、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hs-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1、-4.185、-6.550、-2.725、-6.980、-3.994、-2.737、-2.150、-3.098、-3.500、-2.328、-5.441、-2.381,P均<0.05),肾小球滤过率及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3、-2.376,P均<0.05).结论 非布司他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T2DM合并HUA患者的尿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改善肾功能并减少炎症反应.

    非布司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

    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

    李攀刘新宇李海剑
    704-707,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腹膜透析(PD)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年 1月-2022年 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 196例CR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98例.对照组予以P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感染风险、治疗前后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2%(89/98),高于对照组的80.61%(7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7,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为1.02%(1/98),低于对照组的7.14%(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1,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肌酐(S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3、13.019、8.899,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1、7.504、4.66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59、24.666、17.725,P均<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对CRF进行PD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感染风险,改善肾功,促进免疫功能恢复,缓解微炎症状态.

    慢性肾功能衰竭雷公藤多苷腹膜透析感染风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PGI-DLBCL中的预后价值

    董舒蕾朱锋
    708-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3例PGI-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SII截断值并分别分为高、低组.分析总结不同组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ROC曲线确定NLR的截断值为3.974,SII的截断值为853.775,根据截断值分为高NLR组31例,低NLR组62例,高SII组40例,低SII组53例.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ANC>4.620、MLR>0.254、NLR>3.974、SII>853.775均为影响患者5年PFS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3.974、SII>853.77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组间临床特征分析提示,高NLR组、高SII组倾向于分布在临床分期晚(x2=7.971、6.996,P=0.004、0.008),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x2=13.527、8.877,P<0.001、0.003)的患者.生存分析提示,低NLR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比高NLR组患者的长,低SII组的中位PFS、中位OS时间比高SII组患者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初诊时NLR、SII是PGI-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NLR、SII越高,其预后越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