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7例Q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诊治

    杨敏张梦霞马晶黄国虹...
    1264-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Q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为Q热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取该病的共同特征加以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8~68岁,住院时间为9~34 d.其中6例以发热、1例以腹胀为首发症状,可伴有肌痛、头痛、乏力、胸闷、气憋等症状.3例伴有脾大,1例伴有腋窝增大淋巴结,1例腹水征阳性.仅1例有明确疫区居住史.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6例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呈不同程度的升高,3例白细胞介素-6升高,5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1例头颅MRI提示双侧软脑膜可疑强化,存在脑膜脑炎;1例腹部B超提示大量腹水;1例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7例患者均经mNGS技术检出贝纳特柯克斯体有效序列(5~3 880条),明确诊断为Q热,经多西环素、或联合美罗培南(1例)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Q热通常无特异性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mNGS检测可助其快速诊疗.

    Q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多西环素

    470例乙肝患者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数据分析

    冯俊超张浩名尚梅刘胜...
    1269-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医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9以及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乙肝合并细菌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出来的470株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结果 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50~60岁(37.7%).标本类型前3位分别为痰(26.2%)、腹水(19.6%)和血液(14.5%).分离的细菌中,排在前5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0%)、大肠埃希菌(14.7%)、粪肠球菌(8.1%)、金黄色葡萄球菌(5.7%)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5.7%).革兰阴性杆菌中,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超过了 10%,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检出率更是达到了 54.2%;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对利福平、红霉素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7.0%.结论 乙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痰、腹水、血液的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威胁,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乙型肝炎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

    肿瘤患者发生脓毒症心肌病危险因素分析

    潘志威何汇文杨立新
    1274-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发生脓毒症心肌病(SC)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且确诊为肿瘤的脓毒症患者180例,按是否发生SC分为SC组(n=73)和非S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转入ICU时评分、转入ICU时生命体征、最高体温、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S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C组年龄、男性比例、气管插管比例、腹腔感染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最高体温、血肌酐(Scr)、降钙素原(PCT)、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非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Z=2.103、4.242、9.280、4.064、5.886、8.111、6.363、6.882、-2.370、20.442、-10.762、13.041、18.079、-3.264,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 Ⅱ评分是肿瘤患者发生S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0、1.525,P均<0.05).结论 年龄、APACHEⅡ评分是肿瘤患者发生脓毒症时进展为SC的独立危险因素.

    脓毒症心肌病肿瘤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肌钙蛋白

    血清SHBG、25(OH)D3、P1NP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李建英李瑞凤蒙娇阳
    1279-1282,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25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尽早诊断及治疗ICPP女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的ICPP女童122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同龄正常发育女童57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SHBG、25(OH)D3、P1N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Pearson模型分析SHBG、25(OH)D3、P1NP与ICPP女童性激素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BG、25(OH)D3及P1NP对ICPP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SHBG、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1NP、LH、FSH、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1、9.931、1 1.018、15.999、12.693、13.944,P均<0.05).Pearson模型分析显示,SHBG 及 25(OH)D3 与 LH、FSH 及 E2水平均成负相关(r=-0.527、-0.534、-0.437,-0.623、-0.419、-0.324,P 均<0.05),P1NP 与 LH、FSH 及E2水平均成正相关(r=0.319、0.631、0.587,P 均<0.05).SHBG、25(OH)D3 及P1NP三者联合检测预测IC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0,高于SHBG、25(OH)D3及P1NP单独检测的0.845、0.861、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PP女童血清SHBG、25(OH)D3水平异常下降,P1NP水平异常上升,均与性激素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HBG、25(OH)D3及P1NP水平对预测ICPP的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及治疗ICPP.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25羟维生素D3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UACR的相关性

    杨飞邵小娟霍媛媛赵银娟...
    1283-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旨在为早期预防糖尿病足患者出现尿蛋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15例,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自动生化仪测定胆红素及UACR水平.根据UACR值结果,分为蛋白尿正常组(n=75)、微量蛋白尿组(n=78)、大量蛋白尿组(n=62),分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与UACR相关性.结果 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蛋白尿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大量蛋白尿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0R=0.874,95%CI:0.814~0.939)、直接胆红素(OR=0.772,95%CI:0.637~0.935)及间接胆红素(OR=0.874,95%CI:0.806~0.949)与 UACR 成负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OR=0.80,95%CI:0.78~0.93)和女性(OR=0.83,95%CI:0.70~0.97)糖尿病足患者中总胆红素与 UACR 均成负相关;在 Wanger 2~3 级(OR=0.86,95%CI:0.78~0.96),Wanger 4~5 级(0R=0.78,95%CI:0.64~0.96)糖尿病足患者中总胆红素与UACR成负相关,而在Wanger 0~1级糖尿病足患者中总胆红素与UACR无明显相关性.平滑拟合曲线及阈值效应分析显示,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当总胆红素水平<11.8 μmol/L,总胆红素水平每增加1 μmol/L,UACR减少128.9 mg/g;当直接胆红素水平<2.3 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每增加1 μmol/L,糖尿病足患者UACR减少641.2 mg/g.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UACR成负相关,可能为UACR的保护因素,可反映UACR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足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HIV/HBV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刘靓熊玮龙鑫
    1289-1293,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贵州航天医院诊治的138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HBV组(HIV/HBV合并感染,n=60)和HBV组(单纯HBV感染,n=78),以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sPD-L1、sFas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PD-L1、sFas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HBV合并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PD-L1、sFas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HBV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HIV/HBV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PD-L1、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高于HBV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BV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PD-L1、sFas、TNF-α及IL-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2.191、1 149.180、166.771、437.213、382.011、754.180,P均<0.05).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水平与HIV RNA、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NF-α 及 IL-6 成正相关(r=0.640、0.701、0.534、0.551、0.603、0.615,0.617、0.653、0.498、0.434、0.701、0.723,P均<0.05),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成负相关(r=-0.662、-0.669,P均<0.05).sPD-L1、sFas升高是影响HIV/HBV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PD-L1、sFas联合检测对HIV/HBV合并感染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高于sPD-L1、sFas单独检测的0.820、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02、4.918,P均<0.05).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PD-L1、sFas水平升高,是影响HIV/HBV合并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PD-L1、sFas联合检测对HIV/HBV合并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

    TB-IGRA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陈影影张觅施旭东胡春梅...
    1294-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水平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TB-IGRA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可疑肺结核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确诊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11例为合并组,单纯艾滋病患者172例为单纯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TB-IGRA检测,同时行结核抗体(TB-Ab)检查,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合并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合并组TB-IGRA阳性率75.68%,明显高于单纯组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127,P<0.001);合并组和单纯组TB-Ab阳性率分别为27.93%、2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7,P=0.141).合并组中TB-IGRA试验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5.68%、76.36%、84.39%、81.27%,均高于 TB-Ab 检测的 27.93%、46.97%、63.13%、5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4,P=0.204).合并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TB-IGRA检测阳性率(92.59%)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7,P=0.019).结论 TB-IGRA检测方法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敏感性受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TB-IGRA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明显提高.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TB-IGRA结核抗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

    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FOXO1、PLGF水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贾清淼马丽丽闫凤梅宋风丽...
    1298-1302,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叉头蛋白O1(FOXO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以期为预测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80例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妊娠早中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及同期孕检的185名正常的妊娠早中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FOXO1、PLGF水平;Pearson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FOXO1与PLGF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OXO1、PLGF水平对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FOXO1、PL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89、17.856,P均<0.05).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FOXO1与PLGF水平成正相关(r=0.4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OXO1、PLGF是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FOXO1、PLGF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优于FOXO1、PLGF单独检测的0.895、0.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74、2.151,P均<0.05).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FOXO1、PLGF水平降低,对妊娠早中期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妊娠早中期FOXO1PLGF早发型子痫前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冠心病患者LBP、MMP-9水平的相关性

    许敏文俊杰张询
    1303-1306,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广安市人民医院纳入的2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p阳性组(n=163)、Hp阴性组(n=121),将Hp阳性组根据血液Hp抗体浓度分为高浓度组(Hp抗体水平>198 ng/L,n=74)、低浓度组(Hp抗体水平≤198 ng/L,n=89),比较3组患者LBP、MMP-9水平,分析LBP、MMP-9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Hp感染患者血液Hp抗体水平的相关性.以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作为预后评估标准将284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25)、预后良好组(n=159),比较两组患者LBP、MMP-9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BP、MMP-9水平、Hp感染联合检测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高浓度组、低浓度组LBP、MMP-9水平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29、15.808,15.939、1 1.409,P均<0.001),高浓度组LBP、MMP-9水平高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19、4.321,P均<0.001);3组间LBP、MMP-9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87.232、126.014,P均<0.001).经Pearson分析,LBP、MMP-9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Hp感染患者血液Hp抗体水平成正相关(r=0.845、0.623,P均<0.05).预后不良组LBP、MMP-9水平及Hp感染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5.503、4.586、17.402,P均<0.001).LBP、MMP-9水平及Hp感染联合检测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敏感度为74.40%,特异度为67.30%.结论 Hp感染与老年冠心病患者LBP、MMP-9水平密切相关,LBP、MMP-9水平联合Hp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幽门螺杆菌老年冠心病脂多糖结合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2019-2021年深圳市疑似病毒性腹泻门诊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特征

    吴延杰叶郁辉张海龙申红卫...
    1307-1311,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深圳市疑似病毒性腹泻门诊病例诺如病毒(NoV)的感染特征,为深圳市NoV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监测平台上送的门诊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2 494份,采用诺如病毒(GⅠ、GⅡ型)双重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NoV核酸,实时荧光PCR阳性样品进一步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后测序,并通过NoV在线分型网站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深圳市NoV总体检出率为19.93%(497/2 494),各年检出率分别为22.50%、17.55%、18.90%.男性NoV检出率为21.12%(297/1 406),女性检出率为18.38%(200/1 088),男女No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9,P>0.05).15~<20岁组检出率最高,为31.25%(25/80),其余依次为1~<5岁组23.47%(134/571)、≥20 岁组 23.15%(254/1 097)、5~<15 岁组 19.05%(28/147)、6 月龄~<1 岁组 14.55%(40/275)和 0~<6 月龄组4.94%(16/324).2019年NoV无明显的感染高峰,2020、2021年NoV均在秋冬季形成感染高峰.2019、2021年分别有11、10份样品为NoV混合其他腹泻病毒感染.双重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1年NoV均以GⅡ型检出最多,分别占77.78%、79.31%、81.82%;少量为GⅠ型和GⅡ型的混合感染.进一步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97份样品中共有420份样品获得测序分型结果,总计分型项数为435份,GⅡ.4型为本地区门诊病例NoV的最主要流行株(48.97%,213/435),其次为 GⅡ.2 型(12.41%,54/435)和 GⅡ.17 型(9.43%,41/435),此外有 GⅠ.5 型、GⅡ.3 型等 15 种基因型各有1~25份不等数量的检出.结论 深圳市疑似病毒性腹泻门诊病例NoV仍然维持较高的感染水平,且其在人群中感染的型别繁多,存在持续造成聚集性暴发的风险,应继续持续加强对NoV的监测工作.

    病毒性腹泻门诊病例诺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