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固性树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固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

陈晓康

双月刊

1002-7432

rgxsz@vip.163.com

022-28349163 28344460 28349163

300220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9号

热固性树脂/Journal Thermosetting Res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壳聚糖季铵盐/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继业李川茜潘健强徐宏俊...
    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壳聚糖季铵盐(QCS)水溶液与水性环氧树脂(WEP)共混,得到均一的QCS/水性环氧树脂体系.采用静置实验考察了 QCS对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聚醚胺(PEA)固化WEP-QCS,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 WEP-QCS-PEA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了 QCS对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固化工艺为80℃/4h+120℃/2h.采用冲击实验分析了最优条件下固化样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QCS/水性环氧树脂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QCS的加入使体系反应活化能降低,当QCS质量分数为3%时,WEP-QCS-PEA体系的冲击强度为77.1 kJ/m2,较纯环氧树脂体系WEP-PEA固化物的冲击强度58.4 kJ/m2提高了 32%.

    水性环氧树脂壳聚糖季铵盐固化反应冲击强度

    基于分子内氢键的增强型生物基环氧类玻璃高分子研究

    陈夏伟龚良辉王帅朋代金月...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基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s)是一种创新的可再生聚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力学性能与重塑能力的互斥以及在制备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针对vitrimers难以兼顾结构刚性和重塑能力,制备了含分子内氢键的生物基无催化剂环氧vitrimers,并对其热、力学性能及再加工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分子内氢键结构增加,vitrimers的Tg及力学性能提高且再加工性能优异,证明了分子内氢键诱导的vitrimers兼顾了结构刚性和重塑能力,为vitrimers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基类玻璃高分子分子内氢键刚性重塑能力

    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储能和热分解性能

    倪卓周琳罗颖娴叶梓杨...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氨酯为囊壁,二十烷为囊芯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微胶囊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量分析微胶囊的热性能和储能性能及其相变机理,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研究该微胶囊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形貌光滑致密,粘连少,平均粒径18μm,囊壁厚度为1.80 μm,产率为91.00%,囊芯质量分数为58.46%.经过多次热循环得到微胶囊的DSC曲线,均表现为单一熔融峰和双重结晶峰,其相变过程中同时发生固-固和固-液相变,相变机理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相变机理函数为G(a)=-ln(1-a),相变过程表现为一级反应.相变储能材料存在三个热失重阶段,聚氨酯囊壁的保护作用使得相变储能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提高23 ℃,储热能力较好.根据Kissinger和Ozawa方程计算该微胶囊的活化能分别为311.27 kJ/mol、293.16 kJ/mol,热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

    聚氨酯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热分解动力学

    双酚A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王振镭李强利严初三潘跃武...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覆铜板制作工艺,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在低分子质量环氧树脂(EP-44)与线性酚醛树脂固化体系(EPN)及EP-44/线性酚醛树脂/双氰胺协同固化体系(EPND)中添加双酚A(BPA)扩链,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 BPA对2种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酚A可小幅提升两种体系的固化特征温度,降低固化反应速率,降低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双氰胺可降低EPN-BPA体系的固化特征温度,提升反应速率,提高固化产物体系Tg.

    双酚A环氧树脂线性酚醛树脂双氰胺覆铜板固化动力学

    低表面能环氧树脂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刘华常昌凡刘坐镇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工艺复杂、表面粗糙结构耐久性差等因素制约了超疏水涂层在现实中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采用十八烷酸对环己二胺四官能团环氧树脂(AG602)接枝改性制备了低表面能环氧树脂SAEP,并将SAEP与疏水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共混后涂膜,对其热固化后涂层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nmSiO2质量分数为30%时,涂层表面具备超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56.5°,滚动角为5.1 °.涂层在承受砂纸45次循环打磨后仍能保持超疏水性.此外,涂层还具备优良的自清洁能力与耐酸碱腐蚀能力.

    超疏水涂层低表面能环氧树脂十八烷酸纳米二氧化硅自清洁耐腐蚀

    环氧改性聚三唑树脂共混体系的研究

    孙海洋李庚单鹏宇魏程...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6150和脂环族缩水甘油脂三官能环氧树脂TDE85共混改性聚三唑树脂(PTA)树脂.对改性树脂及其T700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树脂体系中6150、TDE85与PTA的质量比为1∶1∶2时,环氧树脂能够提升PTA的韧性,改善PTA树脂与碳纤维的界面,从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有利影响.相比于T700/PTA复合材料,T700/环氧-PTA复合材料的0°压缩强度达到1 259.6 MPa,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00.9 MPa,分别提升了 67.6%和142.5%.聚三唑树脂能有效提升环氧树脂体系的耐温性,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1.6℃.环氧树脂和PTA树脂性能互补,共混既可提升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还可改善PTA树脂的工艺性能.

    聚三唑树脂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

    热拌环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姬同庚郝培文佘宏伟杨凯...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热拌环氧沥青流变性能,分别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及弯曲梁流变仪(BBR)对环氧沥青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展开研究,分析其随环氧体系掺量及基质沥青种类变化的规律,通过相容性试验及荧光显微镜试验揭示了其流变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环氧体系掺量越大,基质沥青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越好,环氧沥青高温性能越强,低温抗裂性降低.低温性能敏感性随环氧体系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基质沥青对其无显著影响.质量分数30%~40%为环氧沥青相转变的环氧体系界限掺量,当环氧体系质量分数不高于30%时,环氧沥青中基质沥青为主相,环氧树脂固化产物为副相,当环氧体系质量分数不低于40%时,环氧沥青以基质沥青为副相,环氧树脂固化产物为主相.

    热拌环氧沥青流变性能环氧体系掺量基质沥青种类相转变

    POSS/GO复合接枝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陈林发谢小林江洪流吴建...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纤维表面逐层接枝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氧化石墨烯(GO)后,将其用于增强环氧树脂(CF/EP)制得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 POSS和GO复合接枝碳纤维对C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SS和GO可以显著提高碳纤维的表面活性和比表面积,改善树脂与碳纤维的浸润性、反应性和机械啮合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力学强度.相比未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POSS/GO复合接枝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高了 98.3%,弯曲强度提高了95.7%.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低聚倍半硅氧烷氧化石墨烯复合接枝表面改性界面性能力学性能

    彩色沥青路面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张若兰赵容晨邹远航余川...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彩色沥青路面因具有疏导车流、缓解疲劳、视觉警示、协调环境和缓解城市热效应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对比分析了彩色沥青路面采用的几种胶结料:脱色沥青、浅色合成胶结料、环氧树脂、聚氨酯及丙烯酸树脂的特点,综述了其改性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彩色沥青路面采用的色粉和集料的种类及特点.综合材料性能、环境效益、施工可控性等因素,推荐采用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结料,并对其增韧及耐紫外老化性能改进方法提出了建议.

    彩色沥青路面路面材料浅色胶结料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生物基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朱琴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可再生原材料合成的无双酚A结构生物基环氧树脂属于环境友好材料,能有效解决双酚A固有的生理毒性问题,极具开发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植物油、松香、木质素、生物酚、糖类等物质合成的生物基环氧树脂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基环氧树脂合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