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理想相贯焊缝自动化焊接的运动控制研究

    高胜程晓飞李军潘云龙...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加工装配存在误差的大构件相贯焊缝的多层多道自动化焊接,在介绍四轴联动焊接机器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斜交、偏置的通用相贯焊缝数学模型,提出一种连续控制焊枪位置参数及姿态调整值的计算方法,利用关键点示教+分段空间圆弧插补确定焊枪位置,主法面二分角法给出焊枪姿态,最后采用PC机+运动控制卡的方式构成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执行运动控制算法.该运动控制算法通用性较强,对管管焊缝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贯焊缝位姿插补运动控制四轴机器人

    复合材料与金属薄板自冲铆接成型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青张先炼扶文生田茂涛...
    6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复合材料与金属异种薄板自冲铆接工艺的影响因素,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分别与 1.5、2.0 mm的AA5083 铝合金,1.5 mm的镀锌钢DC54D+Z,1.2 mm的超高强钢DP1180 进行自冲铆接试验;基于成型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接头的成型特点,并通过力学试验进一步研究接头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失效行为.结果表明:断裂的纤维丝始终存在于铆钉脚与下板的间隙区域,导致铆钉脚不能刺入下板,对成型产生负面影响;金属板材质和厚度均对接头性能有所影响,强度越高和厚度越大,接头成型质量越差;复合材料-金属接头刚度受下板金属材料的影响较小;接头失效形式均为拉脱失效,承载能力与机械内锁强度成正比,可采取措施使铆钉刺入下板,增大钉脚张开度来防止产生拉脱失效;这 4 组接头成型过程中铆钉对纤维板的压溃损伤程度相同,拉脱失效后铆钉的倾斜角度和碳纤维板的破坏程度基本一致.

    自冲铆接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静力学性能失效形式

    铸轧辊套超高速激光熔覆表面修复工艺研究

    李辉刘鹏宇李志慧魏小红...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在 32Cr3Mo1V铸轧辊辊套表面制备了钴基合金层.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激光功率、熔覆速率、送粉速率对熔覆层成形质量的影响.结合铸轧辊套实际使用工况确定以熔覆层的厚度以及显微硬度作为考察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借助扫描电镜对优选参数制备的熔覆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范围内,熔覆层的厚度随送粉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熔覆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与激光功率无明显相关性.优选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 2500 W、熔覆速率 15 m/min和送粉速率 30 g/min.该工艺制备的熔覆层显微组织非常均匀细小,存在明显的拱接分层现象,熔覆层底部和中部区域多为垂直于熔覆层/基体界面熔合线或搭接熔合线生长的柱状晶,生长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熔覆层顶部区域枝晶的生长方向相对紊乱,熔覆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高于基体,有利于提高铸轧辊辊套的耐磨性.

    超高速激光熔覆钴基熔覆层显微组织

    微量In对Mg-4Sn合金微观组织、电化学行为和放电性能的影响

    张研研张忠涛王勋李航...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铸态Mg-4Sn合金中添加 1.0wt%In,研究了微量In对合金微观组织、电化学行为和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In元素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均由树枝晶形态的α-Mg基体以及在枝晶间弥散分布的Mg2Sn相组成.添加In元素后,In固溶于基体中,且合金的树枝晶尺寸变小,Mg2Sn相的均匀性提高;合金的开路电位更负,自腐蚀电流密度更低;在电池性能的测试中,合金表现出更平稳的放电过程、更负的放电电位和更高的阳极效率.这主要归因于加入In后合金更高的放电活性和更疏松的放电产物.

    镁空气电池Mg-Sn合金微观组织电化学性能放电性能

    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变形时应变速率对低碳钢动态软化行为的影响

    刘永超王少强王鹏程桑学科...
    82-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Gleeble-1500 热模拟试验机,将一低碳微合金钢在Ac3 温度以上(950℃)进行了 4 种不同的应变速率(10、7、3、1 s-1)的压缩变形,然后淬火处理.对高温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用双微分法进行变换,发现材料变形过程中主要有两种软化机制,分别为动态相变和动态再结晶,随变形速率的增加,材料发生软化的两个临界应力呈线性升高的趋势;两个临界应变则随应变速率变化不大.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观察了材料淬火后的金相组织,发现材料内的Widmanst-ätten铁素体板条宽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细,多边形铁素体的数目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Widmanstätten铁素体板条一般为平行或垂直关系,而垂直关系的Widmanstätten铁素体板条并不呈现严格的直角,而是偏离一定的角度.

    低碳钢动态再结晶动态相变双微分法应变速率

    SiCp含量对SiC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

    孟达王惠梅杨磊范玉虎...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界面结合情况,探讨了几种体积分数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SiC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界面清晰平滑,界面结合良好,但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SiC与基体间的微观缩孔和析出相逐渐增多.随着SiC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热导率显著提高,弯曲强度先升高后下降,而热膨胀系数逐渐降低.

    SiCp组织和性能SiC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

    连铸坯中柱状晶比例对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詹东方钱红伟岳重祥李慧...
    91-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连铸生产过程中不进行电磁搅拌,可以保留更多具有强{100}织构的柱状晶.对该铸坯进行热轧、常化、冷轧和再结晶退火,检测工艺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测定其对应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提高连铸坯中柱状晶比例,可以提高成品中的{100}等有利织构的强度,铁损P1.5/50 降低,综合磁性明显改善,而且表面不会产生瓦楞状缺陷.

    无取向硅钢电磁搅拌柱状晶织构瓦楞状缺陷

    喷丸处理对2219铝合金扩散连接影响研究

    刘婷孟令刚亚斌陈曦...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湿喷丸技术处理铝合金表面,研究喷丸强度对 2219 铝合金扩散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丸强度的提高,表面粗糙度由 0.1 mmN的 1.917 μm增加到 0.3 mmN的 3.401 μm,且过大的喷丸强度易导致表面出现轻微的剥落损伤现象;喷丸强化提供的残余应力场可以促进界面的扩散连接过程,一方面加速溶质原子扩散并在界面聚集成相且与氧化物产生交互作用;另一方面促进再结晶晶粒形成,利用新晶界的动态迁移过程消除原始界面,两者共同作用提升了界面的愈合效果,0.1 mmN时界面剪切强度可由无喷丸的 12.6 MPa提升至 41.1 MPa.

    扩散连接湿喷丸界面愈合2219铝合金

    一种新型铸造铝铜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李飞李高宏许岗余申卫...
    102-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铝铜合金成分多,熔炼工艺复杂、成型工艺困难、力学性能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上的广泛应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新型铸造Al-Cu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采用OM、SEM和TEM表征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了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型铸造Al-Cu合金获得高强度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固溶 535℃/8 h、时效 170℃/6 h.热处理后该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达到 518 MPa,平均伸长率为 5.8%,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合金平均晶粒度为 7级,时效过程析出的第二相在境界弥散分布;拉伸试样断口有大量细小韧窝,且有明显的河流状的撕裂棱.

    铸造铝铜合金固溶时效力学性能

    ECAP对预置孪晶AZ3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芦鹏彬吴畏柴华王利飞...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剪切变形对预置孪晶AZ31 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应变量为 5%的预置孪晶试样在250℃进行了不同道次的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随后对不同状态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室温单轴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预置孪晶试样经过ECAP变形后,试样组织与商用挤压态合金相比明显细化,延展性获得较大提高;且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合金晶粒更加细小均匀,延展性改善更加显著.其中,挤压四道次合金的室温断后伸长率较挤压态棒材提高了约 163%,表明预置孪晶后引入剪切变形能有效提高镁合金棒材的室温塑性.

    AZ31镁合金预置孪晶等通道转角挤压晶粒细化动态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