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16L不锈钢金属纤维相变析出特征及对性能的影响

    伏伍孙鹏张国朋卢金文...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16L不锈钢金属纤维分别进行两种热处理:第一种为850℃/1 h的时效处理;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热处理后,继续对试样加热到850 ℃充分保温5 min,之后水冷,快速冷却到0 ℃.热处理后观察这两种试样金属纤维的相变析出特征.结果表明:第一种热处理后,金属纤维析出了碳化物Cr23C6、NiC、NiFe相,其中,Cr23C6为主要析出相,可使金属纤维相比正常软态时的平均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降低4.58 cN和3.99%;在第二种热处理后,金属纤维发生相变形成少量马氏体,马氏体导致金属纤维断裂强力增加.碳化物Cr23C6和马氏体两种物相皆会导致金属纤维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碳化物马氏体力学性能耐腐蚀性

    热处理工艺对GH4169高温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郑建军张涛乔欣
    52-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两种典型热处理工艺研究了 GH4169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热轧态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 GH4169高温合金的屈服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强化作用.标准热处理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室温强度且维持了高温强度;但高强热处理却有效改善了冲击韧性.固溶温度的提高,导致δ相溶解以及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粗化,削弱了细晶强化效果,这是高强热处理态试样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从冲击断口形貌来看,两种热处理态试样均呈微孔聚集型断裂方式,但高强热处理的韧窝尺寸更深,有利于提高冲击韧性.

    GH4169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析出相力学性能

    热处理对航空用高品质65Si2MnWA弹簧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丁辉王昌盛郑鑫王斌...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65Si2MnWA弹簧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对65Si2MnWA弹簧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950 ℃淬火态65Si2MnWA弹簧钢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及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对850~950 ℃淬火试样在435 ℃回火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无较大变化,屈服强度却逐渐增加,脆性增大.随即对850℃淬火的65Si2MnWA弹簧钢进行了 435~515 ℃回火试验,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65Si2MnWA弹簧钢的强度逐渐下降,屈强比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弹簧钢的断面收缩率先升高再降低,在455 ℃回火时,65Si2MnWA弹簧钢达到最佳力学性能.

    65Si2MnA弹簧钢淬火回火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TiC添加对A356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晓宇贾金浩马世卿王天宇...
    60-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搅拌熔铸法,制备了组织结构均匀的TiC/A356铝合金,研究了 TiC含量对A356铝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的增加,TiC/A356铝合金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规律,维氏硬度则持续上升.当TiC含量为3wt%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极限抗拉强度为197.1 MPa、伸长率为9.10%、维氏硬度为84.7 HV.此外,还分析了 TiC复合强化A356合金的作用机理模型.

    TiC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强化机理

    退火工艺对Cu/Al复层材料界面影响的研究

    黄国平汤春江王群骄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纯铜/纯铝和纯铜/铝合金进行400℃温轧和退火热处理,并对得到的Cu/Al复层材料进行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界面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和界面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Cu/Al复层材料界面处Cu/Al中间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孕育期,其形成过程为:形核→核长大→沿界面横向连片生长→沿界面法线方向纵向生长;纯铜/纯铝复层材料最佳退火工艺为300 ℃ ×1 h,最大界面结合强度可达2.4 N/mm;而纯铜/铝合金为300 ℃ ×3 h,界面结合强度最大值为3.1 N/mm,保证了材料的成型性能,同时防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经较高温度的长时退火(500 ℃ ×5 h),纯铜/铝合金比纯铜/纯铝复层材料界面更容易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导致界面结合强度的降低,造成界面在剥离条件下的脆性断裂.

    Cu/Al复层材料温轧退火界面中间相

    高导热W-金刚石复合材料钨靶模块热应力分析

    孙嘉隆曹振亚姜志忠陈浩...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聚变堆中偏滤器在高热通量条件下服役将产生高温及高热应力导致钨靶模块开裂失效.探究了自主研发的新型W-金刚石复合材料不同热导率对偏滤器钨靶模块温度及热应力的预期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了 W-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理论物性,并利用ANSYS软件模拟对比了以不同热导率的W-金刚石复合材料和纯W材料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的钨靶模块在20 MW/m2热通量下的温度分布及热应力.结果表明,采用W-金刚石复合材料作为PFM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模块表面的最高温度,改善模块温度梯度,降低模块等效应变,但由于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较高,模块的等效应力并未得到缓解.该结果将对材料的设计及偏滤器结构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W-金刚石偏滤器钨靶模块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纳米碳化钨涂层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王明伟高磊郭昊亮张文超...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则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低脉冲能量(50V、40 μF)下电极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涂层表面呈现溅射状液滴,元素主要来源于电极材料.该研究对于沉积过程的工艺选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电火花沉积纳米碳化钨FS438工艺参数

    交变法向载荷下2024铝合金微动疲劳断口分析

    张育轩李欣杨建伟田帅...
    79-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结构中广泛存在的微动疲劳失效问题,利用可施加交变法向载荷与远端载荷的双轴加载微动疲劳试验系统,研究了在交变法向载荷作用下,局部滑移和全局滑移两种运行机制对2024铝合金疲劳断裂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滑移与全局滑移两种运行机制下裂纹均萌生在试件与微动垫接触边界,局部滑移试件是由于接触边界产生多个裂纹并不断融合扩展导致试件断裂,全局滑移试件为单一裂纹源导致的试件断裂.在裂纹扩展区可看到疲劳辉纹与2024铝合金中的加强相,铝合金中的加强相可阻碍裂纹扩展.除此以外还可清晰的看到大量解理、准解理、撕裂棱形貌;疲劳瞬断存在大量韧窝以及二次裂纹,表现出典型韧性断裂特征.

    2024铝合金断口分析微动疲劳交变法向载荷

    不同初轧温度下钛合金三辊斜轧穿孔工艺研究

    陈晨双远华陈建勋苟毓俊...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三辊斜轧穿孔工艺的技术特征与钛合金塑性变形特点,通过有限元软件对TC4钛合金进行不同初轧温度的穿孔轧制有限元模拟,分析轧制过程应力、应变、温度、材料流动情况.以初轧温度为变量进行穿孔实验,对比不同温度下轧制力及轧后毛管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三辊斜轧穿孔工艺完全适合钛合金生产,并且不同初轧温度下均可获得变形魏氏组织的钛合金毛管,验证了三辊斜轧穿孔生产钛合金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工艺推广提供指导和依据.

    初轧温度三辊斜轧穿孔钛合金

    SiCf/Ti复合材料制备及原位三点弯曲失效行为研究

    张红涛张国庆王杏歌叶龙海...
    90-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连续陶瓷SiC纤维、金属TA2箔材为原材料,采用"箔-纤维-箔"法制备连续陶瓷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并对制备态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组织、界面行为及原位三点弯曲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制造工艺参数900℃/45 MPa/30 min下,增强体陶瓷SiC纤维与基体金属Ti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纤维/基体界面处发生元素扩散现象,界面产物以TiC为主.在复合材料受弯曲载荷过程中,其裂纹扩展形式为树枝状折线分叉型,增强体纤维对纵向传播裂纹起到偏转和钝化作用,有效延长了裂纹传播路径.

    钛基复合材料真空热制造微观组织原位三点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