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铝合金叶轮SLM成型摆放及支撑方案仿真与实验

    亢红叶龚海军张梦祥张旸...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选区激光熔化成型试错次数并高效打印某铝合金潜水泵叶轮,使用ANSYS软件模拟不同摆放和支撑设计方案下叶轮SLM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和刮刀碰撞.通过对比确定叶轮正置为最优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SLM成型.试制叶轮外表无裂纹和明显变形,内部无大孔隙.对叶轮进行激光扫描偏差分析,发现平均偏差为0.106 mm.退火后,试棒抗拉强度可达257~264 MPa,断后伸长率为11%~12%.可见,叶轮SLM成型过程仿真可为同类结构铝合金零件SLM成型摆放与支撑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潜水泵叶轮铝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摆放与支撑

    激光熔覆机器人曲面自由路径仿真与实现

    刘敏颖孙文磊惠虎静任向宇...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机器人激光熔覆修复曲面叶轮片的要求,提出一种针对复杂曲面零件自由路径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快速生成方法.使用UG/OpenAPI开发工具编写了在NURBS曲面上获得路径点位姿数据的算法程序.在matlab软件的Robotics工具箱建立MH24机器人仿真模型,对位姿数据进行轨迹分析,研究机器人运动时关节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以判断位姿数据的合理性.在matlab环境中,将合理的位姿数据作为参数,根据MH24机器人可执行文件格式,即JBI文件,编写快速生成JBI文件的算法.将JBI文件加载至MotosimEG-VRC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 JBI文件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曲面修复效果很好.这为曲面叶轮片零件的激光熔覆修复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工业机器人激光熔覆路径规划曲面零件

    浇铸温度对AZ31镁合金铸轧凝固焊合线的影响

    黄志权赵之勤张涛郭浩...
    75-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φ880 mm×400 mm水平双辊铸轧机的实际工况,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浇铸温度对铸轧区AZ31镁合金凝固焊合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浇铸温度对凝固焊合线位置影响较为明显,但对其形状影响较小.随着浇铸温度提升,凝固焊合线逐渐向出口靠近,边部Kiss点(K')和Kiss线上的凸点(K")连线与过K'点平行于铸轧方向的直线的夹角α先减小后增大.当浇铸温度为965 K时,铸轧过程中极易出现漏液,合适的浇铸温度范围为915~959 K.对比不同浇铸温度下的仿真结果,浇铸温度为945 K时,∠α最小,有利于缓解镁合金铸轧板带边裂.

    水平双辊铸轧AZ31镁合金数值仿真凝固焊合线浇铸温度

    E16-25MoN焊丝熔敷金属高温失塑裂纹敏感性及微观组织分析

    党尚达李霄刘刚刘福广...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钨极氩弧焊制备了 E16-25MoN焊丝熔敷层,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熔敷金属试样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量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850~1150℃内,E16-25MoN焊丝熔敷金属的高温失塑裂纹敏感程度较高,1000 ℃时敏感程度最高,该温度下裂纹临界应变量变低于6%.通过组织分析发现高温失塑裂纹的产生受晶界平直形貌和晶界析出物的影响,高温时晶界上析出物阻碍位错移动,形成应力集中最终产生开裂,而平直晶界为裂纹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E16-25MoN焊丝失塑裂纹(DDC)裂纹敏感性显微组织

    硼化物强化铁基堆焊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宗琳王学昭徐俊尧王明...
    83-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离子弧堆焊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四组不同B质量分数的Fe-B-Ti-C堆焊合金,分析不同B含量对合金堆焊层的硬质相形态和数量及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计对各堆焊层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B-Ti-C堆焊合金组织由奥氏体(γ)、马氏体(M)、Fe23(C,B)6、Ti(C,B)和Fe2B相构成.随着B含量的增多,堆焊层组织由亚共晶向共晶及过共晶转变,共晶硼化物的形态由蜂窝状向层片状及菊花状转变,且共晶硼化物和Ti(C,B)碳化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B质量分数为7.1%时,过共晶组织中出现大量块状脆性Fe2B初生相,引发了焊接后堆焊层内部裂纹.随着B质量分数的增加,堆焊层表层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不断提高,当B质量分数为4.7%时,合金堆焊层顶端显微硬度平均值最高,达到991 HV0.2.

    等离子堆焊硼化物组织显微硬度

    TiO2变质对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何卫王利民马恒吴昊...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iO2粉末为变质细化剂,研究了其对A356铝合金预处理后α-Al相和共晶Si的细化变质作用.结果表明,当TiO2的最佳添加量为0.5wt%时,α-Al晶粒的二次枝晶间距可降至20 µm,共晶Si组织呈短棒状和球状;此时,合金的布氏硬度较未变质前提高了 25%,达到67.9 HBW.分析认为,铝合金熔体与TiO2原位生成γ-Al2O3同时细化变质了 α-Al相和共晶Si相,协同γ-Al2O3的颗粒增强作用共同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A356铝合金TiO2晶粒细化变质

    铝锰压铸铝合金铸造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

    杨钱峰朱翔鹰刘亚王建华...
    93-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锰、镍、硅和钛等4个合金元素,设计了 L25(54)正交试验方案,探讨了锰、镍、硅和钛元素及其含量对铝锰压铸铝合金的熔点、凝固温度区间和流动性等铸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铝锰压铸铝合金流动性影响的主次顺序为Ti、Mn、Si和Ni元素.当合金成分(wt%)为Al-0.6Mn-0.1Ni-0.1Si-0.0Ti时,铝锰压铸铝合金具有最佳的流动性.铝锰压铸合金的熔点为663.2 ℃,比ADC12压铸铝合金的熔点高75.9 ℃;该压铸铝合金凝固温度区间为28.6 ℃,比ADC12压铸铝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56.2 ℃小27.6 ℃,该铝锰压铸铝合金的流动性与ADC12压铸铝合金流动性相当.

    Al-Mn合金熔点凝固温度区间流动性

    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对含镧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凝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荆伊蕾朱翔鹰吴长军王建华...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对Al-(16-24)Si-0.1La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熔体急冷相比,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可完全抑制硅含量不超过20wt%的过共晶Al-Si-0.1La合金中初生硅的析出,明显细化Al-(16-24)Si-0.1La合金中的共晶组织,提高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因此,熔体净化与急冷协同处理是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过共晶铝硅合金熔体净化熔体急冷凝固组织

    采用周向剪切挤压变形制备高性能细晶镁合金工艺研究

    严侃王亚勇刘永哲任广笑...
    103-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性能良好的细晶镁合金材料,设计出连续周向剪切挤压变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了变形温度对挤压过程中材料流动、应力及应变演变的影响.进一步以模拟结果为指导,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周向剪切挤压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形工艺可有效细化晶粒,为高性能镁合金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镁合金周向剪切挤压温度晶粒细化

    剧烈塑性变形引起的LZ91镁合金微管的强度-塑性协同强化

    周逸文许虎蔡维严凯...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材料挤压棒+终挤压和等通道挤压(ECAP)棒+终挤压分别制备了外径2 mm和壁厚0.3 mm的LZ91镁合金微管.研究了两种方式得到的微管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ECAP后,微管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由170、185 MPa和22%提高到200、210 MPa和30%.这主要是由于ECAP造成了显微组织的细化的同时使原始组织中就存在的MgO和ZnO转换为弥散分布的纳米尺寸颗粒.这些纳米氧化物在后续的挤压过程中促使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并提高显微组织的热稳定性,室温拉伸中会造成位错运动阻力和加工硬化率的上升,从而同时提高了微管的强度和塑性.

    LZ91镁合金镁合金微管等通道挤压(ECAP)氧化物弥散强化强度塑性协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