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WA算子赋权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王利艳黄渝桂张楠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观性过强、未考虑自然人有限理性和后悔规避心理行为特征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问题,提出基于OWA(有序加权平均)算子赋权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5 个方面构建 29 个评价指标;采用OWA算子对决策数据重新排序,充分考虑数据位置和大小,弱化极端决策数据对权重的负面作用;选择后悔理论中决策数据效用值和理想效用值间的差异性作为评判专家主观性的依据,实现决策主观数据的客观化,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最后对郑州市 2017-2022 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AHP(层次分析法)和后悔理论、OWA算子和模糊数学的评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OWA算子赋权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认为郑州市水资源重度脆弱,但该方法评价结果相对误差更小,更贴近实际情况,可更好地用于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城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OWA算子后悔理论郑州市

    基于数值模拟的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

    金子涵李海明肖瀚王瑞芬...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贮水系数与导水系数 6 项评价指标,建立了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总体流动特征为从盆地北部流向南部,从盆地周边山区流向平原地区;研究区各分区的地下水可再生性综合评价指数介于 0.06 到 0.08 之间,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较弱.

    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数值模拟可再生性评价评价指标

    基于CIWOA-BP和灰色置信区间的银川市需水量预测模型

    南宏业李翠梅王浩何岩...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水量预测是水资源科学配置和调度的基础,为提高其合理性,针对需水量变化的波动、不确定性特点,提出一种改进鲸鱼算法(CIWOA)优化BP神经网络与灰色置信区间估计相结合的需水量区间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需水量影响因子,输入CUBIC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权重改进的鲸鱼算法优化BP模型(CIWOA-BP),结合灰色置信区间估计建立组合区间预测模型,对银川市需水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IWOA-BP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普通鲸鱼算法优化BP模型(WOA-BP)、遗传算法优化BP模型(GA-BP);CIWOA-BP模型与灰色置信区间的组合模型优于其与BOOTSTRAP区间估计组合,在置信度 90%时需水量区间预测合理、可靠.

    鲸鱼算法BP神经网络灰色置信区间需水量预测银川市

    渗透系数非均质场对沙丘尺度潜流交换的影响研究

    王旭东苏小茹韩鹏飞刘升阳...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河床介质渗透系数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应用随机一阶分析工具,分析潜流交换通量与河床不同空间位置渗透系数的互相关关系以及渗流流速方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潜流交换通量与渗透系数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且正相关关系最强的区域位于沙丘表面附近;忽略河床非均质性将导致河床浅层位置的流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野外应重点监测河床浅层位置的渗透系数以减小潜流交换的不确定性.

    潜流交换渗透系数随机一阶法流速方差

    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薛伟贤臧倩文程爱联王佩...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承载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借助生态效率可以揭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已有研究测算城市生态效率通常将其置于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鲜少考虑城市的差异性.构建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测度 2010-2019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57 个城市生态效率,并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剔除了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有所下降,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较传统超效率SBM模型更加合理;时间演变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的生态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上游城市生态效率下降幅度较大;空间分布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集中在低生态效率区,从西到东呈现"低-高-低-高"交替式空间分布态势.

    生态效率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时空特征黄河流域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小浪底水质反演

    郭荣幸王超梁陈济民韩红印...
    93-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光谱遥感技术可根据遥感波段信息反演水质参数,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速度和质量,为大范围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小浪底水库的Sentinel-2 多光谱影像以及采样点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最佳光谱波段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小浪底水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进行了遥感反演,验证了反演模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并反演了各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 4 种水质参数反演模型中,COD模型精确度和稳定性最高,其次是TP、TN,最低的是NH3-N,水库出水口和部分边缘COD质量浓度较高,水库中心TN、TP和NH3-N质量浓度高于边缘处.

    多光谱遥感水质反演Sentinel-2反演模型小浪底水库

    基于OWBEI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时空评价

    李政隆樊彦国王雪怡李薇...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受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环境遭破坏,及时准确地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于生态保护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为解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植被要素精确监测的问题,将改进的高光谱植被指数(IHSVI)与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WBEI)相结合,提出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OWBEI),以提高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反演精度.选取 2000 年、2006 年、2012 年、2017 年和 2020 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评价.结果表明: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高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反演精度,反演精度提升至 90%;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在内陆农村地区优于黄河沿岸及沿海城市地区,且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以 2012年为转折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治理植被指数黄河三角洲

    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构建路径研究

    王芳吕锐张波唐永...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 4 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在中观尺度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开展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源综合评价并识别优先发展空间单元;综合考量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和组团集群式分布的优势景源空间,构建"先底后图"的保护-发展空间格局,从生态空间、文化遗产空间、人居景观空间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借此丰富遗产廊道的规划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同类型地区规划提供参考.

    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构建路径黄河沿线郑州段

    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和证据理论融合的水质分类方法

    项新建颜超龙费正顺郑永平...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分类器对不同水质类别识别不均衡、水质分类准确率较低、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和证据理论融合的水质分类方法.选取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改进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贝叶斯分类器 3 种分类器,通过全概率公式构建信度函数,基于证据理论对信度函数进行融合,获得多分类器融合模型.从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发布的 2022 年 3 月 1-22 日水质数据中选取 3 558 条数据为样本集,采用DNN水质分类模型、PSO-SVM水质分类模型、贝叶斯水质分类模型和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对待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对水质类别判定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 值分别为94.2%、93.8%、94.2%和 94.0%.相较于DNN水质分类模型、PSO-SVM水质分类模型、贝叶斯水质分类模型,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5.6%、9.8%和 13.6%,精确率分别提高 5.2%、10.0%和 10.9%,召回率分别提高 5.6%、9.8%和 13.6%,F1 值分别提高 5.4%、10.2%和12.3%,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在水质分类方面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更高.

    水质分类多分类器神经网络证据理论融合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研究

    朱小勇王晶张帆杜亚娟...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的水土保持国家标准体系,广泛征集有关省(区)业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包括基础类、规划设计类、治理类、淤地坝类、监测类、监管类、信息化类、试验示范类等 8 类 73 项标准(其中沿用原有标准 48 项、建议新增标准 25 项)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