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设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

刘元风

季刊

1674-7518

bictxuebao@126.com

010-6428802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2号

艺术设计研究/Journal Art & Desig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刊登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与教学、科研成果,坚持学术为本,精益求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面对从事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设计师、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艺术设计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博物馆空间的阈限性与社交潜能

    周术乔纳森·黑尔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于"结构/反结构""公共/私密"之间的空间布局和形态特征,指出其设计核心是为了弱化物质空间的存在,从而释放新的社交可能性.

    艺术博物馆空间阈限性社交潜能

    "希腊眼睛"与"佛眼低垂":熊秉明跨文化语境中的视觉期待

    赵斌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法艺术理论家熊秉明认为,从"看"开始,中西方就已经不同了.因此,对"看"的反思成为他分辨中西方不同文化特质的起点.他在《看蒙娜丽莎看》一文中通过对蒙娜丽莎、欣赏者、达·芬奇的目光分析,直指中西视觉在"物的真实"与"想象的真实""目察"与"心赏""理性精神"与"游戏精神"等方面的差异.此外,熊秉明意识到,中西观看也有相契的一面,例如:艺术作品中恍惚的表象、生命的含量、对超越人类力量之上的想象等.熊秉明把中西艺术相异相契的发现,归源于在"希腊眼睛"与"佛眼低垂"之间的观看,他的观看之道为全球化浪潮下徘徊于作品与精神、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视觉,建立起一种新的期待.

    熊秉明观看艺术跨文化视觉现代性

    "诗中石"与"石上诗"——一块青金石的跨文化旅行

    孙博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6 年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以一件中国清代的青金石山子为灵感,创作了名为Lapis Lazuli的诗,表达了对雕刻背后"东方智慧"的欣赏.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山子上还刻有一首乾隆皇帝的诗,反映出雕刻所具有的另一重东方叙事.本文以此为线索,回顾了青金石在 18 世纪中国宫廷中的一段短暂却又独特的物质文化史,以及这种曾经在欧亚大陆文明史上广泛运用的艺术媒材,如何在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激发出了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青金石山子跨文化叶芝乾隆皇帝

    荣格艺术补偿理论及其当代疗愈功能研究

    李新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巨大变革,使我国民众个体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并时常陷入自我迷失的困境,导致患有抑郁症等心理、情绪疾病的人数激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荣格的艺术补偿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导致现代社会个体迷失的心理学原因,并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的疗愈机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建构一个针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精神净化的"监测——诊断——疗愈"体系.这一体系既发扬了荣格艺术补偿理论的现实意义,也是对现有国民集体心理普查体系的有益补充,对于提高国民集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荣格无意识意识艺术补偿"监测——诊断——疗愈"体系

    "气韵"移置与"节奏"生成——以冈仓天心向宾雍、罗杰·弗莱的美学演进为中心

    吴键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 20 世纪初气韵美学现代转型这一高峰事件,特别对其中自冈仓天心向宾雍与罗杰·弗莱的理论旅行详加考释.宾雍延续了冈仓天心以"节奏"对译"气韵"的阐释理路,并通过"舞"这一鲜明意象对"气韵/rhythm"所包含的生命美学与形式美学向度以及时间与空间属性加以阐发.而罗杰·弗莱进一步在艺术全球化浪潮中通过"节奏"这一抓手,巧妙调用了门类艺术之间以及地域艺术之间的互动,撼动了文艺复兴艺术传统的独尊地位,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兴起,并迎来了这场现代理论旅行华彩乐章的高潮.

    气韵节奏冈仓天心宾雍罗杰·弗莱

    启蒙理想的现实主义表征——读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稿》

    王浩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直接延续了新文化运动尤其是蔡元培、邓以蛰的学脉,并且远承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德国美术史传统.王逊在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教学尤其是《中国美术史稿》等著作中,特别强调"美术史是一种科学",注重基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来揭示中国美术史"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将其作为"创造新美术的依据",以及追问"为什么要学习或研究美术史",其实都是启蒙精神的具体表征.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和著作或有具体欠缺乃至错误,但他在特殊时期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以及撰写相关的著作所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尤其是他所一再追问的"为什么要学习或研究美术史",仍然拥有其恒久的意义.

    王逊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稿》现实主义启蒙

    石青地妆花缎蟒纹袈裟

    张毓雯
    封2页

    羌姆舞织锦百衲大袖衣

    张毓雯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