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动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岳碧松

双月刊

1000-7083

scdwzz001@163.com,scdwzz@yahoo.com.cn,scdwzz@yahoo.cn

028-8541048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四川动物/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动物学学术性刊物,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动物保护。适合从动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的科研、管理、教学、医卫等科技工作者、有关院校师生和广大动物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16家大型禽类养殖场抗生素残留调查和细菌耐药性分析

    吕华刘玲宋涛林家富...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禽类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的残留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以四川省16家大型规模化禽类养殖场为监测点,重点分析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特征和肠杆菌耐药特征,并对粪便中抗生素的选择性耐药风险熵进行评估。16份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8种抗生素,抗生素检出浓度0。54~2 780。00 μg·kg-1,其中,ZJZX中多西环素检出浓度最高,达到2 780。00 μg·kg-1;抗生素的选择性耐药风险熵为0。004 0~10 561。13,呈现出高选择性耐药风险;其次,从粪便中共筛选鉴定出14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且有33种耐药基因被不同程度检出。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较为严重,且养殖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畜禽养殖中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的管控,同时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中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控。

    禽类养殖场抗生素残留风险评估肠杆菌科

    海拔梯度变化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影响研究

    段超陈洋郑冰权王文玲...
    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 000~4 600 m设置 102 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海拔1 000~1 800 m),转变成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海拔 1 800~3 400 m),再到松田鼠属未定名种Neodon sp。(海拔3 400 m以上)的替换现象;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中峰格局,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 800~3 400 m最高;发现松田鼠属Neodon一新物种,确认壮鼩鼹Uropsilus ro-bustus Wan,2015新种地位成立。本研究强调了对完整海拔梯度进行全面抽样调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西岭雪山小型兽类海拔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藏羚Y染色体多态性遗传位点筛选

    王舒闻王东成若通陈玉莹...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藏羚属Pantholops现存的唯一物种,由于Y染色体基因较保守,基于近缘物种的Y染色体多态性遗传位点筛选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研究对15份藏羚新鲜组织样品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Y染色体雄性特异区(MSY)对应的scaffolds,对部分SNP及SSR位点进行多态性验证。共比对出44个scaffolds,以其中序列最长、候选变异位点最多且最完整的KE113803。1为参考,对其中190个SNP变异位点设计引物进行验证,共获得45条MSY DNA序列,其中15对引物扩增到的11 898 bp DNA序列中检测到27个SNP位点;同时对KE113803。1中除单核苷酸重复以外的134个SSR位点设计引物并验证多态性,筛选出56个Y-SSR位点,其中5个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分析藏羚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及父系遗传奠定了良好基础。

    藏羚基因组重测序Y染色体SNPSSR

    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 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欢迎订阅2024年第43卷四川动物杂志

    33页

    棉铃虫BR-C Z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姜欣良刘小宁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锌指复合物(BR-C)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通过PCR克隆获得棉铃虫BR-C Z1(HaBR-C Z1)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利用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规律,以及2-十三烷酮(2-TD)处理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aBR-C Z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284 bp,编码427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7。41 kD和7。72。系统进化树显示,HaBR-C Z1与帝王斑蝶Danaus plexippus plexippus的亲缘关系最近。HaBR-C Z1基因在预蛹期和6龄幼虫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20 mg·g-1浓度2-TD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在 6 h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24。7倍。本研究明确了HaBR-C Z1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2-TD的响应,为深入了解棉铃虫生长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棉铃虫广泛锌指复合物2-十三烷酮表达谱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42页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地表昆虫群落及其与边界生境的关系

    樊群梅高欣怡刘泰杉周聪...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月—2023年2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围界内草坪地表昆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探究了与机场4种边界生境相邻的机场内草坪间、不同距离梯度处地表昆虫分布差异。(1)共鉴定出10目49科101属119种昆虫,优势类群为直翅目Orth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2)不同边界生境相邻草坪间,地表昆虫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地表昆虫物种丰富度:林地相邻草坪(Ⅱ)>灌丛相邻草坪(Ⅰ)>农田相邻草坪(Ⅳ)>裸地相邻草坪(Ⅲ),Ⅰ、Ⅱ显著高于Ⅲ;地表昆虫物种多度:Ⅱ>Ⅳ>Ⅰ>Ⅲ,Ⅱ显著高于Ⅲ。(3)不同距离梯度下,地表昆虫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从机场围界向草坪内部呈递减趋势,而优势度则相反。(4)地表昆虫丰富度和多度夏季最高,冬季以直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夏、秋季主要为直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研究结果为机场昆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鸟击地表昆虫群落特征边界生境

    中国蔡氏疣螈的成体和胚胎形态特征研究

    孟建平康泽沼魏平凡李先琦...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5-7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在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蔡氏疣螈Tylototriton ziegleri的成体形态和胚胎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蔡氏疣螈的成体和胚胎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蔡氏疣螈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雌性整体形态指标更大。雌性全长115。50~135。42 mm,雄性全长102。70~126。79 mm,两性异形指数为0。078。个体的全长、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腋至跨距在两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躯干长、眼间距、鼻间距、尾长和尾宽在两性间的差异显著(P≤0。05)。胚胎发育共有21个时期,历时(532。49±45。52)h。本研究通过对蔡氏疣螈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详细观察,为有效保护该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蔡氏疣螈形态特征胚胎发育文山

    红水河暗色唇鲮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孙扬言何佳洋李育森张雪玲...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0。039L2。827;♂:W=0。025L2。963;群体:W=0。026L2。964,属匀速生长型;生长特性符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t=24。74[1-e-0。419 5(t+0。243 8)],Wt=340。65[1-e-0。419 5(t+0。243 8)]2。827;♂:Lt=26。70[1-e-0。310 3(t+0。695 1)],Wt=427。98[1-e-0。310 3(t+0。695 1)]2。963;雌、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2。38龄、2。85龄。本研究明确了红水河暗色唇鲮的生长特性,为其个体生物学提供了数据参考,有助于对其资源的评价和可持续利用。

    暗色唇鲮年龄结构生长特性红水河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区野生东北马鹿分布区预测与参数优化研究

    王彬影李沁芳李成彬斯琴毕力格...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进行预测,比较基于默认参数和优化参数的预测结果,探讨参数优化对东北马鹿种群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参数模型的特征组合选择线性、二次型、片段化、成积型和阈值型特征,调控倍率为4时,模型的拟合度和复杂度得到改善;优化参数建模下,温度季节性、距道路距离、距草地距离、最冷季平均温度、等温性、海拔和距河流距离是影响东北马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东北马鹿均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北部,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6。04 km2和126。67 km2,占总面积的3。5%和12。6%。研究表明,使用MaxEnt模型进行濒危珍稀物种潜在适宜生境预测时,需根据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选择最合理的参数设置。

    东北马鹿潜在分布最大熵模型ENMeval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