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板玻璃熔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解光武王焕香林燕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平板玻璃行业玻璃熔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利用便携式红外烟气分析仪、可过滤和可凝结颗粒物采样器等监测设备,开展玻璃熔窑废气监测。结果表明生产原料、燃料、废气处理工艺等因素对污染物的排放影响明显。监测的4个玻璃熔窑废气中,3个熔窑废气CPM在总颗粒物中占比较高,使用有机物含量较高的蒽油及煤焦油混合燃料,CPM排放浓度远高于石油焦和天然气作燃料的玻璃熔窑废气,玻璃熔窑排放量大的污染物主要有SO2、NOX、CO等气态污染物和SO42-、NH4+、Cl-、Na+、Ca2+、NO3-等水溶性离子,排放浓度相对较高的金属元素有Fe、Al、Zn、Ba、Ti、Pb 等。

    玻璃熔窑可过滤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2019-2023年徐州市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分析

    李昌龙冯春莉孙瑞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9-2023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和徐州市大气超级站组分监测数据,对徐州市PM2。5和O3的污染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估O3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筛选出对O3和二次有机组分生成贡献较大的VOCs关键组分。结果表明:徐州市大气呈现春夏季O3污染和秋冬季PM2。5污染的复合污染特征。O3-8h与PM2。5存在相关性;ρ(PM2。5)≤35μg/m3时,呈弱正相关;35 μg/m3<ρ(PM2。5)≤115μg/m3时,呈弱负相关;夏季,二者呈正相关。PM2。5存在明显的二次生成,大气氧化性对PM2。5有重要影响。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中烷烃占比最高;芳香烃和烯烃对OFP贡献率较大;芳香烃对SOA贡献最为显著。通过对PM2。5、O3以及前体物VOCs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为PM2。5和O3的协同治理提供了参考,明确了 VOCs减排的关键组分。

    PM2.5O3协同控制前体物相关性

    成都平原臭氧浓度特征分析及春夏季预报

    赵欢陈思思张净雯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分析成都平原地区各季臭氧污染的气象成因,探讨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差异,基于气象环境站点数据统计分析2015-2020年逐年各季成都平原八市的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天数,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地区四季的臭氧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单峰型,16时左右臭氧浓度达到峰值,且夏季臭氧峰值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成都平原地区4-10月易出现臭氧轻度污染,其中4-8月易出现中度污染,城市臭氧污染程度可排名为: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乐山>绵阳>遂宁>雅安。并利用臭氧浓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逐季节多指标叠套的高浓度臭氧预报方程经过实况数据检验,可预报性较好。

    成都平原臭氧污染臭氧预报

    2022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影响分析

    茅晶晶徐政蒋荣刘笑媛...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气象条件较为异常,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造成江苏省臭氧浓度达到历史最高值。利用2022年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总结了江苏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江苏省臭氧污染过程呈现出现早、过程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特别是4-5和7-8月污染程度明显超过去年同期。从小时变化数据来看,2022年的谷值均高于前三年,峰值接近2019年。整体幅宽较前三年超出1-2h,臭氧高值区域持续时间拉长。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在4-5月气温越高湿度越低臭氧超标越集中,呈明显"倒三角"分布,7-8月呈明显线性关系;在风速风向上,江苏省臭氧污染高值主要集中在偏南风向上,风速介于2~6m/s。以南通市为例,在8月7-15日连续出现9d臭氧污染,期间均为晴热少雨天气。同时受"海陆风影响",导致臭氧浓度持续上升,又在傍晚出现"双峰"和"拖尾"现象,尤其乙苯与间/对-二甲苯的比值(E/X)在9日至15日持续出现大于1的情况,说明存在远距离输送,助推南通的臭氧污染过程。通过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分析,研究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臭氧污染防治,预报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江苏臭氧浓度气象要素

    成都市机动车低排放区限行措施制定及其减排效果研究

    李俊洁周虹辉李媛陈军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持续改善成都市空气质量,强化城市机动车排放管控,在成都市高分辨率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排放车辆出行情况进行分析,考虑管控时间段、管控车辆、管控区域设置不同的低排放区限行措施情景,并计算减排量及减排比例。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内国Ⅰ、国Ⅱ排放阶段机动车及国Ⅲ排放阶段柴油货车出行频次较低,在绕城(含)及高新南全天限行国Ⅱ排放阶段以下汽车以及全天限行国Ⅲ排放阶段柴油货车下NOx、CO、PM10、PM2。5、VOCs各项污染物年度减排量分别能够达到0。84、2。35、0。05、0。05、0。49万t,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3。0%、16。0%、20。0%、20。0%、13。0%,通过划定低排放区限制国Ⅰ、国Ⅱ排放阶段机动车及国Ⅲ排放阶段柴油货车在成都市中心区域行驶有较好的减排效果。

    低排放区机动车排放交通减排环境政策成都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小流域污染负荷精细化计算

    张婉萍郭明昆何鹏刘彦...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细化计算小流域污染负荷,对管理和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琼江一级支流姚市河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小流域广域、分散和随机的特点,结合地理信息以及统计学多种学科,采用多尺度技术(行政、网格)对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修正,建立小流域污染负荷估算改进方法,以期为小流域污染负荷精细化计算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前COD、NH3-N、TP污染负荷最大值分别为848。95 t/a、136。32 t/a、19。95 t/a,分别占全流域COD、NH3-N、TP总污染负荷的48。10%、70。81%、52。31%,污染负荷估算结果偏大。(2)改进后研究区域网格尺度COD、NH3-N、TP总污染负荷最大值分别为24。44 t/a、2。91 t/a和1。18 t/a,从空间上看,COD、NH3-N、TP污染负荷较大的区域位于研究区域县城边界、靠近水域和集中种植区域。(3)研究区域TP污染负荷强度最大,COD污染负荷强度最小,COD、NH3-N和TP具有相似的污染负荷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在以耕地为主的区域污染负荷强度较高,以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区域污染负荷强度较低。研究提出的小流域污染负荷精细化计算模型,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小流域污染状况,也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污染负荷GI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RBF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水华预测研究

    谢如意李伦冯振鹏艾庆华...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景观水体水华产生过程存在复杂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为解决水华预测中准确度不高、预测模型过于复杂等问题,将主成分分析降维能力与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相结合,提出PCA-RBF神经网络水华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矩阵,并可对城市景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A-RBF神经网络对水质的预测精度为0。763,平均相对误差为21。83%,对水华的预测精度为92。3%,远高于一般的RBF神经网络模型。PCA-RBF网络的水华预测模型泛化能力强,网络预测精度较高,为水华的预测、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水华预测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景观水体

    黄河下游(开封)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灌溉适宜性评价

    毕广旭杜小冲孙新华姚文鹏...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逐年上升,其中地下水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尤其是农业灌溉方面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采集浅层地下水水样100组,分析其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利用钠吸附比(SAR)、残余碳酸钠(RSC)、可溶性钠含量(SC)、渗透指数(PI)、镁危害(MH)等指标以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评价其灌溉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到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以及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从SAR、SC、PI显示基本均适宜灌溉,此区域不存在高盐度水体灌溉,而RSC、MH指数显示研究区地下水灌溉存在较高的土壤板结风险。本研究为开封地区合理选用灌溉水源提供数据支撑,为该区域地下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黄河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灌溉适宜性

    松涛水库和南茶水库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风险分析

    王一仿周丽娟丁露王璐...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正举全岛之力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出儋州洋浦一体化,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级,松涛水库、南茶水库是儋州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担负着海口、儋州、洋浦、澄迈等市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其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着儋州,甚至是海南的建设发展。为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选取松涛水库、南茶水库2016-2022年例行监测数据、采测分离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基于单因子类别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GM(1,1)预测模型5种评价方法,分析预测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和风险。结果表明:松涛水库、南茶水库水质总体优,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十三五"期间,南茶水库水质状况较松涛水库水质状况稳定性高,但2021、2022年南茶水库水质状况较"十三五"期间出现显著变差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十四五"期间,在采取相应污染治理措施条件下,松涛水库、南茶水库各月份水质均能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源地水质变差、恶化的风险不大。

    水源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预测模型污染风险

    考虑生态环境影响的四川省水风光一体化开发量分析

    马悦清陈仕军罗晶燕科霖...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风光一体化多能互补成为我国能源建设必由之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水能、风能、光能资源聚集区又与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叠,水风光一体化开发面临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采用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内基于生态环境相容的风光资源的分布区域;根据风光资源强度分布,分析了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风光资源开发潜力。本文研究所获结论可为四川省统筹水风光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水风光多能互补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