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任正隆

季刊

1000-2650

jsau@sicau.edu.cn

0835-2882295

625014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经济动植物、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和生物科学等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情况,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为全省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雪被减少对亚高山森林凋落叶酸不溶性组分动态特征的影响

    陈玉莲杜婷张玉游成铭...
    638-644,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凋落叶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AIR)是森林土壤有机质形成的重要前体,其降解过程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减少的影响,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方法]以川西亚高山森林落叶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雪被控制(50%和100%雪被减少)和凋落物分解实验,探究雪被减少对凋落叶分解各关键时期AIR降解的影响。[结果]在2 a的分解过程中,红桦和四川红杉凋落叶AIR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分别增加了50。37%和39。63%。相较于自然雪被,雪被减少处理下凋落叶AIR的残留量更高,说明雪被减少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AIR的积累,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分解1a后逐渐减弱。同时,与四川红杉凋落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始终呈现AIR累积不同,初始N、P含量较高的红桦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即表现出AIR净损失,表明AIR的降解存在物种差异。此外,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AIR降解分别与pH、N和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均温、P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雪被减少促进了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AIR的累积,且受到环境因子、叶片养分和结构性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共同调控,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酸不溶性组分雪被减少凋落叶分解亚高山森林pH

    天府肉鸡配套系纯系选育进展

    彭蕾蕾孙鑫田尧夫刘哲良...
    645-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天府肉鸡3个品系的选育情况进行分析,以优化天府肉鸡的选育。[方法]对天府肉鸡13个世代的体重增长、料重比、体尺性状以及屠宰性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3世代TF03系的70日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TF01系和TF02系(P<0。01);65日龄公鸡的龙骨长、胸围和胸宽等体尺性状以及屠体重、半净膛重和瘦肉重等屠宰性状也显著大于TF01系和TF02系(P<0。05)。与第6世代相比,第13世代3个品系的70日龄重极显著增高(P<0。01),且变异系数在10%以内。[结论]持续13个世代的选育对天府肉鸡配套系3个纯系的性状选择效果明显。

    天府肉鸡品系选育生长性能

    β3-肾上腺素受体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陈付菊全七十六范伟峰徐伟亮...
    652-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色脂肪组织中ADRB3 mRNA及β3-AR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β3-AR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中均有分布,且从1~30日龄,β3-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5)。qRT-PCR结果显示,从1~30日龄,ADRB3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B结果显示,从1~30日龄,β3-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ADRB3 mRNA和β3-AR蛋白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于棕色脂肪组织,说明β3-AR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产热和脂解中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β3-肾上腺素受体

    黄鳝AK1基因序列特征及在性腺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熊金鑫陈琪琪高阔陈铭强...
    658-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腺苷酸激酶1(adenylate kinase 1,AK1)序列特征及其在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克隆黄鳝AK1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AK1在黄鳝各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以及H2O2孵育后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定位AK1在黄鳝性腺中的表达位置。[结果]黄鳝AK1 编码区序列为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残基,具有AK家族保守的NMP和LID结构域,与其他鲤科鱼类的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黄鳝AK1在垂体、眼睛、心、肝、肾、肠、脾、肌肉、血液、卵巢和精巢中均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血液中表达量最低。AK1在卵巢发育周期的卵黄生成早期性腺和性逆转周期的间性晚期性腺表达量最高,而在卵黄生成中晚期性腺和间性早期性腺表达最低。H2O2孵育后各浓度组AK活性的表达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浓度越高变化的趋势越明显(P<0。05);而AK1的表达均受到抑制。AK1主要定位于卵黄生成早期性腺的颗粒细胞中。[结论]AK1参与了黄鳝性腺的发育,这为揭示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黄鳝性腺发育AK1基因表达分析H2O2

    云南光唇鱼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龙文玉琚枳豪王云峰牛敏敏...
    66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为丰富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基础信息提供资料。[方法]利用透射和扫描等多种电镜技术,分析云南光唇鱼鳃组织和细胞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结果]云南光唇鱼的鳃有4对完整的鳃片,每一个鳃片主要由鳃丝、鳃弓和鳃耙3部分组成。云南光唇鱼鳃丝的表面细胞比较丰富和多样,主要包括黏液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扁平上皮细胞是云南光唇鱼鳃表面最丰富的细胞,其表面的形态结构也最为丰富主要呈现环形微嵴、短纹和星点棒状。云南光唇鱼的鳃弓和鳃耙表面主要有两种细胞类型,主要为环形微嵴的扁平上皮细胞和杯状的黏液细胞。[结论]云南光唇鱼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与其他硬骨鱼类相似,云南光唇鱼鳃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在生境中执行气体交换和离子调节息息相关。

    云南光唇鱼鱼鳃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分析

    王一霖郭向辉彭焜王乙好...
    672-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四川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 PEC)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大熊猫源Ex PEC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绵阳市和雅安市野外死亡大熊猫的肠外器官采集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Ex PEC多重PCR鉴定,继而对分离的Ex PEC进行系统进化群分群、MLST分型和PFGE分型,并采用K-B法与Wafergen Smartchip超高通量qPCR进行耐药表型测定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分离出9株Ex PEC,系统进化群分别为B2群和A群;MLST和PFGE分型均为3种分子型,其中MLST为ST555、U10和ST127型,PFGE为Ⅰ、Ⅱ和Ⅲ型;9株Ex PEC对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与萘啶酸敏感率达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9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检测发现,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结论]分离鉴定的9株大熊猫源Ex PEC系统进化群主要为B2群,MLST和PFGE分型主要为ST127/PFGE基因Ⅰ型,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且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主要通过抗生素失活(antibiotic deactivate)和抗生素外排泵(efflux pump)两种耐药机制介导耐药性。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大熊猫分子分型耐药性耐药机制

    分心木水提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研究

    胡清越王震宇熊力辉李怡林...
    68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分心木水提物微针的制备处方,同时考察其对小鼠皮肤溃疡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分心木可溶性微针,对微针基质材料处方进行筛选,并测定不同浓度分心木水提物微针释药量,得到最佳基质处方,最终用于评价微针质量;采用化学灼烧法建立小鼠皮肤溃疡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2%分心木水提物溶液涂布组、2%分心木水提物微针给药组和5%分心木水提物微针给药组,间隔3 d给药1次,期间对小鼠溃疡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及面积测量,并对造模第14天时溃疡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检测,对溃疡皮肤组织块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最终筛选得到5%透明质酸作为分心木水提物微针制备基质材料,且后续质量评价结果好;动物试验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给药组小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均显著提高,不同浓度微针组小鼠第14天时溃疡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现出更好的愈合效果。[结论]试验制得的分心木水提物微针可有效促进小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可溶性微针分心木水提物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小鼠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研究

    祝伟刘松王瑞梅
    68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广义有序Logit、工具变量、中介效应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大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在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区域经济水平等维度上存在异质性。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社会网络和知识获取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正向影响。[结论]建议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丰富面向农村居民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

    互联网数字技术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经济集聚与农业环境效率:非线性关系与空间溢出

    姚天航甘天琦卢珊
    698-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双重影响,研究经济集聚与农业环境效率的关系对于改善中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基于200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①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在环境规制强、地形起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③城市创新能力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经济集聚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两个渠道。④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周边地区农业环境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正"U"型影响。[结论]研究为提高农业环境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和经验参考。

    经济集聚农业环境效率非线性关系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李蒙郑小燕张园园
    707-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特征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和关联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的耦合度等级总体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存在降级风险且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协调度等级"倒挂",由"中级协调"降至"初级协调",且协调度等级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度和首要关联因子间的关联效应同样存在差异,总体可分为因子促进型和因子约束型两类。[结论]从夯实生产基础、调整营养供给结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以及加强财政扶持4个方面入手,促使中国畜产品供给和饲料粮生产达到更优质的协调等级。

    畜产品饲料粮耦合协调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