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卢一

双月刊

1008-5432

peng_zhuan@tom.com

028-84825688

610072

成都市清江东路65号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四川老年康养旅游文化服务策略研究

    周春燕张婉玉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和国家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如何将"旅游+文化+养老"的服务模式有效融合以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是当前康养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以四川地域为例,通过梳理四川康养旅游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从老年人生理、心理、文化接受方式、服务方式偏好等方面进行老年康养旅游用户特征研究,提出统筹多元主体,构建四川康养旅游文化服务体系;紧扣川蜀文化特色,整合川蜀旅游文化资源,构建数字服务平台,打造地域品牌IP,积极推广市场营销,注重人才培养等手段的四川老年康养旅游文化服务策略.研究从多主体维度构建老年康养旅游文化服务模式,为四川地域文旅融合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文旅融合老年康养康养旅游文化服务川蜀文化

    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刘若彬蔡建刚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有效抓手.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驱动要素,总结提炼了我国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三种典型模式,即资源带动型、政府推动型和集体策动型模式.选取湖南省双源村、罗潭村、青苗村三个乡村为典型案例,就不同驱动模式下的做法与成效进行比较,得出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三点启示:一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推动乡村品牌塑造;三是坚持产业融合理念,实现乡村经济转型.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驱动典型模式经验启示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研究——以安徽肥东黄张村为例

    王军王国聘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与发挥乡村旅游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安徽省肥东县黄张村为例,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耦合关系与互动机制.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间的耦合关系为"发展动力—价值感知—耦合协调—复合增益",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渗透于乡村旅游空间生产并促进乡村"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演化,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被游客和居民感知并被开发与利用,在实现农民增收和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黄张村旅游发展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表现出色,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推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互动机理功能黄张村

    红色旅游短视频如何促进个体认同感?——Z世代与非Z世代的影响差异

    刘蕴瑶舒敏杨柳汪春蓉...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对革命文化和红色资源的日益关注,以及公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多,红色旅游短视频在文旅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红色旅游景点的短视频,不仅深化了人们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识,还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但如何运用红色旅游短视频促进个体对集体和国家的认同感,尤其是其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差异尚未得到证实.基于阿诺德情感理论,以Z世代与非Z世代群体为研究对象,设计红色旅游短视频与个体认同感的关系测量模型,探讨心流体验、身份契合、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在其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对于Z世代群体而言,红色旅游短视频的知识性、娱乐性和真实性均显著正向影响心流体验;而对于非Z世代群体而言,红色旅游短视频的娱乐性与心流体验之间无影响关系.(2)两个群体的心流体验均显著正向影响身份契合.(3)身份契合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且在两组之间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由研究结论可知,旅游短视频设计者在制作红色旅游短视频时应考虑个性化内容设计,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和真实场景,确保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相关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心流体验;红色文化传播者应该设计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满足观众的情感和认知体验需求,加深其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认同感;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以提高短视频在不同群体中的接受度.研究结论揭示了红色旅游短视频对个体认同感的作用机理,对红色旅游和媒体传播的相互支撑和优势互补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红色旅游短视频心流体验身份契合认同感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

    梁燕刘宇青李志刚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酒店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与之接轨.围绕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剖析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数字化发展现状,发现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要素落后、教学过程僵化、产学研联动困难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教学要素的数字化重构、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变革和教学延伸的数字化导向四个方面发力推进,以期培养出具有数字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数字化转型酒店管理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变革

    文旅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创新培养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贾衍菊李思雨李柯臻侯佳琪...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在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也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高校在数字文旅人才培养中面临着育人理念之困、育人模式之困与育人实践之困.因此,文章在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后,提出了文旅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与要求,梳理了文旅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与创新思路,提出搭建立体式育人体系、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形成全方位合作机制的有效路径,赋能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创新培养.

    文旅新质生产力高校数字文旅人才人才培养路径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振宇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9 月21 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来自中国西藏信息中心、雅安市党史研究室、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科研院校的7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蓉城,围绕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深入挖掘"两路"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达成了学术共识,拓宽了"两路"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思路,为推动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两路"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征稿及征订启事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