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给药频次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疗法预防高龄孕产妇产后DVT形成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王莎莎张益萍李莉王思...
    1687-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频次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疗法对预防高龄孕产妇(Advanced maternal age,AMA)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分娩的AMA90 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 组和观察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气压疗法;观察1组和 2 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5000 IU 1 次·d-1 或 1 次·12 h-1,所有产妇均连续 5 d.产后1、3、5 d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AM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2聚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评价凝血功能;产后1、3、5 d采用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测AMA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产后用药5 d后记录高龄产妇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第5 d时,观察2 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用药5 d后,观察2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 1 次·12 h-1 联合气压疗法可改善AMA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DVT发生率,较安全.

    DVT高龄孕产妇肝素钙气压疗法不同给药频次

    血清睾酮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吴顺文俞银娟陈婷
    1691-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 2 月至2024年 2 月于我院确诊的 30 例BPH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于本院体检的健康男性 30 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T水平和NLR,并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和NLR水平对BPH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与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与BPH有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均对BP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BPH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与NLR均对BP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BPH的筛查指标.

    良性前列腺增生筛查睾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探究

    訾滢洁王彬尹钊
    1694-1696,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Ⅱ、Ⅲ期乳腺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年 1 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 138 例Ⅱ、Ⅲ期乳腺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将患者分为RILI组(n=30)和非RILI组(n=10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发生RIL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临床分期、患者侧肺Dmeam、V5、V10、V15、V20、V25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炎、V20 是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所致RILI的危险因素.结论: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所致RILI的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炎、V20.

    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损伤危险因素

    右美托咪定唤醒麻醉在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郭志鹏冯锋王其敏
    1697-1699,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唤醒麻醉对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科 2020 年 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接受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的对照组(n=49)和接受清醒麻醉(Awake anesthesia,AA)的观察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质量、脑保护效应、脑脊液氨基酸水平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唤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唤醒程度以及清醒后的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钙结合蛋白(S100 beta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唤醒麻醉手术过程中,可提高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麻醉质量,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脑脊液氨基酸水平和脑保护效应,减少脑组织损伤.

    右美托咪定神经胶质瘤脑功能区唤醒麻醉

    血清POSTN、IL-22、IL-36γ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气道重构程度的相关性

    李华邢丽华王石磊
    1700-1702,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白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白介素-36γ(Interleukin 36γ,IL-36γ)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气道重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 1 月在本院就诊的 101 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哮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56)、重度组(n=4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7 d 后血清 POSTN、IL-22、IL-36γ、第 1 s 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气道壁厚度百分比(WT%)、总截面积百分比(WA%),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OSTN、FEV1、FVC、PaO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IL-22、IL-36γ、PaCO2、WA%、WT%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OSTN水平与FEV1、FVC、PaO2呈正相关,与PaCO2、WA%、WT%呈负相关(P<0.05).IL-22、IL-36γ水平与FEV1、FVC、PaO2呈负相关,与WA%、WT%、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OSTN、IL-22、IL-36γ与哮喘严重程度、肺功能状况、血气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气道重构程度的重要辅助指标.

    骨膜蛋白白介素-22白介素-36γ哮喘气道重构

    损伤控制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刘文凯郭立成
    1703-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技术(DCR)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救治的 76 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76 例患者入院后均予建立静脉通路、输血、控制性手术、补液扩容等治疗.根据复苏方式不同分别分为损伤控制复苏组(治疗组,40 例)和传统正压复苏组(对照组,36例),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内胶体液、晶体液、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记录PT/APTT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患者死亡及DIC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致伤原因、休克程度、骨折类型等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注的红细胞悬液、晶体液、胶体液明显多于治疗组,对照组输注的血浆、血小板少于治疗组,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C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照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廓清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较治疗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在损伤早期及时采取损伤控制复苏(DCR)策略,可提高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DCR解决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早期复苏的关键性问题,为患者后续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力条件.

    复苏损伤控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分析

    李季刘长川赵凌军郭龙洲...
    1707-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方法:选取2018 年5月至2023 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单眼发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柏西普治疗,研究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眼病灶切面面积、血流面积,治疗前及治疗后1、2、3 m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ILM-RPE)、视网膜内界膜-RPEfit(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RPEFit,ILM-RPEfit)厚度,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m 患者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病灶切面面积、血流面积明显缩小,治疗后1、2、3 m两组CNV面积明显缩小,BCVA明显下降,ILM-RPE、ILM-RPEfit明显变薄(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m患者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抗VEGF药物治疗可缩小病灶,降低病灶血流,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不会恶化黄斑区缺血状况,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能够评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疗效.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沙库巴曲缬沙坦合并达格列净在低血压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陈琼高永张朝霞
    1711-1713,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合并达格列净在低血压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将153 例于2021年 6 月至2023年 3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血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76),分别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或沙库巴曲缬沙坦合并达格列净10 mg口服治疗,治疗6 m后,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电化学发光技术法检测高敏肌钙蛋白 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心功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使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并统计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脱落病例13 例,观察组6 例,对照组7 例;治疗6 m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 m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 m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6 m后,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6 m后,观察组临床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44,P=0.047).结论:相比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合并达格列净可改善低血压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沙库巴曲缬沙坦达格列净慢性心力衰竭低血压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孙定涛郝怀海李润华邢漠...
    1714-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5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的 106 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分析 106 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观察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对 106 例疑似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结果,且计算其诊断效能及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6 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经"金标准"确诊恶性96例,良性11例.CT平扫确诊恶性62例,良性6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恶性88例,良性 10 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经"金标准"确诊 96 例恶性病灶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0 期 38 例、N1 期 25 例、N2 期 33 例.CT平扫确诊 52 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 86 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Kappa值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与CT平扫对比,前者在原发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原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马壮孙德超李振江
    1717-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内收治的 8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颅手术组(40 例)与微创手术组(42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围术期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微创手术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与整体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术后1 m,微创手术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显著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提升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血肿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