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elzutifan versus Everolimus for Advanced Renal-Cell Carcinoma

    Toni K Choueiri
    1782页

    疏肝解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分析

    彭春悦
    1783-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解瘀汤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乙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邓州市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疏肝解瘀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6.90%)(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7.62%)高于对照组(89.2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疏肝解瘀汤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优化肝功能指标,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促进HBV-DNA转阴,提高整体疗效.

    疏肝解瘀汤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肝功能

    调强放疗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曹静丁权常青义
    1787-1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 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放疗治疗;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术后给予患者调强放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根治术调强放疗治疗效果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孙泽华刘菊华温琴琴
    1790-1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NAFLD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严重程度将NAFLD分为轻度组 20 例、中度组22 例和重度组 18 例,入院 24 h内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评估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血凝仪测定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采用Pearson分析 NAFLD 患者 HOMA-IR 与 PT、APTT、FIB、TT 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HOMA-IR和PT、APTT、FIB、TT对NAFLD的诊断效能.结果:NAFLD组HOMA-IR、PT、APT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HOMA-IR、PT、APTT、TT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FIB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HOMA-IR、PT、APTT、TT高于轻度组,FIB低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PT、APTT、TT呈正相关,与FIB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OMA-IR联合PT、APTT、TT、FIB诊断NAFLD的敏感度为91.7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900,均高于单独指标(P<0.05).结论: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凝血功能异常,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可作为NAFLD诊断和分级的标志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程度凝血功能

    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病原菌特点及生化指标分析

    胡欣慧曹程辉刘振民
    1794-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病原菌特点及生化指标差异.方法:选取本院 2021 年 1 月到2023年12 月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0例,将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患儿30例纳入A组,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ate onset neonatal sepsis,LONS)患儿30例纳入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生化指标差异.结果:A组中,胎龄<37 w、出生体质量<2.5 kg、发热占比均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黄疸、奶潴留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A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度最高;B组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度最高.A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低于B组(P<0.05);A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高于B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生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

    新生儿败血症EONSLONS临床表现生化指标

    心脏彩超指标联合血清HSP27、miR-30a水平与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喻晶晶
    1798-1800,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超指标与血清热休克蛋白 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微小核糖核苷酸-30a(microRNA-30a,miR-30a)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4月至 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1例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另选取同期8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入院时及研究组治疗14 d后血清HSP27、miR-30a及Tei指数、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HSP27、miR-30a及Tei指数、PASA水平相较预后良好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血清 HSP27、miR-30a 与 Tei 指数、PASA 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HSP27、miR-30a及Tei指数、PASA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血清HSP27、miR-30a及Tei指数、PASA水平联合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 AUC 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超指标与血清HSP27、miR-30a密切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发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心脏彩超指标HSP27miR-30a老年肺源性心脏病预后

    行气活络方联合骶管封闭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刘青月
    1801-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气活络方联合骶管封闭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 11 月至2023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骶管封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行气活络方联合骶管封闭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L-6、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IL-6、CRP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行气活络方联合骶管封闭术治疗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症状,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气活络方骶管封闭术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肠道菌群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聂美亮朱琴伟曾菲曾金生...
    1804-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 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住院资料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肠道菌群和血常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升高以及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降低(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均与PLT、PT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PLT、PT呈负相关(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均与Alb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对肝硬化合并PVT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肠道菌群变化相关性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胸腺肽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李伟超
    1807-1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胸腺肽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75 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胸腺肽治疗,n=38)和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胸腺肽治疗,n=37).治疗3 w后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慢阻肺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 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CT评分明显增加,CAT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VC、FEV1水平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2%)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OS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胸腺肽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胸腺肽布地奈德肺功能炎症因子

    时间窗内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章子骏付杰韩静霆
    1810-1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 h内接受治疗,根据是否在溶栓 24 h内出现END,将患者分为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t-PA溶栓治疗后END的危险因素.结果:rt-PA溶栓24 h后出现END 19例,未出现END 72例,恶化组rt-PA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未恶化组(P<0.05);恶化组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发病至溶栓时间3~4.5 h发生率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入院血糖水平均高于未恶化组(P<0.05);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入院NIHSS评分、入院WBC、入院血糖水平均为时间窗内rt-PA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冠心病、入院NIHSS评分、WBC、血糖水平为时间窗内rt-PA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