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发酵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发酵科技
食品与发酵科技

陈功

双月刊

1674-506X

sfaf789@sina.com

028-82763572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食品与发酵科技/Journal Sichuan Food and Fer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食品与发酵行业新技术推广与信息交流的西南地区唯一期刊之一,及时报道行业动态及新的研究成果,为该行业的新技术推广服好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口贝中多重耐药共生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杨烨于艳丽陈晓明陈蔚然...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多轮传代富集手段筛选青口贝中多重耐药共生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耐药表型,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并结合CARD数据库分析耐药基因,测定施加不同抗菌药物下菌株的生长动力曲线.结果发现,分离的Y8和Z2共生菌呈现出高度多重耐药性,分别对13种、11种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含β-内酰胺类、多肽类等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在多种药物联合施压下,生长动力受到轻微影响.为防止耐药基因的进一步传播,需加强水产品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耐药基因抗生素全基因组测序共生菌青口贝

    乳糖诱导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WB800N/pHT43-npr产蛋白酶工艺优化研究

    王力源秦梦刘春卯赵露...
    9-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一种价廉、无毒的乳糖代替异丙基-β-D巯基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进行中性蛋白酶发酵的工艺,该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Bacillus Subtilis)WB800N/pHT43-npr为试验菌株,对乳糖与IPTG两种诱导剂进行了发酵对比,在此基础上以乳糖作为诱导剂对菌株B.Subtilis WB800N/pHT43-npr产中性蛋白酶发酵效果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添加15.00 g/L乳糖诱导剂与添加0.1%IPTG的诱导效果基本相同,对乳糖诱导方式进行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发酵时间47 h、初始pH值7.0、诱导剂添加时间为发酵3h时,最终所得蛋白酶活力为1079.31 U/mL,与原有工艺IPTG诱导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4.2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去除了毒性,为中性蛋白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枯草芽孢杆菌乳糖诱导蛋白酶发酵工艺

    大肠杆菌产L-酪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杜丽红袁谨怡战俊杰陈雨新...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L-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属于芳香族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工中被广泛应用.该研究以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Y03菌株为L-酪氨酸生产菌,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研究发酵过程中接种量、发酵温度、溶氧量、发酵pH值和发酵时间对L-酪氨酸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工艺.最终确定发酵过程中pH控制为6.8,溶氧31.2%,发酵温度35.8℃,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L-酪氨酸产量最高达到42.0 g/L.该研究确定了菌株TY03产L-酪氨酸适宜的发酵工艺,同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L-酪氨酸大肠杆菌发酵工艺

    全细胞转化生产D-阿洛酮糖条件优化

    吕志飞张志伟李天罡王松江...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细胞体系制备D-阿洛酮糖因成本低、工艺简单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全细胞转化D-果糖为D-阿洛酮糖的较适条件对促进D-阿洛酮糖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究了全细胞酶的储藏稳定性并对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的条件(培养时间、细胞浓度、转化初始pH、转化温度、金属离子)进行了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全细胞酶具有较强的储藏稳定性,40℃放置48h催化效果未明显降低;在500 g/L D-果糖底物浓度下,适用于生产的全细胞转化较适条件为细胞浓度10 g/L、转化温度70℃、转化初始pH为自然pH、转化率为31.55%,较优化前转化率提高约3%,转化周期缩短至4h,生产工序简化、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该研究旨在为D-阿洛酮糖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D-阿洛酮糖全细胞条件优化转化率工业化

    川内5个主要桑葚品种的品质及其发酵果酒特性研究

    郭宾邹玉锋林通许强...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品种桑葚原料酿造桑葚酒的差异性,研究不同桑葚品种对桑葚酒品质的影响,以四川省主产的5种桑葚(无核大十,云桑二号,嘉陵三十,七里荊桑,红果二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种桑葚果实的固酸比、单果重、总多酚、有机酸等指标差异性,并研究了不同桑葚品种在果酒发酵过程中pH、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总多酚及主要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核大十的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总多酚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适中且有机酸含量丰富.在发酵过程中,9种有机酸含量变化差异较大,红果二号酒体中冰乙酸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69.1%,酸感突出;无核大十酒体中各有机酸含量适中,口感协调,其L*、a*、b*分别为0.38、1.68、0.63,色泽较其他红亮,较适合作为发酵桑葚酒的原料.研究结果对桑葚酒原料选择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桑葚发酵果酒特性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麻辣火锅油工艺优化研究

    张瑞刘波周娟妮胡道辉...
    38-4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火锅麻辣火锅油的提取方法大部分是普通浸提法,该方法存在生产周期长,提取效率低的特点.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目前领域内较为新型的提取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安全无毒、萃取剂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该研究以辣椒素和花椒酰胺的含量为指标,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麻辣火锅油的萃取工艺,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时间为40 min,CO2流量为30 kg/h,萃取温度为60℃,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后其辣椒素含量为(105.28±2.06)mg/g,花椒酰胺含量为(87.65±1.04)mg/g.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麻辣火锅油萃取率及感官评分更高.经检测,萃取的麻辣火锅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可为以后的工业化加工提供技术铺垫.

    超临界CO2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麻辣火锅油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臻呼畅组合物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陈石生叶健文严建刚欧阳道福...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利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臻呼畅组合物(简称SSD)中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GEO数据库获取急性肺损伤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PPI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 1.2.3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PyMOL 2.6.0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模型,验证SSD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SSD活性成分30个,改善肺损伤相关靶点9个,其中核心成分主要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亚油酸乙酯(mandenol)、山奈酚(kaempferol)、26-O-β-D-glucopyranosyl-3β,26-dihydroxy-5-cholesten-16,22-dioxo-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_qt,核心靶点主要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环加氧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 E1,SERPINE1).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SSD主要通过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生成的正向调节、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脂多糖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与蛋白酶结合、IL-6受体结合、转录调控区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调控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协同发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分子对接证明3个核心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均结合良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臻呼畅组合物可显著降低ALI大鼠肺泡灌洗液、肺组织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10水平,病理学观察其可减轻肺组织损伤.该研究初步揭示了臻呼畅组合物改善急性肺损伤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机制,为SSD应用于肺部健康的保健及ALI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橘红鱼腥草急性肺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工艺条件的研究

    李小娟涂宗贤钟梅坤高全...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对洛伐他汀生产菌红曲霉S-01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大米2500 g、甘油75 g、蛋白胨175 g、初始含水量40%,按装载量350 g/1.5 L进行装瓶,接种量25%,于30℃发酵7d(前发酵),23℃发酵33d(后发酵),经过优化后的红曲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的含量达到14.38 mg/g,酸式(开环)洛伐他汀含量为9.35 mg/g,酸式(开环)洛伐他汀占比为65.02%.该研究对功能红曲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红曲霉固态发酵洛伐他汀酸式(开环)洛伐他汀

    食叶草多酚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王龙霞纵伟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超声提取食叶草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超声提取食叶草多酚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50 W、提取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2.55±0.26)%.食叶草多酚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为1.73 mg/mL.研究结果可为食叶草多酚的提取及其功能开发提供参考.

    食叶草多酚超声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不同干燥方式对水芹粉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的研究

    李薇茹常艳娇郑健王君旸...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鲜水芹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水芹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水芹和三种干燥方式下水芹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鲜水芹、热风干燥水芹粉、冷冻干燥水芹粉和喷雾干燥水芹粉分别鉴定出48、37、47和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

    水芹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挥发性风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