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阴阳学说探讨"异类相制"

    张林落唐蕾周静徐勤磊...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类相制"是近年新提出的中药减毒配伍新理论,它源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的应用形式和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异类相制"与阴阳关系密切.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是"异类相制"的重要理论基础:阴阳对立互制和互根转化是"异类相制"减毒的途径,阴阳自和平衡是"异类相制"减毒的核心;"异类相制"是阴阳对立统一整体观指导中药减毒配伍实践的创新发挥和应用.本文试从阴阳角度对"异类相制"做出简要分析,以期从基础上解读其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指导临床实践.

    阴阳异类相制配伍减毒

    基于"升清降浊"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取穴思路

    梁俊杰孟言邸学士张佳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眠与气机升降失常有关,在"升清降浊"理论指导下,提出"首先降浊、重视升清、活转枢轴、不忘调神"的治疗原则,降浊取穴内关、中脘、三阴交,升清取穴百会、大横、气海、足三里,枢轴取穴天枢,调神取穴百会、神庭、神门、三阴交.诸穴相伍发挥清升浊降,神安其位的作用,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为失眠的治疗拓宽思路.

    升清降浊失眠针刺取穴

    基于肝肺同治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张敏林岷瑜耿楠杨佳敏...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临床中以针刺法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为大法,取穴以督脉、肝经为主,但以此种思路进行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从一气周流理论看,人身经气循行如环无端,周流不息,肝属木,司人身生发之性,若仅从生发处求治则属有升无降,不足以推动一气周流.肺属金,在志为悲,又主肃降,从肝肺同治的角度治疗抑郁症或可弥补仅从肝论治的不足,更能推动人身气机周流.

    肝肺同治抑郁症针刺一气周流

    从中医"冬病夏治"浅析穴位敷贴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柯志俭蔺俊斌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会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对患儿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将穴位、药物和治疗时间相结合,在夏季将药物敷贴贴于特定腧穴,以防治冬季疾病发生及发展."冬病夏治"综合运用了"天人相应"整体观、阴阳平衡观、治未病疾病预防观,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中医特色的疾病防治方法.本文将浅析"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价值.

    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芪蛭通络方通过调控PI3K/Akt/TSC2/mTOR途径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自噬及肾功能的影响

    薛晶晶赵一聪牛钰晗袁国栋...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芪蛭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自噬及肾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2(TSC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信号的调控作用,研究芪蛭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85只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蛭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1.215、2.43、4.86g/kg)及厄贝沙坦组(0.0135g/kg),每组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8w后,检测大鼠血、尿、肾组织病理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蛭通络方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P<0.05,P<0.01),减轻肾脏病理改变,降低p-PI3K、p-Akt、p-TSC2、p-mTOR蛋白表达,且芪蛭通络低、中、高剂量组与厄贝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芪蛭通络方能抑制DN大鼠肾组织p-PI3K、p-Akt、p-TSC2、p-mTOR的表达,进而提高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和LC3B-Ⅱ/LC3B-Ⅰ比值.结论:芪蛭通络方能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24h UTP的升高并改善其肾脏病理变化,发挥以上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TSC2/mTO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肾脏自噬有关.

    芪蛭通络糖尿病肾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信号通路靶标自噬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和枢消积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谈雅芝尹玥彭孟云汪静...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和枢消积丸(Heshu Xiaoji prescription,HXP)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生成的影响以及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枢消积丸低、中、高剂量组(1.37、2.73、5.46g/kg),索拉非尼组(0.03g/kg),联合组(5.46g/kg和枢消积丸和0.03g/kg索拉非尼),每组5只,接种第6天开始给药,连续14d,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观察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小鼠,剥取肿瘤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组织匀浆液IL-1β,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以及Western-bloting法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和枢消积丸能明显改善H22肝癌荷瘤小鼠的精神、活动状态,和枢消积丸低、中、高剂量组,索拉菲尼组,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9%、38.6%、64.5%、53.1%、76.6%(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密度,引起肿瘤细胞坏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组织中IL-1β含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和枢消积丸高剂量组、索拉菲尼组以及联合组肿瘤组织中TNF-α含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和枢消积丸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Western-bloting结果提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治疗组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和枢消积丸中、高剂量组、索拉菲尼组、联合组肿瘤组织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和枢消积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成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有关.

    和枢消积丸肝癌中医药PI3K/AKT/mTOR

    基于PI3K/AKT/mTOR通路研究脑清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严亚锋周海哲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清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脑清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合应激刺激和线栓法制备肝热痰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从第6周起,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给药组用相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给药7d.观察大鼠体征表现;采用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及脑梗死体积测定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变化;生化法检测SOD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含量;免疫组化检测PI3K、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征表现符合临床肝热痰瘀证基本特征,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1),大鼠血清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PI3K、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脑清通颗粒1.3g/kg、2.6g/kg、5.2g/kg组可改善大鼠体征表现,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P<0.01或P<0.05),升高血清SOD含量(P<0.01),降低MDA、TNF-α和IL-6含量(P<0.01),升高脑组织PI3K、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P<0.01),升高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脑清通颗粒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达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脑清通颗粒肝热痰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基于补肾益气活血法探讨加味左归丸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游昊明李俊杰欧阳天信李如旭...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左归丸对切除双侧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将21只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加味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和加味组小鼠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小鼠切除等量脂肪组织.加味组灌胃加味左归丸溶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给药8周后,采用小鼠Micro-CT结合HE染色的组织切片技术,收集骨组织图像并对小梁骨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加味左归丸对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小鼠股骨骨微结构观察结果:三组小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mm)、骨小梁分离度(Tb.Sp,m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组与模型组比较,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分离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股骨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三组小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左归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加味左归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归丸能够部分逆转OVX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的骨丢失和骨微观结构的损伤,为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

    骨质疏松症左归丸骨微结构补肾益气活血法动物实验

    多种中药注射液浸泡对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观察

    王娅陈琳邹丽斯冯佳...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使用中药注射液(丹参、黄芪、红花)对自体脂肪移植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模型,均采集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制备脂肪颗粒并移植至双侧兔耳,随机分为5组,除一组不予干预,其余分别予氯化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浸泡脂肪颗粒,分别在移植术后第2周、第4周、第12周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和CD31免疫组化对移植脂肪进行观察,综合评估移植体存活情况.结果: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第12周,中药实验组在细胞形态、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移植前用中药注射液局部浸泡颗粒脂肪,对移植后提高脂肪存活率有积极影响,且不同中药注射液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新生血管方面,黄芪注射液效果最为显著;在细胞形态的改善方面,丹参注射效果更佳.

    颗粒脂肪移植中药存活率

    叶天士通络法治疗痹症特色用药规律研究

    潘赐明王诗琪张书涵李佩佩...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久病入络理论,通络法治疗痹症具有独特优势,故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SPSS Modeler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对通络法治疗痹症的"病-证-症-方-药-靶"多维网络全方位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痹症的"病-证-症-方-药"规律以及内在联系,梳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痹症的常用通络法以及用药规律,解释不同通络法治疗痹症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机制,从病的层面为中医药治疗痹症处方选药提供临床依据,从证的层面为通络法治疗痹症的潜在药物发现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痹症病-证-症-方-药-靶数据挖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