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底线与崇高:教师专业道德的坚守与追求

    吉永桃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道德主体,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当前,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着两难的困境,社会大众对师德抱有崇高的期待;而许多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的桎梏,成为道德上的“常人”.底线师德与崇高师德是教师专业道德的两种境界,以“常人”道德为基础,建构以爱与责任为前提、思考与判断为核心的底线师德,保留对以“无私的赠予者”为核心特征的崇高师德的憧憬;挣脱对教师的道德束缚,鼓励教师自觉追求崇高师德,尊重教师在平凡与崇高之间的自主选择权,在底线与崇高中寻求平衡,构建适合自身的真实师德.使底线不低,让崇高落地,不仅需要社会给予良好的外部支持,守卫教师的精神家园;更需要教师群体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在坚守底线师德的基础上自觉追求崇高师德.

    底线师德崇高师德教师专业道德

    论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敖峰饶玲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永恒归宿,达成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是教育的基本职责和内在需求.海德格尔人学思想为拓展教育的本质内涵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智力支持.基于存在维度来重新理解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是使人置身于与存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来增强人的自我意识,从而实现人的自我选择性生成.“人是实际性存在”阐明教育要以人的实际性生活为基础,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性劳作来积极构建“属人”的教育世界.责任来源于人的生存活动,也必须经由人的生存活动,才能合理地展开教育的责任之路,达到维护教育之公共责任塑造的目的.

    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教育本质责任教育

    杜威的教育环境论:语境、梦境和困境——《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关章节的解读

    杨修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威在其教育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环境.首先,他的教育环境论植根于“内外联动”的生成语境:外部动因是当时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拷问、国内外各种发展变革思潮的激励和前期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积淀,内部动因是如何创设系统的教育环境以支撑和服务于他倡导的教育本质论;第二,他的教育环境论描绘了“和合与共”的理想梦境:学校教育应与儿童生活相结合以解决教育的起点问题,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解决教育的落点问题,学校教育应确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开发目标,学校教育应设计“两全其美”的新教材建设方案,学校教育应提供“转识成智”的新教法实施步骤;第三,他的教育环境论隐藏着“相承相悖”的现实困境:教育环境改造中如何保障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如何统整儿童需求与社会需求、如何融合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如何落实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践、如何发挥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效用等问题.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环境论

    论学校民俗教育的情境性缺失及其回归

    武敏玉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于具体的情境.然而,当民俗由生活场域走进学校场域时,受传统知识教学观、教师本身的民俗文化素养和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情境性往往被忽略,导致无法培养学生对民俗的情感,民俗也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传承.对此,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创设教育情境;移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超越情境,回归现实生活等具体措施,强化学校民俗教育的情境性特色.

    学校民俗文化教育情境性

    特级教师的交往特征研究

    王磊张景斌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往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如何有效地实现交往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特级教师”是中国从国家层面授予基础教育领域最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本研究选取15名特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级教师的访谈和对其在职业场域与他人交往的观察,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得到特级教师的交往特征为:开心见诚、情理共契、和而不同.进而分析特级教师的交往特征的影响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专家型”教师的发展阶段、个性特征、工作经历和身份等.

    特级教师交往对象交往特征文化

    《当代教育科学》征稿启事

    28页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角色类型和胜任特征分析

    崔慧丽朱宁波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原型观理论对21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材料分析发现,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角色类型是学术引导者、严谨教学者、社会服务者、情感育人者.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角色类型与其教学胜任特征和师德胜任特征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上述四种角色类型分别对应着“求实创新”“教书育人”“心怀大爱”“良师益友”为核心的角色特征.建议加强高校教师角色类型与教学胜任特征和师德胜任特征的契合,实现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的提升.

    教书育人楷模文本分析角色类型教学特征师德特征

    聚焦负面教学经验: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与实践理路——基于对13位初任教师的访谈研究

    任玥姗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面教学经验的学习是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苦口良药”.在教学实践中遭遇负面教学经验时,正向的从教动机和合理的归因分析是诱发初任教师负面经验学习的主体性动因.初任教师负面教学经验的学习方式分为被动的经验学习和自觉性经验学习两种,初任教师个人判断反思能力及组织方面的人文环境影响教师负面教学经验的学习.因此,初任教师学习负面教学经验的实践理路应从正视痛与惊异、搭建教师交流的圈子及改造负面教学经验等方面加强.

    初任教师负面教学经验质性研究

    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子分析

    许爱红许晓莲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对优化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编问卷从待遇、激励、压力、困难、政策等五方面对某省4480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了网络调研,结果发现,对于乡村教师青年教师而言,职业吸引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路径分析发现,待遇、激励、压力、困难因子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而政策因子既直接影响职业吸引力,又通过待遇和激励因子间接作用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待遇不高、激励效果不好、工作压力较大、生活困难难以解决、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偏少.精准而有效地提升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待遇,确保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巩固职业发展力,确保乡村教师潜心从教;增强乡村青年教师政策支持,激励乡村教师热心从教.

    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校本评价的内涵、挑战及策略探析

    张志红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权利的下放,校本管理得到了逐步发展,校本评价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校本管理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容易混淆校本评估、校内评价和校本评价等方式,这就要求首先厘清其概念与内涵,确定以校为本的校本评价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回应以及对学校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实施校本评价时会遇到诸如校长领导力、协商沟通、管理常规等方面的挑战,可以第四代评价理念为指导,采用基于“消费者导向模式”激起评价意向、基于改进唤起评价需求、基于共享责任提升责任感等更加人本化的促进策略.

    校本评价第四代评价学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