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生立场:中小学教师语言运用的基本价值取向

    李莹宿献杰王志坤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学生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已成为当今中西教育界的共识.教师语言运用反映了教师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教师语言运用的立场体现了教师教育立场.学生立场的中小学教师语言运用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建设亲密师生关系、形成课堂文化的基本要求.学生立场的中小学教师语言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为学生当下生活体验负责;要从未成年人特征出发,符合未成年人情感与认知规律;要面向未来,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

    学生立场中小学教师语言价值取向

    论课堂评价的诠释品格

    邵朝友杨宇凡韩文杰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不少课堂评价深受测量心理学影响,往往被定位于测量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未能体现教育评价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课堂评价不在于测量取向,而在于诠释取向.这种诠释维度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诠释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诠释过程是个探究过程.前者源于课堂评价的性质,后者涉及怎么理解诠释者与诠释对象的关系、诠释循环中的封闭性与开放性、诠释中经验的概念、诠释经验中的“问题-结果”模式、反思行动等五个议题.这些课堂评价诠释品格的揭示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课堂评价测量心理学诠释学

    将“社会流动指数”引入中国大学评价的价值审思

    杨光钦侯伊婳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排名”因其对大学发展的催化作用而越来越被社会倚重;同时,因其单向度的服务目标和指标体系又常常饱受社会争议.美国“社会流动指数”大学排名,因其具有的社会责任和公平意识,快速进入国际公众视野.虽然,和其它大学排名一样,“社会流动指数”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但是从其社会价值取向来看,将其移植于我国大学评价领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实质性公平的现实逻辑.中国大学评价如何秉持前瞻性的系统思维模式,既面向世界一流,又扎根中国大地,适度引入“社会流动指数”排名理念,形成多维度的系统集成指标体系,值得中国大学评价领域和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审思.

    大学评价社会流动指数价值审思

    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三重逻辑

    文学陈顺伟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要坚持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逻辑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从价值逻辑看,服务国家战略是根本价值,支撑双一流建设是显性价值,培养时代新人是内在价值;从实践逻辑看,理念国际化是根本前提,要素国际化是核心内容,评价国际化是重要保障.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

    崔月芝陶芙蓉李艳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理论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中实现多元协作.协同理论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既要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又要符合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要满足这两个需求,必须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必须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协同机制,必须在多元协作体系中发挥序参量的关键作用.具体到实施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协同供给,发挥高校纽带作用,营造多元协作的教育生态环境,并以多赢目标为指引挖掘推动双创教育协同发展的序参量.

    协同理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

    论“双创”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协同发展

    龚萍孙元杨超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创”教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双创”教育为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激活经济活力培养创业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规划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长期以来“师导生创”的传统教学让教师与学生主体化错位,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教学与被动学习的对立发展关系,而师生协同发展能让教师与学生主体化回归,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完成“双创”的教学与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实现“双创”教育的长足稳定发展.

    “双创”教育师生协同发展理论依据路径选择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挑战及路径选择

    高丽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勾画出了一个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样景,而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师生关系、培养方式等核心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础教育应当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未来公民所需核心素养的人;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破解长期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难题.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教育变革融合共生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成效、困境与突破——基于政策设计的分析视角

    马立超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精准扶贫是应对“后扶贫时代”特征、实现“拔穷根、换穷貌、改穷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网络体系初见雏形,政策目标群体覆盖面广,政策工具配置类型齐全,教育扶贫手段丰富多样.但是,政策注意力分配明显失衡,目标群体识别存在集中化、静态化隐患,政策工具配置的契合度低、协同乏力、衔接断裂,扶贫手段的配置结构也不尽合理.未来建议调节政策注意力向薄弱领域倾斜,构建平衡有序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从经济逻辑转向教育逻辑,实现教育贫困群体识别的辐射扩散和动态精准;创新教育精准扶贫的协同治理模式,打好“胡萝卜+大棒”和“保健+激励”的政策组合拳;优化教育精准扶贫手段的配置结构,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督导监测.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设计政策工具协同治理

    高校跨文化翻译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评贾岩《跨文化翻译教学中本土化身份重构策略研究》

    郭惠琴
    封2页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评《立德树人——高校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

    时昌桂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