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学生个体知识运用的学科实践

    桑安琪龙安邦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实践意味着育人方式的变革,凸显以学为主的素养培育导向.但现实的学科实践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浅层化现象,体现为囿于浅表化的思维调动、限于符号化的概念建构,以及滞于形式化的实践操作.究其原因是学科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知识运用的忽视,导致学生个体情感经验无唤醒之源、学生个体认识无关联耦合之机、学生认知结构无重构迁移之域.学科实践要实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就必须破解学生学习的浅层化现象,复归深度学习的学科实践本然样态:学生的个体知识要被积极有效地运用起来,帮助其全身心沉浸情境,批判性分析整合外部信息;围绕挑战性问题,协作式重构个体认知;提炼本质性原理,创新性迁移应用个体观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建构与发展.

    学科实践个体知识深度学习

    理解与践行:教师视角的大单元教学——基于15位小学教师的扎根理论分析

    程巧红章勤琼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的时代命题赋予教师新的使命:基于课程标准推进大单元教学改革.本研究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范式,通过访谈和观察获取福建省Z市15位小学教师关于大单元教学的"素人理论",探寻实践者视域中大单元教学的结构维度框架.根据因果编码典范模型构建大单元教学三级转化的理论模型,勾勒出大单元教学实践转化的基本样态.研究发现,面对大单元教学改革,教师群体实施意愿低迷,存在本体认知模糊、教学内容组织涣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学研讨形式老旧等失范表征.据此,扭转固化观念,激发教师投身大单元教学改革的热情;提供行动支持,解除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现实束缚;建立基本规范,完善大单元教学研讨体系是优化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路径.

    大单元教学理解践行实践转化扎根理论

    论基于教学思维转型的课堂"五育"融合

    潘亚萍黄明杰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作为践行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思维方式对"五育"融合的课堂实践具有关键性作用.割裂式教学思维分解了"五育"融合的教学关联,概念式教学思维阻碍了"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学科式教学思维窄化了"五育"融合的教学空间,平面式教学思维限制了"五育"融合的立体建构,这些教学思维造成了课堂"五育"融合的实践困境.因此,教师需要转向复杂式教学思维,夯实课堂"五育"融合的思维基石;立足跨学科教学思维,实现课堂"五育"融合的学科协同;形成教学现场思维,促进课堂"五育"融合的有机生成;构建立体化教学思维,促使课堂"五育"融合的协调统一.

    教学思维思维转型五育融合实践智慧

    大概念:撬动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支点

    冯阳王荣生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这一目标尚未完全达成.现实中遭遇到的困境表明,推广先进的学习方式和更新教师观念这两种举措并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变革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的升级.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学习内容经历了从知识技能到"大概念"的迭代升级.大概念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过程需匹配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这主要表现在:大概念本身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它更适合于开展以主动性为基本品质的自主学习;对于大概念的理解需要学习者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去建构,合作学习为这样的互动创造了条件;大概念的抽象性让其天然地与探究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向大概念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大概念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课堂研究"局内人"身份的"困"与"解"

    杨帆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研究即在课堂中做研究,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当事人的教师,是课堂研究的天然主体.在个体模式的课堂研究中,教师因与学生共建共享着同一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的"局内人"."局内人"身份在带给教师研究便利的同时,也使研究呈现出虚假化、浅表化和经验依赖等困境.这些困境产生于教师对研究、对职业的固有认知,也受教师个体研究能力的制约.这些身份困境的突破不仅需要教师转变对课堂研究的认识,理顺课堂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还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系统的方法,与专业研究者一道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研究,以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堂研究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堂研究主位研究局内人实践研究职业价值

    新时代乡村教师乡村性的流失与回归——一种社会学的空间视角

    陈振中黄玉婷曾俊豪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性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本质属性.教师的乡村性即乡村教师之于非乡村教师的本质特性,是教师在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交织中,基于人地互动关系生成的"为乡"的教育情感、教育职责和教育文化.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乡村性,对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乡融合发展长期以城市为中心,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趋于城市化,逐渐与乡土环境脱嵌,这削弱了他们的教育使命感和公共精神,造成了教师"乡村性"的流失.教师乡村性的回归不仅关系到乡村教师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乡村社会的未来与持续发展.本文从社会学的空间视角对乡村教师的"乡村性"进行审视,旨在更深入地理解乡村教师在城乡空间关系中的身份认同、文化特质以及职业实践的变化;通过分析新时代乡村教师乡村性流失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现实回归路径,为乡村教育的改革与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乡村教师乡村性乡村教育教师发展

    教师教研沉默的理性审视与进路优化

    刘君玲张兰婷蔡其全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群体时常表现出失语的集体沉默,这严重影响了教研的效果,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主体沉默的动机为基准,尝试将教研沉默分为自我保护型、讨好型、从众型、习惯型."和为贵"传统文化的误读、学校制度的机械规约、教研组织机制运行低效是形成教研沉默的主要因素.教研沉默的改进,需要发挥教师个体能动性,突破多元困囿,激活责任伦理;改进学校制度,释放教师话语权;优化教研组织,唤醒其内部活力.

    教研沉默集体沉默学校制度教研组织

    社会资本视野下教师教研的问题审视与改进策略

    李纳岳欣云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研应从重视个体垂直发展的人力资本向关注教师交往互动的社会资本转向.在社会资本视野下,教师教研存在工具薄弱、规则缺乏计划性以及分工不公平等问题.在社会资本无形的关系网络和有形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和维持教师共同体的交往是改进教师教研的新视角.从结构上看,重构教师教研的社会资本是教研成员之间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互动协调.从方向上看,推动持续稳定的教师教研是物质工具与心理工具之间的创造生产,是规则约束和规则变通之间的灵活交换,也是技术分工和地位分工之间的合理分配.

    教师教研个人资本社会资本

    教育数字化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黄新辉周佳琦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教育获得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要前提.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教育获得存在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构建"教育数字化—教师投入—学习投入—教育获得"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本研究综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方法,对模型与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数字化可以直接对高中生教育获得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教师投入而影响学习投入,最终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在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实践中,还可以遵循以下策略:第一,深化教育系统变革,多角度谋划技术对教育的赋能路径;第二,加强价值主体协同,双线程共建师生数字化学习共同体;第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立体化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体系.

    教育数字化教育获得教师投入学习投入高中生

    《当代教育科学》来稿格式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