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地形对山西省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靳泽辉周建琨马丽张永瑞...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山西省复杂地形对暴雨的影响,利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对2013年7月9~10日山西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基于山西省地形设计了 3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省复杂地形对暴雨特征(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影响非常显著,当增高地形后,暴雨中心的垂直螺旋度大值区的区域明显变大,扰动位温大值区向东偏移,山西省南部水汽辐合增强,而当地形降低后,垂直螺旋度则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扰动位温也明显降低,中部水汽辐合增强.并结合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阐述了山西省地形对暴雨发展过程的影响.

    山西省数值模拟地形暴雨敏感试验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变化特征

    李宝芬崔松云王东升杨绍琼...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做好补水工程水资源调度、配置、流域水安全治理和区域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基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代表站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集中度、不均匀系数、Hurst系数、M-K趋势检验、滑动T检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年际变化大、丰—平—枯周期明显;年内分配向均匀性和坦化趋势演变;最小1、7 d径流显著上升,其他7个径流趋势变化不显著,均发生突变;年、丰水期、极端最大等5个径流指标突变后径流量减少明显,枯水期和极端最小等4个径流指标突变后为增长趋势;年径流突变后8~10月来水量减少明显;预计补水工程水源区未来一段时间不易发生极端枯水事件,但总来水量可能会进一步衰减.

    径流变化不均匀系数集中度Hurst系数突变分析不同时间尺度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李学武黄领梅
    10-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流量秦岭北麓沣河Texas法

    基于圩区产流与调蓄的大型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罗志洁刘海生杜世鹏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可靠的水文水动力模型是减轻平原河网洪涝灾害的必要手段.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区为例,采用MIKE11和ArcGIS,通过河网概化、集水区划分、圩区内外独立的产汇流计算和调蓄分析等环节构建了杭嘉湖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选用"菲特"和"烟花"台风实测洪水数据验证了模型可行性.结果显示,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绝对值相差0.01~0.09 m,水量结果误差为5.4%,表明模型准确可靠.本模型可为该地区防洪调度、工程规模论证等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相似地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平原河网集水区圩区产汇流调蓄

    滨海平原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陈力鸿刘宏伟蔡钊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可能最大降雨(PMP)、海洋风暴潮等不同叠加因素的影响,选取典型区域(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陬山地区某厂址附近区域)研究多种组合条件下平原河网区域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可能最大洪水,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可能最大洪水位的推求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平原河网可能最大洪水水动力模型洪水风险组合

    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洪涝风险分析

    王京晶徐宗学李福林唐清竹...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多数大中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城市洪涝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洪涝风险评价体系对政府制定防洪减灾政策至关重要.以济南市主城区为例,构建元胞自动机CAflood模型,基于模拟结果,耦合指标体系法和数值模拟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的组合权重,构建新的洪涝风险评价体系,评估主城区不同暴雨情景下洪涝风险.结果表明,综合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法能够结合各方法的主客观优势,较单一赋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与济南市历史洪涝灾害伤亡地点高度吻合,新评价体系在济南市洪涝风险区划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随着重现期增大,中风险及以上风险等级面积不断增加.其中,高风险面积变化对重现期为5~10年降雨变化最为敏感,建议济南市在遭遇这一重现期暴雨时,防汛部门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受灾情况,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及减灾措施.

    CAflood模型赋权洪涝模拟风险分析济南市

    基于SWMM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适用技术研究

    胡云进包家豪郜会彩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老旧小区内涝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老旧小区提出了海绵化改造的适用技术,以萧山区某老旧小区为例,利用SWMM建立雨洪径流模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该小区基础设施差、下垫面硬化率高等特点,选择适用的LID设施对其进行海绵化改造并模拟其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雨洪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超载节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保证在最大20年一遇的降雨强度下该小区不发生长时间积水.应用该技术选用LID组合设施进行改造后,研究区域径流总量显著降低,区域排涝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老旧小区SWMM模型海绵化改造径流模拟

    基于Delft3D的大辽河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

    杜甫闫晓惠陈小强
    32-3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辽河流域工业化发展迅速,带来了一系列水质恶化问题.因此,通过实测大辽河水文和水质数据,基于Delft3D建立大辽河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其进行水位和水温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质模型,对其进行NH4+-N(氨氮)和DO(溶解氧)验证,计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真实水质变化趋势.通过验证后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分析大辽河水动力水质输移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具有明显的半日潮特征,河口处的流速低于内陆河道的流速;NH+-N浓度年际分布较为均匀,DO浓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涨潮时,河口处NH+-N浓度降低,落潮时河口处NH+-N浓度升高;汛期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峰值高于枯水期的值,峰现时间也早于枯水期,在枯水期,污染物更容易在河口处滞留;整合排污口和减排两种方式均能降低河道内污染物浓度,靠近河道上游整合排污口方式优于减排方式,靠近河口减排方式略优于整合排污口.研究成果可为大辽河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大辽河Delft3D二维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

    钱塘江河口水质时段离散程度及对污染物通量估算的影响

    李若华黄士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估算钱塘江河口的污染物通量,基于钱塘江河口之江站2016年CODMn、TN、TP等3个水质指标的逐日水质数据及逐日净下泄流量,分析3个水质指标的时段离散程度、与净下泄流量的相关性及污染物月通量估算时忽略时均离散通量引起的误差大小.结果表明,CODMn、TN、TP等3个水质指标的月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16、0.04~0.21、0.12~0.26,远小于净下泄流量的变异系数0.21~0.76;CODMn、TP两个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并不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化趋势,而TN与径流量具有较显著的同向变化趋势;各污染物逐月通量的时均离散误差不大,若无法获取逐日流量和逐日水质数据,采用月均流量和水质资料计算污染物通量也可以得到较准确估值.

    离散通量误差钱塘江河口

    滆湖及长荡湖区域磷污染源数值解析与评估

    洪昕柳杨黄锴刘颢...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滆湖、长荡湖区域总磷污染问题,采用流域—区域尺度嵌套的数学模型模拟方法,开展面源磷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性数值模拟与评估,分析了区域内工业、生活、林业三种行业类型面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漏湖、长荡湖区域工业、生活、林业面源磷污染负荷总量为100.32 t/a;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两湖区域面源磷污染高风险区为武进区的武南小流域、宋剑湖小流域、横林小流域和金坛区的华兴小流域、城区小流域;从行业分布特征来看,滆湖、长荡湖区域工业面源磷污染占比最高,生活面源次之,林业面源占比最低,三种类型面源磷排放对区域总磷污染的贡献比为75:22:3,工业、生活及林业面源磷污染排放均表现出第三季度明显高于其他季度的特征.

    污染溯源磷污染数值模拟滆湖长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