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tormDesk的不同因素对透水铺装"净"效果的影响

    龚兆祥李翠梅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有效地改善径流污染问题,以苏州市某校园为例,利用StormDesk构建研究区的水文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土质类型的透水铺装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全透水型铺装"净"效果最好,但其效果随重现期的增大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呈递增趋势;在较小的重现期下,不同土质类型的透水铺装"净"效果无明显的差距,而随重现期逐渐增大,土壤层为粘土的透水铺装"净"效果明显优于壤土和砂土;对改善径流污染需求较高的路面改造建议优先选择全透水型铺装+粘土.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区进行LID设施改造提供参考意见.

    透水铺装StormDesk模型径流污染海绵城市

    不同改性方法对生物砂滤池生物膜特性及处理受污染原水效果的影响

    李思敏王彦飞唐锋兵许铮...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普通石英砂(QS)进行氨基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分别以QS、AMS、CAS为滤料填充滤池进行挂膜,研究了不同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生物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及对受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挂膜成功后CAS表面的生物活性最高,为42.00 mgO2/(g·h),生物膜量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最大,分别为12.43 mg/g、105.09 mg/(g·SS),对CODCr、NH4+-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8.20%、89.50%;AMS表面的生物活性、生物膜量、EPS平均含量分别为 32.97 mgO2/(g·h)、9.07 mg/g、93.41 mg/(g·SS),对 CODCr、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 54.60%、85.10%.三种石英砂表面生物量分布均沿水流方向递减,EPS的含量从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L-EPS)到紧密附着性胞外聚合物(TB-EPS)呈上升趋势.

    复合改性砂生物砂滤池挂膜生物膜特性受污染原水

    复合改性砂滤料制备及生物砂滤池对受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

    唐锋兵王彦飞李凯铭郭沛然...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普通石英砂(QS)表面特性,提高生物砂滤池生物附着量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QS进行氨基、铝离子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铝离子改性砂(AL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以四种滤料填充滤池考察对受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QS相比,ALS与CAS表面覆盖了金属离子,AMS、ALS、CAS表面形态及比表面积均得到改善,成膜后表面生物附着量分别增加3.6、5.5、6.9 mg/g;滤速为5 m/h时,CAS滤池对浊度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1%、51.8%.与AMS、ALS滤池相比,CAS滤池表面生物量最大,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

    复合改性砂滤料生物砂滤池受污染原水去除效果

    体型参数对梯形旋流排沙渠道水力特性的影响

    南军虎李伟代江龙马康宁...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起旋室和排沙洞体型参数对梯形旋流排沙渠道水力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参数下旋流排沙渠道的分流比、空腔形态、压强、流速,对比分析了不同断面型式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增大起旋室进口宽度,或减小起旋室出口宽度、起旋室高度、排沙洞直径,均能减小梯形旋流排沙渠道的分流比;起旋室出口宽度是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排沙洞直径偏小会限制排沙洞内空腔的发展;增加渠道水面与排沙洞出口间的落差后可在排沙洞内形成更有利于泥沙运动的旋转水流;梯形旋流排沙渠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当渠道来流量为89.6 m3/h时,梯形旋流排沙渠道的分流比较矩形渠道的降低了 6.6个百分点,且同一位置处的旋转水流流速更大.研究成果可为旋流排沙渠道在引水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旋流排沙渠道体型参数分流比压强流速

    生态浮床布设下明渠水流结构及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马超王家璇
    65-6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浮床已广泛运用于城市河道净化工程,但浮床布设改变了原河道断面水流结构,增加水流阻力,可能降低河道行洪能力.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浮床水动力学特性分析,而关于浮床引起的水流阻力变化定量研究较少.为此,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浮床刚性植物在10、20、30 cm三种淹没深度及平行、交错两种布置方式的组合工况下对水槽断面水流结构产生的影响.由于传统的曼宁公式无法直接用于浮床覆盖区糙率系数的求解,基于等效断面原理增加浮床阻力项,求解浮床覆盖区综合糙率与刚性植物附加糙率.结果表明,淹没深度越大,浮床阻水效果越强;交错布置方式比平行布置方式更增加水流阻力;浮床刚性植物在平行布置条件下断面综合糙率在0.381~0.417之间,交错布置条件下断面综合糙率在0.397~0.427之间,断面综合糙率随植物淹没深度和布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生态浮床水槽模拟水流结构等效断面综合糙率

    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变化特征模拟分析

    朱沈鸣史英标程文龙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塘江为强涌潮、高含沙、强冲淤的冲积性河口,认识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变异特征对河口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水沙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其纵向分布对潮流动力、尖山河段河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潮周期内含沙量呈强烈的时变特征,半月潮周期内含沙量与潮差呈明显的正相关;含沙量纵向分布表现为"仓前至曹娥江口含沙量高、两头低"的最大浑浊带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的随潮变化与断面形态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口输沙规律和治理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空分布水沙耦合模型数值模拟

    滇中引水工程水源区水沙关系及悬移质含沙量预测方法研究

    陈晶张天力顾世祥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中引水工程水源状况对供水至关重要,为全面了解工程水源区的水量和悬移质含沙量特性,分析悬移质含沙量未来情势,依据水源区石鼓水文站资料系列,基于水文随机分析、小波分析、Copula函数等方法研究石鼓站水与沙的变化趋势及周期规律、联合分布及相依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悬移质含沙量模拟及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石鼓站流量和悬移质含沙量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水沙组合的同现重现期最大、联合重现期次之、条件重现期最小,同步遭遇概率远大于异步遭遇概率;未来丰、平、枯水情景下的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分别为0.639、0.597、0.562 kg/m3,较1955~2019年实测的0.586 kg/m3分别增长了9.0%、1.9%、一4.1%,3种情景下悬移质含沙量均呈上升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从水沙分析角度为滇中引水工程供水调度、含沙量预估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滇中引水工程水沙关系Copula函数模拟预测

    基于断裂能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尺寸效应研究

    江婷杜效鹄沈振中张宏伟...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混凝土断裂特性与尺寸效应,引入断裂能和等效应变表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结合混凝土塑性变形特征,提出基于断裂能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为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引入改进的能量尺寸效应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三点弯曲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断裂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尺寸较小的梁失效时,断裂过程区未扩展至特征长度,限制了能量耗散,从而提高了梁的抗断裂能力,增强了梁的名义强度;随着尺寸增大,失效时的断裂过程区逐渐接近特征长度,梁的名义强度逐渐减小;当断裂过程区达到特征长度后,结构名义强度不再随梁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混凝土能量准则断裂特性尺寸效应结构名义强度三点弯曲梁

    基于定额回归法的导流洞工程赶工费用计算

    刘乐刘潋黄建文刘敏...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流隧洞施工受水文、地质、施工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常出现工期延误需进行赶工.针对水电站导流洞施工过程中的单一工期延误事件,分析了常见的变更方案及对应的理论延误工期确定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定额回归法的导流洞工程赶工费用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洞施工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确定各延误事件与工序影响的对应关系,判别非承包商责任的工期延误和赶工事实,并计算出完整的赶回工期、赶工工序及赶工费用,为工程索赔提供了参考依据.

    导流洞赶工费定额回归法索赔水电站施工

    水利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武曼曼李俊宏李林林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范围广泛,会对当地产生一定社会方面的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和系统的方法体系评价这些影响及指标的选择与评判.为此,结合现阶段国家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目标与规划要求,从居民生活环境、工程社会效益、地区和谐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的水利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各指标含义和评价标准,考虑到评价过程的模糊随机性,运用变权函数进行权重的修正,并构建等级云模型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水库建设后对当地的社会影响等级为中等,建设区水环境、资源开采利用、工程效益开发是区域后期建设管理的重点.

    水利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惩罚—激励函数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