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董忠堂

双月刊

1008-7540

ngyxb118@eyou.com

0531-88117921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高强王莹宋海铭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我国 30 个省份 2011-2021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分别测度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实现.(2)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影响,而在中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不显著.(3)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理论探索

    杜娟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大幅提高治理效率,提升信息公开程度,强化综合管理,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运用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框架),结合乡村治理现状,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维度、制度实施机制、利益相关者参与、外部环境因素五个维度构建乡村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并提出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的理论启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字技术乡村治理制度框架乡村振兴

    河南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胡亚光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目前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河南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构建政策效率和政策效益并重的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移交管理和使用的长效运营机制、构建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多元投融资体系、构建医康养联动与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政府支持的养老服务人才保障体系.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

    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焦金芝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以江苏省泰州市的调查研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村级事务多,基层负担重;青年人才少,举措难落实;资金压力大,投入不充分等瓶颈.虽然各乡村采取的治理模式不同,但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建议以人才建设为核心,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以权责界定为中心,提高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和协助力;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完善"三治合一"治理体系;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新引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研究泰州

    不同菌剂对边坡植物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巩春娟江丽华吴广宁李静...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生态护坡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防护的重要发展方向,但边坡坡度陡、坡面自然条件差和土壤肥力低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而微生物菌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性质的改良具有良好的提高和改善效果.本文采用高羊茅为供试植物,定制坡度为 15°的铁箱模拟边坡,分别用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速生短杆菌拌土处理,研究不同菌剂对不同位置高羊茅种子萌发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添加对边坡不同位置上的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土壤性质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但后者的促进作用略低于前者.速生短杆菌处理下的高羊茅发芽率低于对照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同一处理下,边坡不同位置对种子发芽率和土壤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当高速公路边坡绿化选用高羊茅时,可施加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其的生长和改善土壤养分.

    不同菌剂不同位置高羊茅种子萌发土壤性质

    农业院校"有机酸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汪月张卫兵贠建民朱艳...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酸工艺学》课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实践性强、知识点密集,与我国有机酸工业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该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课程团队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改革等环节进行的探索性改革,以期为今后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有机酸工艺学教学改革实践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三重逻辑

    王堂生黄永潮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路径.从理论上看,作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在中国的创造性突破,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的;从历史角度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继承与扬弃,能够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所以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必要的;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县域结构具有稳定性,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可行的.新征程上,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通畅化,实行县域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快县域内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观政策脉络县域结构实践路径

    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龙海平王小勤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由多元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是应对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部署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现实需要,是适应全面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党坚持以系统思维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进入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正面临着人才结构单一、人才流动固定化、人才机制碎片化等危机;要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迈向新征程,就必须坚持全局谋划与重点推进相统一;坚持资源整合与统筹管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综合考评相统一,整体性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

    系统思维乡村人才振兴新时代

    城乡融合协同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王丽于海洋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协同推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府政策要求,在人文发展、社会面貌、产业建设等领域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对接,明确城乡融合发展布局.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平衡发展机制、完善城乡融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结构与健全发展体系等路径,满足城乡融合协同推进视角下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需求.

    城乡融合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

    乡村学校传承耕读文化的"乡土特色"与"现代追求"

    顾萍周兰萍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学校传承耕读文化是体现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及繁衍发展的连续性、促进"乡土特色"与"现代追求"的交融,保持本土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乡村学校传承耕读文化深刻彰显了乡土之美、人文之蕴和农耕之道,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在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德性修养的涵育、思维方式的改进、艺术审美的提高和劳动意识的培养都是耕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应然价值追求.

    乡村学校耕读文化乡土特色现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