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董忠堂

双月刊

1008-7540

ngyxb118@eyou.com

0531-88117921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汤海丽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宜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深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美丽乡村"建设在发展与探索阶段,存在着"建设规划""生态基础""特色路线"等层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乡村振兴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探索出科学规划、生态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意义及路径分析

    张素丽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我国平安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确保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农村道路特征,分别从安全管理、道路安全、人车安全等角度出发,探究出科学合理、全面有效、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策略.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数字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推进策略

    周明华周婧凡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引擎,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激发农村农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数字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机理.我国近年来数字农业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产品经营销售数字化等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更有效发展数字农业,应着力解决数字农业的标准体系、数字化条件下的乡村治理能力、农村"数字鸿沟"等重点问题.

    数字农业内在机理推进策略

    畜牧企业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的探究——以奶牛企业为例

    陈爱伟谢萍孙颖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畜牧企业的奶牛一般会经历犊牛期、育成期、成年期和淘汰期四个核心生长阶段,且每个生长阶段的生物特征各不相同.通过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文献梳理,分析奶牛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的应用现状,研究结论表明:一是无论单一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均不是奶牛生物资产的最佳计量模式;二是奶牛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建议可以分关键节点、分成长阶段,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辅,期间贯穿使用"历史成本和自然增值计量"的复合计量模式,有助于客观、公允地反映奶牛生物资产关键节点的内在真实价值,提高畜牧养殖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奶牛企业生物资产会计计量复合计量模式

    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何静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发力点.应运而生的绿色金融为推动中国经济建设及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拓宽了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维度.但绿色金融赋能乡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政策落地难、金融政策宣导不足、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结合绿色金融赋能乡村经济的内在逻辑,从信贷宣传、产品认证、金融政策落地等维度出发,探究出科学的实现路径.

    绿色金融农村经济内在逻辑实现路径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吴茜常啸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融媒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当前短视频平台在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视频内容、粘度及管理等方面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乡村经济建设的实效性.结合短视频平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探索出依托内容创新、标准建设、人才培育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与重构——以草林镇红圩特色小镇为例

    刘紫春肖捷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中五个振兴之一,它在其中发挥着凝魂聚气和精神指引的重要作用.草林红圩小镇传承地方优秀红圩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自身特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运用红色优势,以红色、绿色产业为基础,"红色旅游"为依托,通过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内涵,创新红圩小镇文化表现形式,打造红圩小镇文化融合新模式,有力推动了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乡村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文化振兴地方文化特色小镇传承重构

    基于公众感知的齐鲁乡村景观评价研究

    王强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古村落对传承民族记忆和展现地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选择章丘朱家峪古村以携程网游客评价文本数据基础资料,运用ROST CM6 和 NVivo 12 软件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及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朱家峪景区游客量的峰值出现在 4 月和 10 月;景区公众感知可以归纳为建筑风貌、民俗文化、设施服务、心理感受 4 大类;游客对闯关东影视文化和村落整体风貌感知突出;景区需要在规划建设和服务管理 2 个角度及 8 个层面进行完善,以全面提高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

    公众感知齐鲁乡村景观评价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困境及对策

    李桂东李丽君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能够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奠定文化基础.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以H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剖析H村在振兴乡村文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结合该乡镇具体情况以及区位资源,尝试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振兴策略,以期为实现乡村文化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乡村文化文化振兴制度建设

    非遗文化元素促进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作用与策略

    李雪婷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文化内涵丰富、价值多元,独有的文化基因恰是当前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灵感来源.为促进文创产业迅速崛起,落实乡村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则可借助非遗文化元素展开文创产品设计,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内涵,优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创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对此,尝试从非遗文创产品的特征与设计过程着手,分析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分别针对无形类和有形类文创产品提出了一定设计策略.

    非遗文化元素文创产品乡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