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暗挖通道下穿立交桥地层加固施工关键技术及监测分析

    邢雨蒙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站暗挖通道下穿立交桥的复杂施工工况涉及地下结构建设和地面交通结构的相互协调,高效可靠的地层加固技术及关键指标监测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以济南地铁 4 号线车站暗挖通道下穿立交桥为例,分析了工程的主要风险,提出超前深孔注浆地层加固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通道结构变形及立交桥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地铁车站暗挖通道加固注浆监测变形

    地铁车站基坑半铺盖系统盖板下门式起重机吊装技术研究

    范宜为
    55-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铁项目建设规模逐年增大,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项目也在大量兴建.半盖挖法施工是在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快速恢复地表交通、同时保证基坑正常开挖的有效措施.但半盖挖法施工过程中基坑钢支撑吊装一直是基坑支撑施工的难点.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半铺盖系统,提出了一种盖板下门式起重机吊装技术.同时依托实际工程经验,整理了吊装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针对盖板下门式起重机吊装施工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了应急处理措施.

    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半盖挖法吊装门式起重机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隧道地表沉降预测

    汪敏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地表沉降预测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用于预测地表沉降.引入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权值和阈值,提高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效果.以济南轨道交通 4 号线燕山立交桥站为例,进行模型实证分析,利用改进的极限学习机进行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预测,并与传统的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对比.经过粒子群算法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MSE降低了 22%,RMSE降低了 28%,MAPE降低了 5.3%,验证了经粒子群算法改进后的极限学习机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对改进的极限学习机进行了泛化能力实证,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地铁车站隧道地表沉降极限学习机粒子群算法预测

    地铁站旁电力管沟防护与监测技术

    冯弘杨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微型隔离桩和隔离砂桩,成功解决了电力管沟与车站端头井之间的关键区域施工问题,并探讨了工程监测方法及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实施了隔离加固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地表沉降、位移变化以及电力管沟振动进行了全面监测.通过实时跟踪施工过程,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对周边环境和电力管沟的影响.提出的施工工艺和监测方案的综合运用为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地铁车站电力管沟隔离桩监测沉降位移有限元分析

    基于盐水冻结加固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尹希旺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络通道作为地铁隧道常用的附属设施,相关的施工技术总结相对欠缺.基于实际工程,针对某中~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进行分析总结.梳理了冻结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冻结关键技术,明确了冻结施工参数,总结了联络通道施工全过程的关键技术要点,整理了冻结加固地层的联络通道注浆工艺,阐述了注浆加固关键技术,提出了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处置措施.

    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注浆

    富水残积土输水隧洞水平旋喷桩和超前小导管组合支护技术研究

    何晓林黄震苏赐从周陶艺...
    77-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水平旋喷桩配合超前小导管组合支护设计参数对不良地质输水隧洞预加固效果的影响,依托广西黄章水库富水残积土输水隧洞,研究了超前小导管管径、注浆加固圈厚度、外插角、环向间距、水平旋喷桩桩径、桩间距对富水残积土地层输水隧洞拱顶竖向沉降、拱腰水平变形以及掌子面变形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支护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隧洞内的拱顶竖向沉降、拱腰水平收敛、掌子面位移与超前小导管和水平旋喷桩相关参数有关;小导管外插角对拱顶竖向沉降影响最大,注浆加固圈厚度次之,小导管环向间距的影响最小;小导管注浆加固圈厚度对拱腰水平位移影响最大,小导管外插角次之,小导管管径的影响最小.利用超前小导管+水平旋喷桩组合支护对富水残积土输水隧洞进行支护时,应综合考虑各参数影响,寻求最安全经济的支护参数,确保隧洞施工安全性.

    输水隧洞富水残积土支护超前小导管水平旋喷桩设计参数

    TBM岩渣几何特征与滚刀破岩效率相关性分析

    张春瑜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运用TBM进行隧道挖掘施工中,TBM破岩效率会受到围岩状况以及机械参数的影响.因此岩体不同节理间距、倾角以及滚刀间距对破岩工作效率的影响值得关注.首先,利用室内滚刀试验,在固定岩体节理倾角、间距或滚刀间距其中一个参数的条件下,对另外两个参数变化生成岩渣的粗糙度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和总结岩渣的形状与破岩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条件下TBM掘进产生的岩渣特征.再依托广州北江输水隧洞工程,现场量测该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岩渣,并对其进行筛分试验,然后分析统计数据,得出了不同围岩性质下TBM刀盘的磨损规律与岩渣粗糙度指数及颗粒级配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把岩渣的粗糙度指数、扁平度与比能分别进行拟合,进一步说明节理倾角与间距对滚刀破岩效率的影响.

    隧道TBM岩渣滚刀破岩效率相关性

    地铁车站内衬墙施工工艺改进技术研究

    潘国庆
    92-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基坑叠合墙中内衬墙施工质量极为重要,通过相关调研发现,内衬墙的传统工艺做法经常会导致墙面出现蜂窝、麻面、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车站结构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提出的止水钢板上部贴膜保护工艺可有效防治止水钢板上半部易污染的问题,确保了防水节点的止水效果.无缝式下腋角翻口做法延长了渗水路径,提升了施工缝质量,同时下腋角部位减少了一条施工缝,外观质量更佳.全自动智能控制附着式振捣系统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振捣操作,提高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节水保湿养护膜加强了混凝土养护过程控制.通过施工现场开展的相关试验,针对性研究改进工艺的可操作性与实际应用性,整体提升内衬墙施工质量.

    地铁车站基坑叠合墙内衬墙施工技术

    盾构连续上跨下穿既有线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营升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地铁 19 号线牛街站—金融街站区间盾构连续上跨国铁直径线、下穿长椿街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盾构连续上跨、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变形规律.盾构上跨和下穿过程中,既有结构变形可分为 3 个阶段,其中刀盘到达至盾尾脱出阶段引起的变形占比最大.上跨施工过程中,国铁直径线竖向变形表现为隆起,整体变形以新旧隧道轴线相交处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而下穿施工时,既有车站竖向变形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并且沉降主要集中在新建隧道与车站相交处.此外,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监测数据分析验证了"径向注浆+底板注浆"加固措施对控制此类复杂穿越工程变形的有效性.

    地铁隧道盾构变形数值模拟监测加固

    暗挖扩大端内弃壳解体接收盾构关键技术研究

    刘志坚曹伍富孙英韬寇鼎涛...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盾构法在城市中心修建地铁时,常面临地面空间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工程场地进行常规盾构接收的问题,因此在预接收地点修建暗挖横通道+暗挖扩大端的辅助结构,进行盾构解体接收成为主流方案,但暗挖扩大端的修建尺寸并无清晰参考.以北京地铁 19 号线为例,分析了暗挖扩大端宽度和高度的设计问题,并针对弃壳接收和部分弃壳两种方案,对暗挖扩大端的最小设计尺寸做了规定,即高度应包含开挖垫层、盾构直径和吊装空间三部分,其中吊装空间至少应为 1.5~2m;当采用弃壳接收时,暗挖扩大端宽度与刀盘直径和刀盘分块暂存方式有关.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暗挖扩大端内狭小场地的刀盘拆解方案,能够显著减小占地面积,同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洞内拆解主驱动的专用滑移辅助工装,提高了拆解过程的安全性.

    地铁盾构暗挖扩大端刀盘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