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单宝雪刘秀坤肖延军展晓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 2020-2021 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 2021-2022 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 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 285 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 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 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 2 344 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 3 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 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 18 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 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 11 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 在E1、E2 和E3 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 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 2。42%~11。18%和 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重组自交系55KSNP芯片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朱秀瑾郭凤丹夏晗赵传志...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突变体ssm1 与其对照亲本鲁花 11 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 等在突变体ssm1 及其对照LH11 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 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 和对照LH11 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 10 d(DAP10)和 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 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 和AhWRI1 在ssm1 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 基因在ssm1 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 中AhLEC1 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 和AhWRI1 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 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花生小种子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LEC1基因表达种子发育油脂积累

    中国沙棘HrNHX6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肖莎莎费凡董佳伟张丹...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可调节植物响应盐胁迫。本研究对中国沙棘HrNHX6 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HrNHX6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①HrNHX6 基因总长为 1 347 bp,与月季花等植物NHX6 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②HrNHX6 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膜中,不具有信号肽,含 7 个跨膜螺旋结构,且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其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元件,具有多个修饰位点。③盐胁迫下中国沙棘根、茎、叶中的HrNHX6 基因表达上调,说明HrNHX6 基因在中国沙棘响应盐胁迫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沙棘应对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中国沙棘盐胁迫HrNHX6基因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

    '玉露香'×'香红梨'F1代果实品质分析、优系筛选及品质评价方法

    周伊鑫岳郁于春亮张玉星...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育种是梨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杂种F1代的有效选择是筛选优良株系的关键环节。为了建立一套适合梨杂种后代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本试验以'玉露香'×'香红梨'杂交F1 代为材料,测其 10 个优良单株 14 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合理-满意度"分析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的梨果实品质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对 10 个单株果实品质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构成果实品质主成分的信息中提取出 5 个主成分,结合聚类分析最终确定 14 个果实品质指标可简化为 5 个代表性指标:单果重、糖酸比、心果比、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皮厚度。为了进一步验证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选出的5 个代表性指标的可靠性再进行"合理-满意度"分析,依旧以这 5 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除株系 1-9 和4-11排序上与其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他株系排序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相似,最终结合果实感官品质评价和聚类分析筛选出 6 个优株:1-9、2-160、2-166、3-208、4-11、4-156。本研究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用于'玉露香'×'香红梨'后代果实的评价及验证得出,仅运用简化的 5 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就可以较准确地对杂交后代单株果实品质进行评价并排序。这个方法可使梨果实品质评价得以简化,为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杂交后代高效株选提供参考。

    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分析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韩娅楠行文妍史艳艳程志芳...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 33 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 24 个农艺性状、8 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 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性状遗传较丰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73。55%),心室数变异系数最小(9。18%)。单株产量与果肉厚、果纵径、果横径极显著正相关。8 个品质性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 106。98%和 112。44%。相关性分析表明,辣度与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品质性状的隶属度将 33 份加工型辣椒种质聚为三大类群(Ⅰ、Ⅱ、Ⅲ),平均隶属度分别为 0。32、0。47、0。64。炭疽病抗性与农艺、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炭疽病抗性与水分含量、果纵径、心室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应用及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

    应用STR荧光标记分析烟台地区草莓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李恺睿史庆瑶樊铭玺谭浩然...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烟台地区 1 份野生草莓种质和 6 份常规栽培品种为试材,选取已发表具有扩增多态性的11 对STR荧光标记引物进行扩增,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了该地区草莓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其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用这 11 对引物从 7 份草莓种质中共检测到 60 个STR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对引物 5。45 个,扩增片段长度在 90~270 bp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 0。676,可用于草莓种质的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显示 7 份草莓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077~0。84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57时,7 份种质被分为 3 个类群,W1(野生草莓)与S2(丰香种质)同源性较高。对 7 份草莓种质进行不同等位基因编码,构建了分子身份证。本研究结果可为烟台地区草莓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STR荧光标记草莓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分子身份证烟台地区

    干旱及复水对谷子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秦岭陈二影杨延兵黎飞飞...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强的谷子品种济谷 16 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 1 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于出苗 15d时停止浇水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于 9d后复水,研究不同抗旱性谷子品种叶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干旱胁迫导致两个谷子品种的根分枝数、根尖数和根体积显著减少;复水后,济谷16 的根尖数显著增加(P<0。05),而鲁谷1 号的根尖数进一步显著降低。济谷16 的根分枝数在复水后的增加幅度大于鲁谷 1 号。(2)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叶片泡状细胞面积缩小,叶片厚度下降;复水后济谷 16 泡状细胞面积与CK相当,而鲁谷 1 号仍显著小于CK(P<0。05)。(3)干旱胁迫下济谷 16 下表皮气孔密度增加,上表皮气孔密度减小,且均与CK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上表皮气孔密度略有增加但仍低于CK,下表皮气孔密度降低至CK水平。干旱胁迫下鲁谷 1 号上、下表皮气孔密度较CK均显著下降(P<0。05);复水后,上表皮气孔密度继续降低,而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增加至略高于CK水平。干旱胁迫后济谷16 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无显著变化,复水后较CK和干旱处理均显著增加;鲁谷 1 号上表皮气孔长度显著减小(P<0。05),复水后仍继续减小,但较干旱处理差异不显著;鲁谷 1 号下表皮气孔长度较CK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复水后继续增长,显著高于CK。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后复水,抗旱品种济谷 16 通过根分枝数和根尖数的增加以及叶片泡状细胞面积、气孔密度快速恢复,使其表现出更强的形态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谷子干旱胁迫复水根系形态特征叶片解剖结构气孔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pa1的早衰特性研究

    夏丹阳徐超文晓阳康国章...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小麦品系KD527 及其经EMS诱变创制出的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lmpa1 和两者的杂交F1、F2 群体为材料,分析其类病斑发生动态、农艺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光合指标测定与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以期分析lmpa1 发生类病斑早衰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KD527 能正常完成生长成熟过程,而lmpa1在生长前期表现正常,挑旗后叶片受光诱导而发生类病斑反应,出现黄褐色类病斑,且随生育期延长,类病斑逐渐蔓延至叶鞘、茎秆和穗部,引发整株早衰直至干枯死亡,导致其产量降低;类病斑发生期间,lmpa1 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KD527(P<0。01),胞间CO2 浓度显著高于KD527(P<0。01);总叶绿素量含量明显低于KD527,且二者之间的差异随类病斑发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类病斑发生初期,lmpa1 的叶片过氧化氢(H2 O2)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KD527高,随着类病斑扩散,其CAT、SOD、POD活性急剧下降,H2 O2 含量急剧增加;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类病斑发生部位出现细胞死亡。本结论为类病斑早衰基因Lmpa1 调控小麦早衰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小麦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lmpa1生理生化光诱导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分析

    崔纪菡鲁一薇夏雪岩刘猛...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建立合理的谷子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提法制备谷子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 4 个浓度梯度(5、20、40、100 mg·mL-1),以蒸馏水为对照(CK),研究谷子植株三部位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绿豆[Vigna radiate(L。)Wilczek]、红豆[Vigna angularis(Willd。)Ohwi et Ohashi]、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根、茎、叶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叶部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根部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弱。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其对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鲜重、根长、芽长抑制作用加重。整体上看,谷子秸秆浸提液对 5 种作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小到大排序为绿豆<红豆<小麦<谷子<玉米。综合来看,绿豆更适宜与谷子进行间作、套作和轮作。

    谷子化感效应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秸秆浸提液

    干旱低温复合胁迫下黄腐酸钾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孔繁荣李海平郭文忠武月胜...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西葫芦'农园 1 号'为材料,设置 7 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无干旱低温胁迫且不浇灌黄腐酸钾)、DL(干旱低温胁迫下不浇灌黄腐酸钾)和T1、T2、T3、T4、T5(干旱低温胁迫下黄腐酸钾浇灌浓度分别为 0。020%、0。035%、0。05%、0。065%、0。08%),研究干旱低温胁迫下黄腐酸钾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低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的干鲜重、脯氨酸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以及光合能力均受到抑制,不同浓度黄腐酸钾处理均可缓解干旱低温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抑制作用。其中T3 处理效果最佳,其幼苗叶面积、全株鲜重、全株干重、脯氨酸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与DL相比分别显著增加 13。89%、16。20%、17。43%、19。43%和 13。48%、7。13%、16。28%,MDA含量降低 14。37%,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19。66%和 17。95%,叶片的Fv/Fm、ΦPSⅡ、ETR、qP 显著升高 4。25%、17。57%、14。85%和14。01%,Fo、NPQ分别降低 5。30%、15。79%,即减轻了干旱低温胁迫对叶片光合器官的损伤。综上看出,黄腐酸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低温胁迫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抑制作用,以 0。05%黄腐酸钾处理(T3)效果较为显著。

    西葫芦黄腐酸钾干旱低温幼苗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