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与保护利用

    刘兆辉孙泽强刘盛林马长健...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面积约为 206。44×104 hm2,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策略,概述了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特点,包括面积分布、土壤盐分性质和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保护利用策略,为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黄河流域盐碱地保护利用土壤改良策略

    铁皮石斛DobHLH51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崔迪孟丽君葛秀丽郎朗...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bHLH 转录因子(basic/helix-loop-helix)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探究DobHLH51 转录因子在铁皮石斛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调控机制,通过同源克隆从广东丹霞铁皮石斛叶组织中获得DobHLH51 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DobHLH51 基因(Gen-Bank登录号OR234020)的CDS序列为768 bp,编码255 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基因ID:LOC110107930)对比存在 13 个碱基差异。DobHLH51 蛋白相对分子量为 28。03 kDa,理论等电点为 9。71,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含有 52 个磷酸化位点,具有bHLH保守结构域和 ACT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obHLH51 与黄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和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bHLH同源性最高。DobHLH51基因在广东丹霞铁皮石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DobHLH51 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多个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元件,且低温、干旱和 ABA 能够诱导 DobHLH51 基因显著表达。DobHLH51 基因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其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不同,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非依赖于ABA 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低温和干旱胁迫响应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探究DobHLH51 基因功能及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铁皮石斛bHLH转录因子DobHLH5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非生物胁迫表达特性分析

    广藿香PcGA2ox1基因克隆、VIGS载体构建和表达分析

    严雅玲曾晴严寒静何梦玲...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霉素2-氧化酶(gibberellin 2-oxidases,GA2ox)是赤霉素(GAs)代谢途径关键酶,调节活性GAs降解,在植物株型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寻GA2ox基因在广藿香中的功能,本研究对广藿香PcGA2ox1 基因进行克隆,得到 561 bp的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cGA2ox1 蛋白编码 186 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为 20。98 kDa,等电点为 5。8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具有GA2ox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PcGA2ox1 基因与丹参GA2ox7 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qRT-PCR结果显示,PcGA2ox1 基因在广藿香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侵染广藿香的结果显示,侵染两周后,PcGA2ox1 基因表达量比阴性对照下降 83%,比空白对照下降 71%,沉默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PcGA2ox1 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并为广藿香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广藿香赤霉素2-氧化酶(GA2ox)基因克隆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表达分析

    蜡梅CpBEAT3启动子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初步验证

    蔡艳梅付雪梅王华波杨楠...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甲醇乙酰基转移酶(benzyl alcohol acetyltransferase,BEAT)能够以苯甲醇和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底物催化合成乙酸苄酯,是植物乙酸苄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下游的关键酶。CpBEAT3 是蜡梅叶中调控乙酸苄酯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了解析其在蜡梅乙酸苄酯生物合成中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克隆得到了CpBEAT3 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了该基因核心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CpG岛等结构特征,并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可能与CpBEAT3 结合的上游调控因子。结果表明,2 115 bp的CpBEAT3 核心启动子区可能位于-1 844~-1 794 bp处,有一个位于-1 869~-1 459 bp处且长度为 410 bp的CpG岛,含有多种与光响应、激素调节、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及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获得 1 个MYB类的转录因子,可以与CpBEAT3 启动子结合。

    蜡梅CpBEAT3基因乙酸苄酯启动子酵母单杂交互作蛋白

    小麦四个抗白粉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李玮宋国琦张迎迎李玉莲...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Pm13 的检测效率,了解Pm21、PmV、Pm12 和Pm13 共4 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成功转化了Pm13 的KASP标记,并采用 4 个基因的KASP标记对2022-2023 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组和强筋区试组的 140 份参试品系和 2 份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140 份材料均不含上述 4 个基因,表明它们在山东小麦育种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可为利用KASP标记开展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促进其育种应用。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KASP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55K SNP芯片研究小麦新品种信麦163的遗传构成

    陈真真李杰王轲陈金平...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国审小麦新品种信麦 163 的分子遗传基础,利用小麦 55K SNP育种芯片对信麦 163 及其母本信阳 234 和父本丰抗38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234 和丰抗38 对信麦163 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60%和 50。40%。在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双亲对信麦 163 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母本信阳 234 对信麦 163 A、B、D三个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 49。34%、52。52%和 45。61%,贡献率超过 50%的染色体有 4A、5A、7A、4B、5B、6B、7B、1D、5D、6D和 7D,其中在 7A、7B、7D上遗传贡献率超过 60%;父本丰抗 38 对信麦 163 A、B、D三个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 50。66%、47。48%和 54。39%,贡献率超过 50%的染色体有 1A、2A、3A、6A、1B、2B、3B、2D、3D和 4D,其中在 4D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 80%。在 3A、4D、6B等染色体上的遗传形式主要表现为亲本遗传信息以染色体大片段形式传递到子代。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图谱、SNP位点分析与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展示了杂交育种对后代基因组造成的影响,可为信麦 163 在遗传改良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信麦163遗传贡献55K育种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麦穗干插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周国雁何思柳伍少云陈丹...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 1 号、云麦 53 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 3 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 42 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度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对参试资源进行茎秆强度辅助选择,挑选出在农艺性状和分子遗传学上都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干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原材料。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田间种植观测与数据分析,未发现 3 个性状都较两个对照优异的资源。其中,C6(小黑麦)两年的芒长都较两对照显著优异且穗长和茎秆强度差异不明显或也显著优异,是比两个对照更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资源;其次是C3 和C9,两年的穗长和茎秆强度都显著优于或与两个对照差异不显著,也是加工麦穗花的较理想资源;C4、C5、C7 和C8 的穗长较云麦 53 号显著优异,芒长和茎秆强度则差异不显著或也显著优异。对茎秆强度的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C4、C6 可能携带有与云麦 53 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 和WMC48 位点以及与云生 1 号相同的BARC59 位点,C3、C5、C8 也可能携带与云麦 53 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 和WMC48 位点以及与云生 1 号相同的BARC59、BARC358 位点,C9 可能携带有与云麦 53 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 位点以及与云生 1 号相同的BARC59、WMC48 位点。但是,用这些引物获得的分子标记结果与表型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都在 50%及以下,可能这些分子标记都不适宜用作供试小麦材料茎秆强度的辅助筛选。今后还需进一步筛选适合评价麦穗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指标及分子标记,为选育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麦穗干插花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优化管理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曹议丹钱麟君霍俊豪邹晓霞...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中因秸秆处理不当、肥料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农田土壤退化、作物减产等问题,本研究设置 6 种水肥结合秸秆优化管理模式,探究其对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农民常规管理模式(漫灌+常规施肥+秸秆还田)为对照(CK),设两种水肥优化方案——滴灌+增效复混肥+稳定尿素(水肥优化Ⅰ,SS)、水肥一体+增效复混肥(水肥优化Ⅱ,SF),每种水肥优化方案下设 3 种秸秆处理方式——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腐解剂(D)、秸秆不还田+秸秆炭(C),共组合为 6 个处理,分别标记为SS、SSD、SSC、SF、SFD和SFC。研究发现,SSC处理可有效提升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56。6%、7。14 个百分点和 10。93 个百分点;SS处理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 23。2%(SSD)~115。1%(SF);SFD处理可有效促进干物质转运,其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 3。04 个百分点和 7。08 个百分点。SSC、SFD处理的玉米、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升 21。8%、16。2%(SSC)和 14。2%、23。6%(SFD)。综上,各优化措施处理中,SSC和SFD模式均能有效提升植株干物质积累并协调其向籽粒转运,提高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提升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作物产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水肥优化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作物产量

    35份绿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及耐盐碱机制分析

    郎炳尧王伟宇冯瑞琦周志衡...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绿豆种质萌发期耐盐碱性的评价指标,本试验以 35 份绿豆种质为材料,于萌发期对其进行40 mmol·L-1盐碱混合溶液(NaCl∶Na2 CO3∶Na2 SO4∶NaHCO3=1∶1∶9∶9,pH值8。9)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度等与萌发相关的 14 项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同时测定其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进行耐盐碱绿豆资源筛选。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下不同绿豆种质材料的萌发相关指标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 83。33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SS-13 和新育 1 号为参试种质资源中耐盐碱较强种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 份绿豆种质可被分为 5大类,其中LSS-13、新育 1 号、黑绿豆(2020)、洮绿 8 号、赤绿 6 号和洮绿 9 号分布在第Ⅰ大类,为强耐盐碱种质;综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总鲜重、子叶鲜重、胚根鲜重、胚根干重和胚根长可作为绿豆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及筛选的重要指标。与对照相比,盐碱胁迫处理的绿豆子叶和胚根中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呈显著性升高。RAPD分析结果表明,盐碱胁迫能够引起绿豆胚根基因组DNA损伤。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区绿豆品种选育及其耐盐碱生理和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绿豆萌发期盐碱胁迫综合评价生理响应核酸损伤修复

    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共生对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户萌菲龙凤陈胜宋瑶瑶...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为材料,设置 0、25、50、100、150、200 mmol/L混合碱(Na2 CO3+NaHCO3)胁迫处理,研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片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系统均受内生真菌影响,E+布顿大麦中的POD和GR活性低于E-布顿大麦,而CAT、SOD和A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高于E-布顿大麦;低浓度碱胁迫下,E+布顿大麦叶片的GPX活性高于E-布顿大麦,但当碱浓度大于 100 mmol/L时,则表现为E-高于E+。说明碱胁迫下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布顿大麦的抗氧化性,改变ASA-GSH循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布顿大麦抗逆新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内生真菌布顿大麦碱胁迫抗氧化酶ASA-GSH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