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沼液配施化肥对盆栽樱桃萝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季泓旭王建东王传娟梁斌...
    83-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研究沼液配施化肥对盆栽樱桃萝卜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沼液合理利用和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提供理论参考。以荷兰引进的"爱斯特"樱桃萝卜为供试材料,采用施用方式和沼液配施化肥比例两因素进行试验,施用方式分为氮素基施和基施+追施两种,氮素基施分为只施用化肥(CF)和只施用沼液(CB)两种;氮素基施+追施分为在氮素总用量一定的前提下,不同比例沼液配施化肥,即沼液替代化肥氮素比例为25%(25BSF)、50%(50BSF)、75%(75BSF)和100%(100BSF),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研究沼液配施化肥及不同施用方式对樱桃萝卜发芽率、发芽势、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樱桃萝卜种子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势呈逐渐下降趋势,75BSF处理的发芽率最高,较CK显著提高3。57%,较CF处理显著提高10。56%。(2)CB、25BSF、50BSF、75BSF和100BSF处理均能提高樱桃萝卜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含量、生长指标值以及可溶性糖和Vc含量。随着沼液替代化肥氮素比例的增加,各指标值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75BSF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54。84%、40。63%、50。96%和48。78%,较C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8。00%、25。00%、27。42%和29。79%;75BSF处理的樱桃萝卜获得最大的肉质根鲜重、干重及冠层鲜重、干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89。16%、88。89%、70。37%和34。29%,较C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72%、27。50%、33。72%和17。50%;75BSF处理有利于樱桃萝卜可溶性糖和Vc的积累,较CK分别显著增加65。76%和78。53%,较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5。22%和25。14%。总体来看,75BSF处理对樱桃萝卜的促生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沼液配施化肥能有效改善樱桃萝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叶绿体色素的合成,进而促进植株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减少化肥用量、消纳沼液、提高作物产量以及改善营养品质的施肥策略,因此生产中可以采用沼液替代化肥氮素75%的施用方式进行施肥。

    沼液配施化肥樱桃萝卜发芽率叶绿体色素含量果实品质

    烟草-薏苡轮作对土壤养分、薏苡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夏源谦付敬峰章洁琼程乙...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薏苡品种兴仁小白壳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薏苡连作处理为对照,设置烟草-薏苡轮作处理,探究烟草-薏苡轮作对土壤养分、薏苡根系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薏苡连作相比,烟草-薏苡轮作可使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11。47%、4。94%、7。49%、26。05%和129。81%,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下降5。37%和1。89%,其中速效钾含量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烟草-薏苡轮作后薏苡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根系分支数等根系形态特征均显著高于连作,分别高出38。71%、37。54%、34。78%、20。08%、45。62%和45。85%。烟草-薏苡轮作后薏苡平均产量达5 484。3 kg/hm2,较连作增产34。80%;其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上升24。34%、9。77%、17。57%,粗脂肪含量提高6。14%,粗蛋白含量下降3。65%。综上,烟草-薏苡轮作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同时可以促进薏苡根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薏苡产量及品质。

    烟草-薏苡轮作土壤养分根系形态产量品质

    发酵饲料颗粒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陈帅李川皓张相伦公茂华...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低温制粒的发酵饲料颗粒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品质及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14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0%发酵料组和20%发酵料组,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干颗粒饲料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发酵饲料的颗粒料。结果显示,10%添加剂量对料肉比及胸大肌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但可提高胸大肌的弹性和内聚性,提高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P<0。05);20%添加剂量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及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综上,发酵饲料颗粒料可以改善肉鸡的肌肉品质,建议添加比例为10%。

    发酵饲料颗粒料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品质α多样性

    运用重复力模型估计天目多胎羊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

    张文静李雪洪巍何军敏...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绵羊新品种——天目多胎羊胎产羔数与胎平均初生重、胎产羔重、胎产活羔数的遗传关系,进一步了解其繁殖性能,为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天目多胎羊为研究对象,收集胎产羔数、胎平均初生重、胎产羔重、胎产活羔数繁殖性状数据各5 543条,运用SAS 9。2软件GLM程序对影响天目多胎羊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分析;运用DMU软件中AI-REML算法结合单/多性状重复力模型对4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胎产羔数、胎平均初生重、胎产羔重和胎产活羔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007、0。014、0。006、0。012,均表现为低遗传力;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范围为-0。962~0。745,其中胎产羔数和胎产活羔数与胎平均初生重均呈较强负相关(-0。962和-0。605),其余性状间均呈现正相关。可见,上述天目多胎羊繁殖性状均为低遗传力性状,提高产羔数引起的低初生重可通过饲养管理进行弥补,这有益于新品种的选育。

    天目多胎羊重复力模型繁殖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

    罗布麻苷提取和检测条件优化及其年限累积效应分析

    王博王滋涵姜黎范桂枝...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罗布麻中罗布麻苷的提取和检测条件,明确种植年限对罗布麻苷累积的影响,本试验利用超声波法提取罗布麻苷,用3,5-二硝基苯甲酸-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其含量,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罗布麻苷标准品显色反应液在540 nm下的吸光度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0 mg/mL(R2=0。992),样品回收率为99。2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09%。在考察范围内,对提取试剂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分析发现,待测样品与95%乙醇的料液比为1∶10(g/mL)、超声提取30 min时,罗布麻苷含量最高,达到639。34μg/g。种植3、7、10年的罗布麻不同部位罗布麻苷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7年叶>3年叶>10年叶>3年茎>7年根>10年根>3年茎>7年根>10年茎。年限间比较,种植7年的罗布麻具有较高的罗布麻苷含量,为626。25 µg/g,抗氧化能力表现为7年>3年>10年,且3个种植年限间均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植7年的罗布麻中罗布麻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本研究结论可为罗布麻苷提取及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罗布麻罗布麻苷种植年限抗氧化比色法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鉴别丹参及其混伪品

    赵景莹张玉娟柳展基赵方洲...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高效鉴别丹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研究采用硅胶吸附柱法纯化基因组DNA,并针对鼠尾草rDNA ITS2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依次对引物浓度、DNA模板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系统优化,建立了ITS2熔解曲线模型,并采用HRM技术对不同来源丹参及其混伪品(甘西鼠尾草、云南丹参和鼠尾草)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在最适引物浓度为2。5~10。0 μmol/L,DNA模板浓度为26。95~53。90 ng/μL,退火温度为58℃,循环数为35~45时可获得稳定、均一、特异的PCR扩增曲线。该方法通过对比熔解温度(Tm)即可实现对丹参与甘西鼠尾草、云南丹参及鼠尾草的真伪鉴别,在丹参及其伪品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子鉴定丹参伪品

    基于改进EfficientNetV2的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模型

    王浩宇崔艳荣胡玉荣胡施威...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灰斑病、花叶病和锈病是常见的5种苹果树叶部病害,严重影响苹果产量。针对实际生产中叶片病害识别准确率不高以及现有模型参数量大难以迁移到移动设备的问题,本研究基于Ef-ficientNetV2-b0模型,经过改进后提出了轻量级的EGV2-CA网络。该网络在保留EfficientNetV2-b0主干网络的基础上,一是引入GhostNetV2网络中的核心Ghost Module,并选用original分支替换第一层卷积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的计算效率,减少冗余计算,从而在提高模型速度和可移植性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二是将EfficientNetV2-b0模型中Fused-MBConv模块的SE注意力机制替换为更高效的坐标注意力(CA)机制,通过将空间信息编码为坐标信息以更好地捕捉和表达空间上的细粒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原始网络,EGV2-CA网络的识别精确率提高2。94个百分点,召回率提高2。53个百分点,F1得分提高2。67个百分点,Top-1准确率提高2。47个百分点,而参数量仅为48。9 M,可迁移至移动设备上使用,为真实场景下苹果叶片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苹果叶片病害轻量级网络深度学习算法EfficientNetV2Ghost模块坐标注意力机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绿豆叶斑病识别研究

    张浩淼高尚兵蒋东山李洁...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绿豆叶斑病不同病害等级之间容易混淆的问题,本研究以感染不同程度叶斑病的绿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模块串联卷积神经网络(Multi-Module Sequenti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MS-Net)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本研究搭建的Sub模块和Wave模块串联堆叠组成,并且在每个Sub模块中和每个Wave模块结尾处加入混合注意力机制CBAM,在减少非叶斑病特征干扰的同时,对相似病斑进行更为细致的特征提取,提高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在相同条件下,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VGG16、GoogLeNet、ResNet50)以及流行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obileNetV2、MobileNeXt、MobileNetV3、Shuffle-NetV2)进行比较,本研究提出的MMS-Net模型参数量仅为11。43 M,测试准确率达到91。25%,均高于其他模型,分类效果最优。通过分析精度、召回率、Fl分数等评价指标可以看出MMS-Net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等作物的抗病种质资源识别和筛选提供新思路。

    绿豆叶斑病病害等级卷积神经网络叶绿素荧光成像注意力机制

    盐碱地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高华鑫张佳蕾王建国慈敦伟...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后备耕地资源,进一步挖掘盐碱地作物产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开发利用盐碱化耕地进行花生栽培促高产,对于盐碱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食用油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盐碱地改良的科学原理,结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开展的一系列试验,从花生抗盐胁迫分子调控机理、物理和化学改良措施及农艺治理措施等方面概述了盐碱地条件下缓解花生盐碱胁迫及促进高产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提升盐碱地花生绿色生产所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可为盐碱地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改善盐碱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花生盐碱地高产栽培产量挑战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朱旭东焦炳忠武慧芳施苏齐...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 160、2 700 m3·hm-2和3 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 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 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 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 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 597。15 kg·hm-2,T5(2 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 685~2 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次生盐渍地灌溉量垄高水盐运移扬黄灌区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