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道上皮及其源性细胞因子与哮喘:思考与展望

    张锦涛董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道上皮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紧密互作精细调控并维持气道微环境的形成,在哮喘免疫病理进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气道上皮源性细胞因子被认为在触发和维持哮喘气道炎症中担任关键角色,成为目前哮喘新型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及其源性细胞因子在哮喘中的作用及相关靶向药物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考.

    气道上皮细胞因子哮喘靶向药物展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临床研究热点

    王凤燕梁振宇李雪萍陈荣昌...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其致残和致死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对其临床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早期诊断和筛查工具的发展,以及基于肺功能发展轨迹、影像学评估和基因表达特征的多维度分型,为慢阻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多组学研究在探索慢阻肺生物标志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发展.吸入药物方案的疗效比较和靶向2型炎症的单克隆抗体疗效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以期为慢阻肺患者提供更多针对发病机制的个体化治疗手段.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临床研究热点表型个体化治疗

    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申永春文富强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经济负担沉重,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负担.围绕慢阻肺的诊断、评估与死亡风险预测,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慢阻肺关系密切,基于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有望寻找到慢阻肺的相关生物标志物,为慢阻肺的评估与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本文就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在慢阻肺中的生物标志物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生物标志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丁伊人刘婉莹姚蕾姚欣...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然而,少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此类患者亟需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除了生物制剂的研究外,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力也备受关注.本文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哮喘的疗效、可能机制和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综述.

    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急性加重治疗方法

    神经心理性哮喘

    王婷张丽王刚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应用多维度评估识别哮喘的可治疗特质,可望提高哮喘控制并实现临床缓解.以焦虑、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心理功能异常是哮喘肺外可治疗特质评估的重要内容.合并焦虑和/或抑郁可恶化哮喘症状,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急性发作,因此神经心理性哮喘作为一特殊哮喘表型而备受关注.本文对神经心理性哮喘的临床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神经心理性哮喘发生机制以及评估和治疗手段进行述评,为神经心理性哮喘未来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神经心理功能异常

    重度哮喘的生物与细胞疗法研究进展

    徐芳田国雄孙倍倍陈馨怡...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哮喘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多种效应细胞与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对于重度哮喘,传统的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难以控制症状,患者可表现为持续的气流受限与症状恶化,伴随生存质量下降及医疗负担增加.目前,靶向阻断效应细胞或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作为附加疗法为重度哮喘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也有研究开创性地将新型细胞疗法,如干细胞疗法或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应用于重度哮喘的治疗.本文将对治疗重度哮喘的生物制剂以及目前作为潜在治疗策略的新型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目前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疗法及其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并在此基础上,从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精准医疗、患者可及性、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展望生物疗法与细胞疗法作为重度哮喘治疗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

    重度哮喘生物疗法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支气管哮喘中的潜在差异免疫基因和免疫浸润特征

    石硕川曾荣张锦涛张东...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免疫关键基因和免疫细胞,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Import数据库中分别下载哮喘相关数据集和免疫相关基因,利用R软件分析获得GSE76262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related genes,DE-IRGs).在STRING数据库中明确DE-IRGs间的相互作用.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的DE-IRGs,并在GSE137268中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关键DE-IRG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此外,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被用来分析28种免疫细胞在哮喘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别,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关键免疫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GSE76262中鉴定出17个DE-IRGs,经PPI网络的筛选和在GSE137268中的验证,CCL22、CCR7、IL1R2、IL18R1、TNFAIP3和VEGFA被识别为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关键DE-IRGs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ssGSEA的结果提示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与健康者相比,11种免疫细胞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浸润明显增加.同时,CCL22、CCR7、IL1R2、IL18R1、VEGFA、TNFAIP3与浸润的免疫细胞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CL22、CCR7、IL1R2、IL18R1、VEGFA、TNFAIP3可作为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可能参与调控其发病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浸润.

    支气管哮喘免疫基因生物标志物免疫浸润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脂质和降脂药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遗传关联

    吴彤杨晶玉林盪徐婉茹...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从遗传学角度探讨脂质性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因果作用,并评估降脂药物靶点对COPD的潜在影响.方法 从全球脂质遗传学联盟(the Global Lipids Genetics Consortium,GLGC)和表达型数量性状位点基因组联盟(Express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Genome Consortium,eQTLGen Consortium)中提取了 与脂质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和降脂药物靶标的编码基因变异.其中脂质性状和降脂药物靶标作为暴露变量,分别来自GLGC和eQTLGen Consortium;COPD 作为结局变量,来自芬兰数据库(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473-8).将与暴露变量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探索脂质性状在COPD中的因果作用及降脂药物靶点对COPD的潜在影响,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E)作为IVW结果的补充证据,采用留一法敏感性分析探讨单个SNP对IVW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MR-Egger法的截距和Cochran's Q检验进行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的检验保证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研究结果的潜在偏倚情况.对于达到COPD风险显著性的药物靶点CETP,共定位分析用于检验排除限制假设.结果 IVW法分析结果显示,LDL-C(OR=1.077,95%CI:1.001~1.159,P=0.046)和 TC(OR=1.088,95%CI:1.002~1.181,P=0.044)遗传水平的增加与 COPD 风险增加相关.CETP 遗传水平的增加与 COPD 风险增加相关(OR=1.179,95%CI:1.052~1.321,P=0.004).MR-Egger 回归、Cochran's Q检验、留一法均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稳健性.结论 血脂异常是COPD的致病因素.LDL-C和TC水平的增加与COPD的发病有关,在3个降脂药物靶点中,CETP是COPD有前途的候选药物靶点.

    孟德尔随机化他汀类药物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乌头汤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王莉莎王上增史栋梁张仲博...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乌头汤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向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建立KOA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KOA组、乌头汤组(4.2g/kg乌头汤)、抑制剂组(30 mg/kg ML385)、乌头汤+抑制剂组(4.2 g/kg乌头汤+30 mg/kg ML385),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IL-1β)]及氧化应激[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指标;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HO-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KOA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细胞排列紊乱,层状结构消失,IL-1β、TNF-α、MDA含量增加,SOD、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OA组相比,乌头汤组病理损伤得到缓解,IL-1β、TNF-α、MDA含量降低,SOD、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制剂组病理损伤进一步加剧,IL-1β、TNF-α、MDA含量增加,SOD、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乌头汤组相比,乌头汤+抑制剂组病理损伤较为严重,IL-1β、TNF-α、MDA含量增加,SOD、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抑制剂组相比,乌头汤+抑制剂组病理损伤稍有改善,IL-1β、TNF-α、MDA含量降低,SOD、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汤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对KOA大鼠起治疗作用.

    乌头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膝骨关节炎治疗机制

    缩略语使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