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拟消脂益肝方口服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王勇祁月英王丽伟刘静艺...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消脂益肝方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湿浊内停型MAFLD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消脂益肝方口服,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BMI;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使用FibroScan肝纤维化扫描仪测量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CAP、BMI、ALT、AST、γ-GT、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CAP、BMI、ALT、AST、TC、TG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饮食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消脂益肝方治疗湿浊内停型MAFL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消脂益肝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湿浊内停证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脂肪肝

    水飞蓟宾联合阿昔莫司口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马宏涛李璐辰刘汝杰李润东...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昔莫司口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阿昔莫司胶囊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和空腹血糖,使用罗氏E601仪器检测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脂联素(APN)和瘦素(LP),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C、TG、LDL-C、UA、LP、HOMA-IR、CAP较治疗前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效果更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联合阿昔莫司治疗NASH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肝降酶,改善机体代谢紊乱,且安全性较高。

    水飞蓟宾阿昔莫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功能血脂尿酸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瘦素脂肪肝不良反应

    达格列净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范秀容芶勇钟敏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6例G1A2期DN患者,给予电脑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臭氧大自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Cr)];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34%,高于对照组的 79。25%(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BUN、Cr及尿β2-MG、UACR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臭氧大自血能够有效改善G1A2期DN患者的内皮功能和肾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平衡,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达格列净臭氧大自血糖尿病肾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内皮功能肾功能

    1例Alstrom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张梦婷高梦雅王守俊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Alstrom综合征(AS)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采用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 患者女,18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6年"入院。患者于6岁时开始出现血糖升高、听力减退,给予降糖治疗效果不佳;后逐渐出现2型糖尿病性肾病、肝损伤、高脂血症等症状。入院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肥胖、视力及听力减退、智力偏低、性发育不充分,实验室检查显示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转氨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脂肪肝、桥本甲状腺炎、视神经萎缩,初步诊断为AS。进一步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血清基因组测序以明确诊断,发现患者携带ALMS1基因纯合突变,即8号外显子c。2885_2894del:(p。S962Tfs*15)纯合突变,该变异为移码变异,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AS相关;父亲和母亲均发生杂合突变,突变来源于父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ALMS1基因新突变,该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 该例AS患者以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畏光、渐进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基因检测发现1个新的ALMS1基因突变。

    Alstrom综合征ALMS1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变化与红细胞输注指标的相关性

    王丽徐晓欣李瑞东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变化与红细胞输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MDS患者23例(MD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细胞及其亚型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计算ICOS+/PD-1+Tfh细胞比值。通过输血管理系统提取MDS患者的输血信息,计算其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根据过去4个月内平均每8周输注红细胞总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输注依赖,比较红细胞输注依赖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Tfh。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DS患者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Tfh与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MDS组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ICOS+/PD-1+Tf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中,红细胞输注依赖17例、非红细胞输注依赖6例,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PD-1+Tfh细胞比例高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P<0。05),且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ICOS+/PD-1+Tf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比较,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均升高(P均<0。01)。MDS患者外周血ICOS+/PD-1+Tfh与红细胞输注密度呈正相关(r=0。467,P<0。05),与红细胞输注总量无明显相关性(r=-0。398,P>0。05)。结论 MDS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PD-1+Tfh细胞比例升高,ICOS+/PD-1+Tfh与输血强度有关,Tfh细胞可能参与了MDS患者输血相关的免疫紊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输注依赖滤泡辅助性T细胞输血相关免疫调节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效能分析

    宗娟周冬梅谢京志方权权...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P-IL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初诊抗MDA5抗体阳性的DM患者78例,其中并发RP-ILD 35例,无RP-ILD 4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A5+-DM并发RP-I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DA5+-DM并发RP-ILD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无RP-ILD患者比较,并发RP-ILD患者皮肤溃疡发生率、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癌胚抗原(CEA)、抗Ro52抗体阳性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降低(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溃疡、LYM、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RP-ILD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MDA5+-DM患者并发RP-IL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预测DM-RPIL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53、0。654,三者联合预测RP-IL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结论 高D-二聚体水平、高CEA水平、抗Ro52抗体阳性是MDA5+-DM患者发生RP-I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MDA5+-DM并发RP-I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皮肌炎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D-二聚体癌胚抗原抗Ro52抗体

    血清骨桥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关系

    申国宏王芳耿丽武琳...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患者133例,根据透析血流量或彩超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VF成熟不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VF成熟不良和AVF成熟患者的血清OPN、HO-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OPN、HO-1水平对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133例MHD患者中,发生AVF成熟不良32例,发生率为24。06%。与AVF成熟患者比较,成熟不良患者血清OPN、HO-1水平升高(P均<0。05)。透析时间延长(OR=1。036,95%CI为1。012~1。061)、血磷升高(OR=1。321,95%CI为 1。083~1。611)、OPN升高(OR=1。012,95%CI为 1。006~1。019)、HO-1升高(OR=1。274,95%CI为1。111~1。462)是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OPN联合HO-1预测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P<0。05)。结论 血清OPN、HO-1水平升高与MHD患者AVF成熟不良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MHD患者发生AVF成熟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瘘成熟不良骨桥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

    血清CST4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金水路亮张丹丹庞桃红...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0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患者50例(癌前组),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胃炎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CST4,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采用新型胃癌筛查(GCR)评分系统评价胃癌风险程度。比较三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CST4、CEA、CA125、CA199水平及GCR评分均高于癌前组和胃炎组(P均<0。05);癌前组GCR评分高于胃炎组(P<0。05),CST4、CEA、CA125、CA199水平与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项指标检测中血清CST4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76。8%,特异度为80。1%;CST4、CEA、CA125、CA199、GCR评分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AUC高于各单项指标,敏感度为81。9%,特异度为83。1%。结论 血清CST4对胃癌诊断效能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指标,其与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胃肿瘤癌胚抗原糖类抗原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157例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于国强孙婧妍尹瑞楠刘旭英...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4所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15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患者的痴呆程度,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QOL-AD评分、GDS-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偏爱吃河鲜/海鲜/鱼油类保健品、每天户外活动、QOL-AD评分、GDS-15评分是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痴呆患者中,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与痴呆程度有关,通过控制饮食、加强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痴呆程度,而突然戒烟、抑郁可加重痴呆程度。

    痴呆养老机构生活质量抑郁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杨丽媛李彤彤王兆勇贾添涵...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A患者癌组织ROR1、ROR2阳性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R1、ROR2表达与EA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ROR1、Vimentin阳性率较高,ROR2、E-cadherin阳性率较低(P均<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FIGO分期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ROR1阳性率升高,ROR2阳性率降低(P均<0。05)。ROR1阳性与阴性患者5年OS分别为72。13%(88/122)、90。00%(36/40)。癌组织ROR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均<0。05),ROR2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Vimentin呈负相关(P均<0。05)。ROR1阳性患者5年OS低于阴性患者,ROR2阳性患者5年OS高于ROR2阴性患者(P均<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ROR1阳性是影响EA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R2阳性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EA组织中ROR1表达升高、ROR2表达降低,二者可能通过促进EMT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子宫内膜样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