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观察

    焦亚张艳美王晓王兴蕾...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s条件培养基,A-CM组加入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Control组加入DMEM低糖空白培养基,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测算各组细胞相对活力、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结果 FDMSCs可以从人胎儿皮肤中成功提取并体外培养,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特异性标记CD44、CD90、CD105及胚胎组织特异性标记SSEA-4、OCT-4,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与Control组比较,F-CM组细胞相对活力下降,细胞迁移率低,侵袭细胞数少(P均<0。05)。结论 FDMSCs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能力

    携载重组胶原蛋白的卡波姆凝胶喷剂制备及对大鼠口腔溃疡愈合作用观察

    郝昱凯赵宝玲马临生葛学军...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携载重组胶原蛋白的卡波姆凝胶喷剂,并观察其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作用。方法 选取可用于口服制剂的卡波姆971P为主要材料,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油、磷酸二氢钾(KH2PO4)、Ⅲ型重组胶原蛋白(rhCol Ⅲ)等制备凝胶喷剂,观察凝胶喷剂在不同pH下的喷出性能、不同缓冲剂对凝胶喷剂粘度变化的影响、不同pH卡波姆凝胶对胶原蛋白溶解度的影响。使用醋酸灼烧法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采用不含胶原蛋白的卡波姆凝胶喷剂治疗)、胶原蛋白组(采用含rhCol Ⅲ的卡波姆凝胶喷剂治疗),比较各组大鼠溃疡愈合率及黏膜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 卡波姆粘度在2500~3000 mpa·s时具有良好的喷出性能。随着离子溶度的升高,卡波姆粘度不断下降(P均<0。05)。当凝胶pH是4时,卡波姆中有大量白色团块(未溶解的胶原蛋白),继续延长搅拌时间白色团块未减少;往凝胶中继续缓慢少量添加KOH并不断搅拌,随着pH不断升高,白色团块不断减小,当pH升高到5左右,白色团块消失。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胶原蛋白组制模后第3天溃疡愈合率分别为38。7%、45。6%、53。1%,空白对照组与胶原蛋白组相比,P<0。05;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胶原蛋白组制模后第5天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2。9%、72。4%、88。5%,胶原蛋白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比较,P均<0。05。制模后第3天,各组口腔黏膜上皮处均有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最大,上皮层和固有层中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数量较多,新生血管数量较少;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炎症细胞数量减少,新生血管数量较多;而相比于其他两组,胶原蛋白组炎症细胞相对最少,新生血管数量较多,且缺损面积减少;制模后第5天,空白对照组黏膜上皮尚有缺损,炎症细胞数量较多;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卡波姆组上皮缺损和炎症细胞数量减少,新生血管数量较多;阳性对照组相比于其他两组,炎症细胞数量最少,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上皮缺损已完全愈合。结论 携载重组胶原蛋白的卡波姆喷剂具有良好的喷出性能和粘附性能,该喷剂能显著促进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

    卡波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口腔溃疡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破坏模式和表面、粘接界面特征

    李宁王丁孙琳瑶白保晶...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破坏模式和表面、粘接界面特征,以期利用多孔结构的机械嵌合来提高金属桩核的粘接强度。方法 实验设计4组,A组选取10根预成纤维桩,扫描并获取三维数据,B、C、D组均使用A组获得的数据分别进行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氧化锆桩的设计与制作,将各组桩包埋、切片,使用万能力学实验机将桩从桩核树脂中推出,记录各组桩的粘接强度和粘接破坏模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桩的表面、粘接界面特征。结果 A、B、C、D组粘接强度分别为(229。11±80。15)、(389。29±58。39)、(572。35±128。08)、(137。54±26。81)MPa,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B、C、D组粘接界面破坏的例数分别为7、2、1、8例,粘接内部破坏的例数分别为0、1、3、0例,混合粘接破坏的例数分别为3、7、6、2例,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组扫描电镜下可见纤维桩表面大量排列紧密的纤维束,纤维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B组可见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的表面有大量点状颗粒,点状颗粒间可见树脂嵌入,钛合金实心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C组可见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表面大量不规则空隙,桩的表面也存在大量点状颗粒,在颗粒间以及空隙间可见大量树脂嵌入,极大的增加了桩与桩核树脂的机械嵌合作用;D组可见氧化锆桩和表面相对平整,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机械嵌合明显少于前面三组。结论 与预成纤维桩、氧化锆桩和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钛合金桩,粘接强度有明显的提升,粘接破坏模式主要为混合粘接破坏,桩表面有大量不规则空隙及点状颗粒,在颗粒间及空隙间可见大量树脂嵌入,极大增加了桩与桩核树脂的机械嵌合作用。

    3D打印技术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氧化锆桩预成纤维桩粘接强度粘接破坏模式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李淑霞钮昆于玲付天啸...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8例择期行乳腺癌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评估不同时点(术后第1天、第2天)患者疼痛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不同时点(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估不同时点(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睡眠质量,并记录手术时间、麻醉维持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同组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A评分增加、HADS-D评分增加,术后第5天HADS-A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对照组术后第1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D评分和HADS-A评分增加,术后第2天RCSQ总评分和HADS-A评分减少、HADS-D评分增加,第5天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天RCSQ评分增加(P均<0。05),术后第1天HADS-A、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维持量、瑞芬太尼维持量、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和焦虑、抑郁情况,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不增加麻醉风险。

    艾司氯胺酮全身麻醉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睡眠质量疼痛焦虑抑郁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附17例分析)

    裴家鑫苏彦威周雅淑邓雨抒...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2~6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及排尿困难16例,病程10 d~1 a;IRSG 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8例,12例Ⅲ~Ⅳ期中9例因肿瘤转移或复发死亡。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表现为盆腔不规则巨大肿块,中央腺体与双侧外周带分界欠清;免疫组化检查显示13例为胚胎性,3例为多形性,1例为腺泡性;Desmin、MyoD1、Myogenin阳性各16例。17例患者均取得有效随访,随访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17例患者2年无事件生存期(EFS)率为25。5%,2年总体生存期(OS)率34。9%;单因素分析显示,高IRSG分期(Ⅲ/Ⅳ期)、Ki-67≥60%、未行根治性手术患者2年EFS率及OS率低,患者预后差(P均<0。05)。结论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与其他病理类型的前列腺肿瘤难以区分,诊断依靠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可行前列腺根治性手术,Ki-67高表达(≥55%)、高IRSG分期(Ⅲ/Ⅳ期)、未行根治性手术者2年EFS率和OS率低,患者预后差。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前列腺根治性手术无事件生存期总体生存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6个月后分别序贯地舒单抗、唑来膦酸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黄凯华孙强吴志浩王贯通...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6个月后分别序贯皮下注射地舒单抗、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口服阿仑膦酸钠6个月以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0例,根据序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D组(42例)和Z组(38例),D组序贯治疗方案采用皮下注射地舒单抗,Z组序贯治疗方案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C)、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骨密度指标(腰椎骨密度值、股骨颈骨密度值)、生化指标[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D组治疗3个月PINP、CTX及治疗6个月OC、PINP、CTX和治疗12个月OC、PINP、CTX降低,Z组治疗3个月CTX及治疗6个月OC、PINP、CTX和治疗12个月OC、PINP、CTX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3个月比较,D组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OC、PINP、CTX降低,Z组治疗6个月CTX和治疗12个月OC、PINP、CTX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CTX降低(P均<0。05);与Z组比较,D组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PINP、CTX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腰椎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值升高(P均<0。05);与Z组比较,D组治疗12个月腰椎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值升高(P均<0。05)。两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Ca、P、ALP水平比较,P均>0。05。与Z组比较,D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P<0。05)。结论 口服阿仑膦酸钠6个月以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序贯皮下注射地舒单抗、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均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但地舒单抗较唑来膦酸在降低骨代谢指标和提升骨密度方面更有优势。

    地舒单抗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1例晚期成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

    聂远黄秋锦陈洋洋王进...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在晚期成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RMS)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成人ARMS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情况。结果 1例Ⅳ期ARMS成年患者,确诊时已有肺及肾上腺转移,通过VAC方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和环磷酰胺)化疗后,评估病情较前进展。交替IE方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化疗联用安罗替尼方案,用药期间患者出现间断咯血,停药后再次更替治疗方案,检测患者肿瘤样本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后,应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治疗,评估肿瘤灶较前缩小。后续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维持免疫治疗,患者取得一个超出预期的疗效,现已获得2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结论 晚期成人ARMS患者应用交替化疗方案、安罗替尼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检测患者PD-L1,根据表达情况应用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方法,以延长该类型患者的生存期。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

    羟考酮静注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白洁李喆镇路明孟丽华...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羟考酮静注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前10 min静注羟考酮0。1 mg/kg,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行右侧TAP阻滞,手术结束前15 min再次静注羟考酮0。1 mg/kg;对照组麻醉前10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右侧TAP阻滞并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芬太尼1 µ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不同时点[入室麻醉前(T0)、术后5 min(T3)、术后6 h(T4)]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FLACC评分、Ramsay评分、躁动评分,记录不同时点[T0、气管插管即刻(T1)、拔管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时点外周血E水平升高和NE、Cor水平降低,T4时点外周血E、NE、Cor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两组T3和T4时点外周血E、NE、Cor水平升高(P均<0。05);与同组T3时点比较,两组T4时点外周血E、NE、Cor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拔管时间短,FLACC评分和躁动评分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时点MAP和HR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两组T1时点和T2时点MAP、HR升高(P均<0。05);与同组T2时点比较,观察组T1时点MAP降低和HR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和HR升高(P均<0。05)。结论 羟考酮静注联合TAP阻滞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能较好的抑制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躁动发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明显降低,术后苏醒迅速,镇痛满意,不良反应减少。

    羟考酮腹横肌平面阻滞阑尾切除术应激反应镇痛躁动血流动力学

    2例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孙燕王绪栋罗荣华王兆辉...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自发突变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了解其遗传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LANE基因自发突变致C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1为3岁9月男童,因反复口腔溃疡及粒细胞缺乏2年余入院;骨髓涂片示粒系成熟障碍,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入院后经抗感染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基因检测显示ELANE基因存在自发杂合突变,确诊为重型CN;家长拒绝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小剂量G-CSF治疗,目前无恶性转化。病例2为15岁女童,患儿自8月龄因发热发现中性粒细胞缺乏,既往曾反复感染,此次因咳嗽10余天,发热2天入院;该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呈周期性改变;查体发现牙龈明显萎缩,伴部分牙齿脱落;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粒系成熟障碍;基因检测显示该患儿携带ELANE基因变异,可导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患儿粒细胞缺乏期行G-CSF治疗,家长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 CN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早的反复感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易漏诊,必要时可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评估变异来源。ELANE基因是引起CN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基因基因突变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过程中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激素替代疗法联合应用观察

    许岑郭婷葛红山朱丹丹...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接受FET的PCOS患者275例,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其中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AMH)<8 ng/mL 50例、AMH≥8 ng/mL 50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64例、BMI≥24 kg/m236例]采用GnRH-a降调节联合HRT,对照组(175例,其中AMH<8 ng/mL 104例、AMH≥8 ng/mL 71例,BMI<24 kg/m297例、BMI≥24 kg/m278例)采用HRT,比较两组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结果 观察组早期流产率13。0%、临床妊娠率63。0%、活产率52。0%,对照组分别为24。0%、48。0%、36。0%,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AMH<8 ng/mL者早期流产率8。0%、临床妊娠率56。0%、活产率52。0%,对照组AMH<8 ng/mL者分别为16。5%、50。5%、37。9%,两者比较,P均>0。05;观察组AMH≥8 ng/mL者早期流产率18。0%、临床妊娠率70。0%、活产率52。0%,对照组AMH≥8 ng/mL者分别为35。2%、43。7%、32。4%,两者比较,P均<0。05。观察组BMI<24 kg/m2 者早期流产率3。1%、临床妊娠率59。4%、活产率54。7%,对照组BMI<24 kg/m2 者分别为10。3%、51。5%、42。3%,两者比较,P均>0。05;观察组BMI≥24 kg/m2者早期流产率30。6%、临床妊娠率69。4%、活产率47。2%,对照组BMI≥24 kg/m2者分别为41。0%、43。6%、28。2%,两者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比较,P均<0。05。结论 GnRH-a降调节联合HRT在PCOS患者FET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较单纯采用HRT早期流产率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尤其是在AMH≥8 ng/mL和BMI≥24 kg/m²患者更为明显。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激素替代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冻融胚胎移植抗苗勒氏管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