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应用观察

    黄斌李丽英廖艺莫艳菊...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F)治疗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FNC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及呼吸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HFNC组采取HFNC治疗,共治疗28 d。治疗28 d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运动功能,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记录治疗28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治疗后,HFNC组6MWT、FEV1、FVC、FEV1/FVC、PaO2、OI高于对照组,CAT评分、mMRC评分、PaCO2低于对照组(P均<0。05)。HFN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HFNC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RF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增强运动耐力,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呼吸功能锻炼肺功能

    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miR-144、miR-14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郑博杜蕊郝咪陈丽丽...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组织微小RNA(miR-)144、miR-14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40例(140眼)UM患者(观察组)、100例(100眼)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取两组手术切除的葡萄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4、miR-145。比较两组miR-144、miR-145表达情况,以均数为界值将UM患者分为miR-144低表达、高表达以及miR-145低表达、高表达者,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UM患者miR-144、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miR-144、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预后,COX回归模型分析UM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病变组织miR-144、miR-145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iR-144低表达69例、高表达71例,miR-145低表达73例、高表达67例。与无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厚度≤8 mm、无眼外生长、T分期T1~T2期的UM患者比较,有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厚度>8 mm、有眼外生长、T分期T3~T4的UM患者miR-144、miR-145低表达者占比增加,miR-144、miR-145高表达者占比减少(P均<0。05)。miR-144、miR-145低表达UM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44、miR-145高表达患者(P均<0。01)。肿瘤厚度>8 mm及miR-144、miR-145低表达是U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UM组织中miR-144、miR-145表达降低,miR-144、miR-145低表达与UM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葡萄膜黑色素瘤miR-144miR-145总体生存率

    芪黄煎剂肠内滴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脾虚腑实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俞健潘晋方沈毅张琦...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肠内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肠内滴注;两组均早晚各滴注1次,连续7 d。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LYM/NEU、LYM/P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分别于术后第1、7天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造影剂初到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治疗后两组LYM、LYM/NEU、LYM/P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Hb、PAB、ALB、GL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B、GLO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7天两组QOL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芪黄煎剂胃癌根治术脾虚腑实证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

    1例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周光全陈果牟皎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男,45岁。因"红斑性皮肤丘疹1个月,发现外周血原始细胞3 d"入院。入院时表现为皮肤红斑性丘疹、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肺部阴影。骨髓涂片显示存在两种异常细胞群,即20。5%的原始细胞和24。5%的pDCs。骨髓免疫分型检查显示,原始细胞表达CD34+、CD117+、CD123+、HLA-DR+、CD13+、CD33+、CD38+和TdT+。pDCs表达CD4+、CD123+(高)、CD303+、CD38+和HLA-DR+,但不表达CD56;皮肤丘疹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DCs浸润,pDCs表达CD4+、CD123+和CD38+,不表达CD56。对细胞分选的骨髓液中两种异常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原始细胞和pDCs具有基本一致的基因突变,提示pDCs与原始细胞具有类似的肿瘤克隆起源。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MPDCP。给予VA方案化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 MPDCP临床表现多样,骨髓涂片、骨髓免疫分型、骨髓基因测序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VA化疗方案能够使MPDCP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MRD阴性,且安全性较好。

    急性髓系白血病浆细胞样树突细胞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骨髓细胞学检测细胞免疫检测维奈克拉阿扎胞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张小静董芬芬屈源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VEZF1)、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RF2BP2)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拟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66例(AIS组),根据NIHSS评分评估病情,分为轻度94例、中度119例、重度5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33例作为对照组。AIS组入院时、对照组查体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VEZF1 mRNA,ELISA法检测IRF2BP2蛋白,比较两组及不同程度AIS患者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IS患者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降低,其中重度患者低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重度患者(P均<0。01)。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770、-0。798,P均<0。01)。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94例,预后不良72例。梗死体积大、NIHSS评分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VEZF1 mRNA高、IRF2BP2蛋白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均<0。01)。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P均<0。05)。结论 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降低与AIS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检测能够较好地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不良预后

    依诺肝素钠抗凝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观察

    杨琨张燕妮林玲张和平...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依诺肝素钠抗凝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20例CKD 5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6个月。于每次透析治疗前20~30 min,观察组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比较两组血小板和血脂变化,记录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凝血、出血、脱发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HDL、LDL、脂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TG水平升高、脂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TG、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可降低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且不减少血小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依诺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血液透析血脂血小板计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核因子κB水平与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张力奋夏成云蒋健邓富丽...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Th17与NF-κB的相关性。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肌酐、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h17、NF-κB对SLE肾损伤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7、NF-κB预测SLE肾损伤发生的价值。结果 124例患者中,发生肾损伤40例,发生率为32。26%。肾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NF-κB水平均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均<0。01)。SLE发生肾损伤患者Th17与NF-κB呈正相关(r=0。288,P<0。01)。与未发生肾损伤的SLE患者比较,肾损伤患者Th17、NF-κB、血肌酐、24 h尿蛋白、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IgG和Hb水平降低,抗ds-DNA抗体占比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Th17、NF-κB是SLE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Th17、NF-κB单独及联合预测SLE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33、0。784、0。887,均高于0。70,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Th17、NF-κB与SLE肾损伤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发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辅助性T淋巴细胞17核因子κB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Kobayashi评分及血清IFN-γ/IL-4对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能

    吴娴婕霍开明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obayashi评分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对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114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其中并发CAL 44例、未并发CAL 70例。根据病程及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Kobayashi评分,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计算IFN-γ/IL-4。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obayashi评分及IFN-γ/IL-4对IVIG无反应性KD并发GAL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obayashi评分、IFN-γ/IL-4对KD并发GAL的预测效能。结果 114例患儿中,并发CAL 44例,未并发CAL 7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Kobayashi评分及较低水平的IFN-γ/IL-4是IVIG无反应性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obayashi评分、IFN-γ/IL-4预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并发CAL的AUC分别为0。717、0。782,均>0。7,IFN-γ/IL-4、Kobayashi评分及FIB、ESR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预测KD并发CAL的AUC为0。868。结论 对于IVIG无反应性KD患儿,较高水平的Kobayashi评分及较低水平的血清IFN-γ/IL-4均会增加其并发CAL的风险,两者联合FIB和ESR对并发CAL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Kobayashi评分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李元李立平李强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张甜甜吴利萍刘晶晶佟贝...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肾胺酶(RNLS)、肝活素(HP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90例PCOS患者(PCOS组),根据鹿特丹分型评估PCOS病情程度,其中A型23例、B型23例、C型24例、D型20例。另选择9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NLS、HPS。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与鹿特丹分型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NLS、HPS对PCOS的诊断效能。结果 PCOS组RNLS、HPS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PCOS组中,随着病情程度减轻,血清RNLS、HPS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PCOS组体质量指数(BMI)、睾酮、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生成素(FSH)、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NLS、HPS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与鹿特丹分型呈负相关(rs分别为0。683、0。671,P均<0。05)。BMI、睾酮、LH/FSH、HOMA-IR、RNLS、HPS是PCOS发病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RNLS、HPS联合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单项指标(P均<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升高,与PCOS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PCO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胺酶肝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