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化工
山西化工

张莉萍

双月刊

1004-7050

sxhxgy@163.com;bjba@sxhgw.cn;bjbb@sxhgw.cn

0351-2023719;2023819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5号

山西化工/Journal Shanxi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山西省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主管、山西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山西省惟一综合性化工科技期刊。主要报道行业内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及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最新成果和经济技术信息,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宣传效果好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西那卡塞的合成及工艺改进

    李菁萱李孟鑫单绍军
    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3-三氟甲基苯丙醛与(R)-1-(1-萘基)乙胺为原料,首先通过缩合,再通过氰基硼氢化钠制备西那卡塞,接着通过盐酸酸化成盐,得到盐酸西那卡塞粗品,最后经过重结晶得到纯品.该合成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两步总收率为62.4%.

    盐酸西那卡塞合成工艺改进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蒲公英绿原酸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卢娟韦新银谭春婷罗清淋...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蒲公英中的绿原酸.考察了低共融溶剂摩尔比[n(氯化胆碱)∶n(柠檬酸)]、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蒲公英绿原酸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出提取蒲公英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低共熔溶剂含水量 60%,n(氯化胆碱)∶n(柠檬酸)=1∶2,提取温度70℃,液料比35∶1(mL/g),超声功率 300 W,超声时间 42 min.在此条件下,蒲公英绿原酸的得率为 2.86%±0.05%,与预测值接近 2.89%接近,表明该模型可靠.同时对蒲公英绿原酸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绿原酸的提取液在 1~6 μg/mL,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提取液质量浓度为6 μg/mL时,两者的清除率分别为82.9%和84.2%,说明蒲公英绿原酸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蒲公英绿原酸低共融溶剂超声波抗氧化活性

    分子印迹电化学方法优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提取工艺

    孟戎茜白奕暄李苏杰
    7-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原位聚合法,以对氨基苯酚(p-aminophenol,p-AP)和 3,4-乙烯二氧噻吩(3,4-ethylenedioxythiophene,EDOT)为双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用于木犀草素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并进行表征.采用酶解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p-AP和EDOT实现了CV共聚,MIP对木犀草素展示出良好的电催化识别能力;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 81 min,酶解温度 45℃,超声时间 60 min,超声温度 45℃,提取率为 0.862 0%(RSD=2.287%),与HPLC方法测定结果接近(0.892 2%),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木犀草素提取工艺花生壳

    基于溶胶-凝胶法的稀土铕离子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茹巧荣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含溴的咪唑离子液体,并用它直接溶解氧化铕得到掺有稀土离子的发光材料,用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配位之后,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诱发下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发生聚合生成了稀土离子凝胶,并对其特性进行一系列研究.

    离子液体凝胶稀土发光材料

    β-苯乙醇制备工艺研究

    朱明伟熊东蔡峰郑亿琦...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β-苯乙醇制备工艺的可能优化路径,本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和实际情况,以环氧苯乙烷加氢方法制备β-苯乙醇,并通过多组平行实验,确定最优实验组合为:环氧苯乙烷用量为 2.0 g,催化剂用量为 0.04 g,溶剂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5℃.而后基于该实验组合进行放大实验与分析表征,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在产率上相对较优,且副产物较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β-苯乙醇制备工艺工艺流程

    氟气纯化用氟化钠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丁勇李權高超罗艳...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化钠(NaF)因对氟气(F2)中氟化氢(HF)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且能再生循环使用,已被广泛应用于F2 纯化工艺中.然而目前NaF吸附剂普遍存在强度差、孔隙率低、粉化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制备高品质F2 的技术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合剂改性成型法和原位高温煅烧造孔法的新型NaF吸附剂制备工艺,并以NaF吸附剂的成型效果、机械强度、残碳量和微观形貌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吸附剂合成工艺条件.所制备NaF吸附剂机械强度为5.56 MPa/m2,比表面积为4.3 m2/g,活化 10次后粉化率仅为 9.2%,HF吸附容量可达431 mg/g NaF,相比于现有市售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氟化钠吸附剂氟气纯化制备工艺吸附性能

    PVC用热稳定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梁国伟梁国超梁源德
    21-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PVC的热稳定性,对PVC用热稳定剂PU进行了研究,使用不同原料制备了 3 种PU,并对产物进行测试;制备了 18种性能实验试样,使用刚果红法与热老化法对试样进行了分析,证明了PU能够作为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辅助热稳定剂提高PVC的热稳定性,侧面验证了PU具有良好的性能,为后续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支撑.

    PVCPU热稳定性刚果红法热老化法

    致密气储层绒囊流体选择性控水实验分析与研究

    王禧润朱旭晨刘子雄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潜在适用稳气控水绒囊流体体系类型,建立体系性能参数、施工工艺参数与稳气控水效果间定量关系,以稳气控水效果为评判标准,优选体系配方.并针对致密气地层特征,结合绒囊流体稳气控水作用机制,引入突破压力梯度参数,评价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地层气、液两相流动能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对于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可动孔隙度改变程度具有差异性,这与不同配方下绒囊流体的性能有关.对于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以及可动孔隙度改变程度范围分别为 40.53%~59.63%、35.42%~44.81%和55.08%~64.75%;根据体系稳气控水强度,优化形成三类绒囊稳气控水流体系,优化得到绒囊稳气控水流体体系控水率达到70%以上.同时,测试 3种强度绒囊稳气控水体系注入地层后控制气相突破压力梯度增幅12.50%~22.22%,水相突破压力梯度增幅 77.76%~79.01%,优化的绒囊流体体系具有大幅度降低产水、保持产气能力小幅度扰动特点,能够达到稳气控水的效果.

    致密气稳气控水绒囊流体正交实验优选

    无水四甲基吡嗪工艺改造

    王利霞李鹏毅
    28-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无水四甲基吡嗪工艺的改造问题.通过对现有工艺的分析和评估,对利用乙偶姻合成 2,3,5,6-四甲基吡嗪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加料方式,脱水剂的选择等.结果表明:乙偶姻、乙酸铵反应初期温度60℃.反应时间控制在2h时,2,3,5,6-四甲基吡嗪总收率可达到79%以上,脱水剂则用无水乙醇为溶剂,无水四甲基吡嗪熔点可达到 85℃.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对比结果显示,经过改造后无水四甲基吡嗪的工艺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乙偶姻乙酸铵催化剂2,3,5,6-四甲基吡嗪

    不同硫源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分析

    代智慧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硫源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通过硫代硫酸钠硫源法和硫脲硫源法制备实验材料,并选择将不同原材料物质的量比的四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样品,通过实验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当物质的量比为1∶2 时,通过使用酒石酸锑钾和硫代硫酸钠作为原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放电化学容量可以达到600 mA·h/g以上,远高于石墨负极材料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硫源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硫源电池材料负极锂离子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