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农业科学

扆锁成

月刊

1002-2481

sxnykx@126.com

0351-7089783 7075565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街2号

山西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交流科学研究,转化科研成果。读者对象:农业科研工作者、农技推广工作者、农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张晓磊王晓明范光宇张雅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评价94份谷子种质资源,选取穗质量、穗码数、单码籽粒数等13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在1。90以上,变异系数在11。79%~37。75%,不同谷子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相关性;穗质量与穗码数、单码籽粒数、穗粒质量、倒二叶长、倒二叶宽、茎秆长、茎秆粗、主穗长、主穗粗、主穗节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穗质量、穗码数、单码籽粒数、倒二叶宽、茎秆长、茎秆粗、主穗长、主穗粗、主穗节节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二叶长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94份材料共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7份)、Ⅴ类群(17份)的穗粒质量、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可作为高产谷子引种或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将13个农艺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6。165%的4个主成分中,其中,第1主成分与穗质量、穗粒质量密切相关,贡献率为 37。401%;第2、3、4主成分与谷子的生态建成相关。综上所述,94份谷子种质资源材料变异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表明,0412-1-2-1、山西白、良谷、大红袍、老虎尾、2055父、媳妇笑(蔚县)、8311、饿死牛和小竹叶青可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谷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国家北方地区新育成花生品种的综合评价

    杨宜红刘聪聪张莹莹陈翠霞...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国家北方地区花生新品种的特征,推动优异花生新品种的高效利用与推广,以2020、2021年参加国家北方地区大粒组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的1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这16个品种在18个试点种植后的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2 a变异系数为2。34%~54。74%。聚类分析发现,在欧氏距离为9。6处,参试品种可聚类为四大类群,各类群均有所侧重,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包含9、1、5、1个品种,其主要特征分别为荚果籽仁较大且饱满度高、株型较高、高产高油酸、株型较低且高产,表明在当前高产、优质、株型适中的育种目标下,类群Ⅲ中的品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类群Ⅳ中的品种改良潜力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主要性状中提取出 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01%,反映了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主成分提取结果,对16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开农113、冀花311、濮花75号、濮花73号的综合性状优良,且符合当前育种目标。综上,开农113、冀花311、濮花75号、濮花73号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种植,且可作为亲本在新品种培育中优先选用。

    花生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北方地区

    甘蓝型油菜耐盐种质的筛选及评价

    赵泽宏杨钢郭徐鹏陈宇红...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以种适地"的盐碱综合利用的目标,获得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油菜种质,采用1。5%NaCl通过纸床快速筛选法从 52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中,筛选出不同萌发率的 6份油菜种质材料(Westar、G101、G112、bgr5、ZS11、G135),对其在琼脂盐胁迫和盆栽盐胁迫下的萌发率、下胚轴长、根长、鲜质量及生理指标(SOD、CAT、脯氨酸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2 MS培养基盐胁迫下,G135的萌发率、下胚轴长、根长以及鲜质量都优于其他5份材料,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6份种质的耐盐能力大小为G135>Westar>bgr5>G112>ZS11>G101;在盆栽试验中,从6份种质对不同盐浓度胁迫的响应看,G135的萌发率、下胚轴长、根长以及鲜质量在高盐浓度下均优于其他5份材料,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6份种质耐盐能力大小为G135>G112>Westar>ZS11>G101>bgr5;在盆栽幼苗期对6份种质进行0。8%NaCl胁迫,G135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6份种质耐盐能力大小为G135>G112>Westar>bgr5>ZS11>G101。综上,G135作为耐盐种质,表现出稳定的高耐盐能力,可用于油菜的耐盐性育种及耐盐分子机理研究。

    甘蓝型油菜纸床发芽耐盐种质隶属函数

    白蜡树FcF6′H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孙晓春黄文静李会容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odonW、EMBOSS在线程序分析白蜡树FcF6'H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对芸香科、豆科、伞形科、木犀科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和番茄中F6'H1的基因密码子进行聚类分析、中性绘图、ENC-plot分析和PR2-plot偏倚分析,研究影响白蜡树FcF6'H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因素,通过FcF6'H1与模式生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获得最佳受体。结果表明,白蜡树FcF6'H1的GC、GC1、GC2、GC3和GC12含量分别为0。431 2、0。512 5、0。349 0、0。432 1和0。430 8,CAI值为0。216,ENC值为57。84,表明白蜡树FcF6'H1基因的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偏倚分析结果表明,碱基突变和自然选择均会影响FcF6'H1密码子的偏好性;CDS进化树和RSCU值聚类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但是均表明白蜡树FcF6'H1与木樨榄XM_023028611。1、XM_023036788。1、XM_023034893。1 聚为一类,确定了F6'H1 基因的 6 个最优密码子,分别是CUC、AUC、AAG、GAG、UCG和ACA;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表明,模式生物中番茄和烟草适合作为遗传转化受体,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适合作为FcF6'H1的异源表达载体。文章初步阐明了白蜡树FcF6'H1基因密码子的使用规律。

    白蜡树FcF6'H1密码子偏好性ENC-plotPR2-plot异源表达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深对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樊明沈强云魏亦勤马广福...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以期探讨该地区小麦干播湿出种植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春小麦出苗期匀播早于条播,但成熟期条播早于匀播,收获穗数匀播比条播平均增加38万穗/hm2;植株第2节间茎秆粗、茎秆强度表现为匀播高于条播,且匀播比条播平均穗粒数增加1粒,千粒质量增加0。6 g,产量增加341。25 kg/hm2。同一播种方式下,播深6 cm比3 cm出苗时间延迟,第2节间茎秆平均长度增加0。96 cm,收获穗数减少105万穗/hm2,每穗粒数减少4粒,产量减少1 664。25 kg/hm2。匀播播深3 cm处理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为最高,其产量较其他处理高7。6%~19。8%。综上,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为匀播播深3 cm。

    春小麦干播湿出条播匀播产量宁夏引黄灌区

    北方农牧交错区滴灌梯度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芳欣张雅静张向前戎美仁...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区滴灌梯度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征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玉米先玉 335为材料,以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水分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 315(W1)、645(W2)、945(W3)、1 275(W4)、1 605(W5)m3/hm2共5个滴灌梯度,研究不同滴灌梯度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征、光响应曲线、干物质积累量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灌量增加,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胞间CO2浓度呈"V"字形曲线变化,且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W4处理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响应曲线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随着滴灌量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W4和W5处理均表现良好,W4和W5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 16 625。25、18 525。00 kg/hm2,经济产量分别为 17 650。54、17 829。49 kg/hm2。结合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可以看出,W4处理表现更优;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上来看,北方农牧交错区种植玉米时,采用1 275 m3/hm2滴灌量较为适宜。

    北方农牧交错区滴灌梯度玉米光合特征光响应曲线干物质积累

    外源喷施2,4-表芸苔素内酯对盛花期渍害胁迫下芝麻耐渍性的影响

    丁芳吕树立田壮博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盛花期渍害胁迫对芝麻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及2,4-表芸苔素内酯对芝麻渍害胁迫的调控效应,以耐渍芝麻品种商芝189和渍害敏感郑芝1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于芝麻盛花期(出苗后50 d)进行叶面喷施2,4-表芸苔素内酯(0。01、0。03、0。05 mg/kg),喷药后淹水处理36 h,渍害胁迫结束后常温恢复5 d,对芝麻植株根系生长情况、抗氧化体系及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渍害胁迫下,2个芝麻品种的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渍害敏感品种郑芝13表现尤为明显。与不喷施(CK2)相比,2,4-表芸苔素内酯质量分数为 0。03 mg/kg时,耐渍品种商芝 189株高、茎粗、侧根数分别增加 9。36%、8。66%、12。82%,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31。01%;2,4-表芸苔素内酯质量分数为0。05 mg/kg时,渍害敏感品种郑芝13株高增加9。96%,侧根数、侧根干质量分别增加14。92%、14。28%,SOD、POD活性分别增加13。01%、13。88%。综上所述,喷施2,4-表芸苔素内酯能显著提高盛花期渍害胁迫下芝麻的耐涝性,促进芝麻侧根生长,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光合能力等多项指标,有利于渍害胁迫后芝麻植株的生长恢复;其中,0。03 mg/kg 2,4-表芸苔素内酯喷施对促进耐渍品种商芝 189恢复生长的效果最好,渍害敏感品种郑芝 13以 0。05 mg/kg 2,4-表芸苔素内酯喷施效果最佳。

    芝麻渍害胁迫2,4-表芸苔素内酯光合能力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

    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子怡王学虎苑莹沈志峰...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3种外源物质腐植酸、海藻糖以及阿氏芽孢杆菌MB35-5复配对小白菜抗低温能力的影响,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常温处理(T1)为对照(CK),3个4℃低温处理:根部灌溉清水(T2)、腐植酸+海藻糖(T3)、腐植酸+阿氏芽孢杆菌MB35-5(T4),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小白菜的渗透调节物质、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CK)处理相比,T2处理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渗透调节物质、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与T2处理相比,T3、T4处理小白菜的株高、叶片面积、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POD、S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T3、T4处理的小白菜根、叶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综上,2种外源物质复配均可提高小白菜幼苗的抗低温能力。其中,腐植酸+海藻糖显著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酶活性,降低小白菜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腐植酸+阿氏芽孢杆菌MB35-5在增强细胞膜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白菜腐植酸海藻糖阿氏芽孢杆菌MB35-5低温胁迫生理特性

    混合盐胁迫对蒲公英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锦胡笑玫张旭萍拉本...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混合盐胁迫对蒲公英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蒲公英种子为试验材料,配制4种由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Na2CO3 组成的混合盐,其配比分别为 1∶1∶0∶0(YA,pH=7。20)、1∶2∶1∶0(YB,pH=8。03)、1∶9∶9∶1(YC,pH=8。90)、1∶1∶1∶1(YD,pH=9。63),每种混合盐设置 5个浓度梯度(25、50、100、150、200 mmol/L),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利用不同类型混合盐溶液模拟混合盐碱土壤条件对蒲公英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蒲公英种子在碱性盐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混合盐胁迫条件下,多数种子萌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同一种混合盐时,随着盐浓度不断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4种混合盐均在浓度为 25 mmol/L时,种子复水后恢复萌发率较高,最终发芽率与CK间差异不显著;同一pH值下,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恢复萌发率和最终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高pH值的YC、YD处理,盐浓度高于50 mmol/L时,种子难以发芽;YD组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盐浓度高于100 mmol/L后超过1/2的种子失活。混合盐溶液浓度、pH值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种子的各项萌发参数表现出极显著影响。湿地环境中的混合盐碱胁迫较单一盐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更强且不可避免,从植物种子生长初期进行盐胁迫培养,增强其对盐碱的耐受潜力,可为人工修复盐碱地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蒲公英耐盐性盐碱胁迫种子萌发混合盐

    改良基质对煤矿区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化

    陈花刘娜姚晓倩刘拉香...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破坏,为了改良矿区土壤,以榆林市某煤矿区土壤为试样,设置空白对照(CK1)、5%煤气化渣(CK2)、5%煤气化渣与平菇菌渣配施、5%煤气化渣与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5%煤气化渣+平菇菌渣+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共计13个处理,测定处理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矿区土壤改良的有效配方。结果表明,与CK1相比,CK2处理的土壤毛管持水性、孔隙度、pH值、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2。32%、0。92%、21。41%、12。89%,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含盐量分别显著降低76。52%、39。56%、26。85%、25。12%。与CK2处理相比,5%煤气化渣与平菇菌渣配施、5%煤气化渣与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5%煤气化渣+平菇菌渣+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均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矿区土壤中施入5%煤气化渣+30%平菇菌渣+10%生物炭后,土壤容重、密度和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发现,5%煤气化渣+30%平菇菌渣+10%生物炭处理对煤矿区土壤改良效果最佳。

    煤气化渣食用菌菌渣生物炭主成分分析煤矿区土壤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