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国土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严学新

季刊

2095-1329

shdz@vip.sina.com

021-56065970 56616343

200072

上海市灵石路930号地质大夏六楼610室

上海国土资源/Journal SHANGHAI LAND&RESOURCESCHSSCD
查看更多>>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本刊创刊于1980年,2011年1月起更名。以国土资源科研及规划管理为主要报导内容,固定开设“专家访谈”栏目。期刊将围绕国土资源诸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反映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成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展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上海国土资源》为科技学术性季刊,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329、CN31-2062/P,铜版纸全彩印刷,每季度末出版,期刊正文96页左右,刊文20余篇。每期定价25元,挂号邮资5元,全年四期共120元。投稿邮箱:shdz@vip.sina.com。 欢迎投稿,欢迎引用,欢迎订阅。欢迎对本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水文系统支撑城市韧性安全建设的若干思考

    宫辉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 40 年城市生态水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区域水循环要素的优化调控,有效地支撑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在城市生态水文系统理念的指导下,北美、欧洲和中国相继出现了低影响开发、水框架指令、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城市生态水文过程,自然水循环模式已转变为"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二元水循环模式.面对全球变化,韧性安全城市的建设更加关注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特别是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我国长期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强烈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水循环关键要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情境下的灾害风险.因此,地学基础条件及其韧性构成了城市韧性安全底座的基础.基于二元水循环关键要素调控设计的减缓和适应对策,在新一轮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区域二元水循环—水平衡调控—灾害风险""遥感大数据—台站网小数据—传递函数—云孪生",可作为一种地球大数据支撑韧性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框架和方法组合.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和海陆交互敏感区域,城市韧性安全还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考验.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区域二元水循环关键要素调控,可作为地学服务上海地下空间安全及城市韧性安全的一个策略.

    生态水文气候承载力二元水循环调控遥感大数据韧性安全城市策略建议

    典型国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差别化管理经验借鉴及启示

    张凤仪冯聪
    6-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管理保护区内矿业活动是大部分矿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典型国家制定保护区规划较早,目前已经做出了很多制度性探索,为我国进一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等国家为例,总结梳理了各国的自然保护地区内矿业活动在准入、运营、处置等不同阶段的管理模式,从保护区规划、法律制度、机构建设和管理机制四方面提炼出共性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间面临的矛盾,提出启示和建议.

    矿产资源矿业权管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差别化管理国际经验

    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问题研判、政策创新与保障机制

    甘晓辉伍婷邵虹汪宇峰...
    11-1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详实的基础调查和一手资料分析,发现实践中存在"规划难""审批难""指标难""供地难""实施难"等问题,特别是以往对土地要素保障偏重于城区,乡村地区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和用地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巨大,配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也难以保障,而产业用地的种类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旅游专业化特征使得现行政策不匹配发展需求,部分用地无法明确指标来源,项目报批缺乏实操路径,供地渠道也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创新和保障机制构建两方面着手解决.政策创新方面:一是以明确重点项目报批审批政策响应重点关注诉求,二是以完善规划配套政策重点保障产业融合项目和文旅项目,三是以创新全链条贯通政策供给策应投资主体需求;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一是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准入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差别化供应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多部门联动实施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保障机制

    长江口横沙地区演化过程及保护利用思考

    郭兴杰
    16-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口横沙地区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对横沙岛、横沙新洲的成陆过程以及浅滩的近期演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基于国家战略和前人的利用设想,提出了横沙地区目前面临的灾害和未来利用需要论证的制约因素.横沙岛于1958 年定界成陆,横沙新洲(东滩)在历史大洪水切割以及航道工程和促淤圈围等作用下于2021 年成陆,横沙浅滩目前"长高不长大",处于萎缩性演化态势.文章基于"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总结了前人提出的一些利用设想,认为需要综合研判横沙地区的保护利用模式.目前横沙地区主要面临流域输沙偏低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浅滩侵蚀问题,建议结合固沙保滩工程利用周围航道的疏浚土资源,未来利用也需要深入研究横沙地区生态保护、基底稳定、航道冲淤、盐水入侵以及极端气候等承载力问题.

    长江口横沙地区演化过程保滩工程利用思考

    基于城市更新的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与北京首钢公园为例

    韩晗李玉婧余珮珩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公园建设是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分析归纳优质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因素,事关我国城市发展大局.本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北京首钢公园为例,探究公众对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及该框架的实用性,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CES-ISA)框架.结果表明:工业遗产公园提供的消遣娱乐、美学和文化遗产与精神服务是最受公众重视的文化服务类型;完善地方感服务是提升公众满意度,促进工业遗产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CES-ISA框架能识别公众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工业遗产公园文化服务的管理优先级.

    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ISA框架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政基础设施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

    王磊姚士斌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工程性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景观提升探索的城市,本文探讨上海如何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和贯彻实施为契机,通过纲领性制订市政基础设施景观提升策略,持续推进系列文件、导则、标准、规程、活动,形成一系列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创新、多措并举方法创新、建管协同管理创新、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的规划治理成果体系,推动上海市政基础设施景观品质不断提升的创新实践过程.

    城市更新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提升规划策略创新实践

    基于杭州市实践的新时期土地储备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王雨岑朱从谋梅志恒苑韶峰...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增强土地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杭州市作为土地储备制度典型模范城市,经过近 20 年的探索实践,在制度探索以及实践方面处于全国前列.本研究系统梳理杭州市土地储备实践模式的运作机制、工作流程、资金管理、收储标准以及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做法,结合定量分析探讨杭州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效益,进而提出新时期土地储备转型升级路径和方法,以期为完善新时期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参考.

    土地储备转型路径实践探索

    江苏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毛胜洪李鑫雍新琴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5-2020 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FA模型分别测算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量化,最后借助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呈增长式发展,但增速均在逐渐减缓,且在空间格局演变上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分布;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状况良好,属于高水平耦合,整体协调度均值为0.67,属于"基本协调—初级协调"状态,且逐渐以中级协调类型城市为主;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脱钩类型以扩张负脱钩为主,未实现协同增进,多以土地利用效率增速相对滞后型发展,存在退耦风险;从江苏省整体尺度看,政府干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对协调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具有抑制作用.从三大区域尺度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协调发展,其余要素均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城市科学发展离不开"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双系统的良性协同联动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脱钩分析高质量建设

    融合景观风貌因子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细化与管控探索——以西宁市为例

    阮梦乔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以用途和主导功能为基础,具有较高的政策属性,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管控,但也存在对自然地理差异和人类活动特征考虑不足、难以实现美丽国土塑造目标等问题.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市域内地理景观差异性较大的西宁市为例,探索融合景观风貌因子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细化与管控方法,识别不同功能分区的风貌影响因子,明确"功能边界"和"景观边界"双向校核和融合管控的技术方法,丰富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分区景观因子管控与引导

    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研究

    朱俊杰欧向军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 2012-2021 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升速度前期快、后期慢;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间的差异主导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发展的演化方向由南向北,南北发展变化快于东西方向变化且南北差异大;各影响因素对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开放和产业水平对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大且驱动强,消费、教育和交通水平空间异质性小且驱动力弱或起负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动力机制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