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海军

半月刊

1003-0069

010-65815864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下斜街29号

设计/Journal SHEJI
查看更多>>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工业设计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自信视域下学位服的创新设计研究

    陈郭竞潘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代的文明古国,必然更应当有独立自主的中国学位服饰。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献考察研究,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汉文化的服饰系统文化剖析研究,根据设计符号学的语境、语构、语义、语用4个维度诉求的设计逻辑要求进行研究。提炼出适宜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中华视觉元素,按照内在结构的逻辑表达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出文化自信下中国学位服的时代符号内涵,实现了中华文化基因密码的革新、延续和共存等时代转译之中国学位服样式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位服创新设计文化自信汉服符号学

    数智时代的设计教育

    《设计》编辑部
    3页

    基于KANO模型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产品的需求研究

    刘思捷郑岩马旭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数字化设计中提升用户体验的设计指标,明确用户对传统文化类数字化产品的服务与功能需求。基于交互设计"三圈图"的理论框架,从情境、内容和用户3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研究、用户访谈和竞品分析,梳理出26项传统文化类数字化产品提供的功能与服务内容,编制KANO问卷并进行网络调查。提出了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设计策略,包括带来参与感的交互设计或沉浸式设计,以及具有中国风的视觉设计等。为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传统文化数字化产品需求研究KANO模型功能与服务分析

    宋代山水画意象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究

    徐嘉鸣邵萍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中国传统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宋代山水画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现代珠宝设计继承和发展宋代山水艺术,同时顺应市场潮流,从珠宝设计的角度弘扬与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宋代山水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画家笔下的作品,分析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变化。探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意象元素应用在现代首饰艺术中,既能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内涵和审美多样化的需求,为首饰风格注入新鲜血液。设计出中国风的时尚产品,并通过艺术语言向国际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设计创作了具有宋代山水画意蕴的首饰设计,并简要探讨了宋代山水画在首饰设计的可实现性与潜力。该研究可为相关首饰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思路。

    宋代山水画首饰设计传统文化意象元素文化内涵

    基于因子分析的现代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研究

    陈思佳刘治国白丹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探寻消费者对于现代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的偏好特征与情感认知情况,使铜艺文创家居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室内环境的点缀,提升整体格调。本研究应用量表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影响85后消费者选购的众多因素进行提取。归纳出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的4个重要维度及其所包含的设计因素。结合具体实例,在产品基础、感官、实用和情感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为铜艺家居产品实现工艺与功能创新,更好地回归人们的现代生活指出了具体路径。

    铜艺文创传统工艺因子分析情感化设计

    文创视角下北海贝雕文创产品创新研究

    曾家豪魏婕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海贝雕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传承问题,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旅游文创产品,完善北海贝雕文创产品的传承模式,提升北海贝雕的知名度。该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北海贝雕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北海贝雕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解贝雕的生成过程和制作工艺。通过对比分析法,将现存的北海贝雕文创产品与其他优秀的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定的结论。通过对北海贝雕的现状分析以及参考的创新性设计模式,分析出贝雕设计创新的突破点,得出设计创新的方法。该创新性的文创产品模式可以为北海贝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计创新品牌符号北海贝雕整合创新情感营销文化符号

    基于CGM与风格迁移的蒙象汉体设计研究

    姜雨璇吴海茹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蒙古文字的文化内涵与笔画特征为基础,探索蒙古族文字的当代传承路径与创新方法。以回鹘式蒙古文为个案,对笔画造型、文字结构等要素进行解构与提取,借助CGM推导法则对汉字进行重组并输出字体,最后辅以迁移算法对最终样本进行风格转译。对蒙象汉体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各类领域。利用该方法,将设计的程式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拓展汉字字体设计外延,也为其他民族字体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路径参考。

    CGM模型风格迁移算法字体设计蒙象汉体民族艺术传承

    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与传播思考

    刘晨曦王文青蒋慧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文化视域下,研究与分析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策略,寻找节庆非遗转化路径,拓宽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播途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视觉文化理论解析节庆活动在视觉经验方面的文化建构,对事物主体转化为符号的过程进行视觉性研究,利用节日的视觉经验、主要色彩、情感与情境为设计来源,转化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路径,结合视觉文化自下而上辐射的传播特点,扩展节庆非遗传播路径。得到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方法与传播策略。依据视觉文化的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建立在认知主体对视觉经验与审美倾向上,对俄罗斯族巴斯克节的节庆活动与文化内涵进行视觉转化,IP形象的多元媒介传播、故事化推广和跨界融合手段和方法,有助于人口较少民族节庆非遗传承与传播。

    视觉文化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传播节庆类非遗

    GRASSHOPPER参数化在竹编编织形态中的设计创新

    甄珍周海航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非遗传统手工艺竹编编织面临巨大的挑战。运用新技术与传统竹编编织相结合,活化传统,将传统竹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改变了传统竹编的存在方式。笔者通过对传统竹编编织进行调研与梳理分析,总结出传统竹编编织在结构、外观、技艺传承、市场等方面存在形态单一、手工技艺接近失传、应用载体和运用领域局限等突出的问题。引入grasshopper参数化方法,使用rhino软件和grasshopper插件解构竹编方式,提出竹编编织形态中的设计创新路径,构建竹编形态参数化运算器、搭建参数化设计数字平台、组建多种参数化编织形态数据库;运用案例操作,在造型和功能上实现多样化的表达。创造出拥有传统竹编气质的各种当代设计新形态,并为其他传统手工艺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数化设计grasshopper竹编编织形态创新

    沉浸式场景理论视域下VR皮影展陈应用设计研究

    闫子飞王迎龙温茗杰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场景理论和沉浸理论,设计交互式的VR皮影展陈,探索皮影艺术保护和发展的新方式。首先研究了VR皮影展陈的发展意义,然后根据沉浸理论和场景理论,介绍了虚拟空间中沉浸式场景理论的内容,接着提出了沉浸式场景理论视域下VR虚拟展陈的设计策略。完成了交互式VR皮影展陈的设计实践,设计了沉浸式的展陈场景、互动方法和社群生态,实现了皮影文化的创新式发展。为皮影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场景理论沉浸理论虚拟现实数字展陈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