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海军

半月刊

1003-0069

010-65815864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下斜街29号

设计/Journal SHEJI
查看更多>>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工业设计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类型学的博物馆文创设计研究

    张祖耀虞玥朱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设计语素"与"设计语构"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语素-语构"模型,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语素"和"设计语构"的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同时基于类型学理论的"语素-语构"模型,结合故宫博物院文创文具设计,展开4种类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并通过消费者认知验证了设计方法与策略的有效性,为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博物馆类型学文创产品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产品

    "图像"与"意象"双重驱动下的景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章丹芸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前景区文创产品现状进一步探究景区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及思路。基于对景区类型和功能的分类,针对景区特殊消费场景,突出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图像再现和意象表达。结合现今景区文创产品同形化缺内涵、同质化轻研读的问题,提出典型图像符号化、意象信息图形化的设计策略,结合实际设计需求,梳理出素材收集、元素整理、形象演化、设计应用的设计过程,为景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推动景区精神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景区文创产品设计图像意象设计策略

    景泰蓝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与实践

    李昕燕李昕孜黄赛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景泰蓝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以及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景泰蓝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实现路径。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风格迁移技术,抽取景泰蓝工艺、色彩、图案等特征要素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层语义特征,并融入面向年轻人的文创产品设计。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景泰蓝非遗文化的设计方法,一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以更年轻化为导向"为理念、以景泰蓝为载体的车载功能文创产品。研究结果表明了神经网络风格迁移技术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为创新发展景泰蓝以及其他非遗文化提供了思路和有效方法。

    景泰蓝风格迁移文创产品设计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代际团结模型的隔代亲子产品设计研究

    林璐宗新成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不同代际之间的联系和理解,进而增进家庭和社会福祉,提出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建立一个用于评估并改善隔代亲子产品的设计的评价体系。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从社会学属性到设计指标的转化过程,并通过六大维度(结构、功能、联系、情感、共识和规范)来评估产品对隔代亲子间代际融合的促进作用。加强运动功能和设计具有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产品可以显著增强祖孙间的互动与理解。为设计师提供了在创造具有社会价值和情感寓意的产品时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并为促进代际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和谐共处提供了科学依据。

    代际团结理论隔代亲子产品设计评价AHPTOPSIS

    基于战国采桑宴乐攻战铜壶纹样的城市地铁壁画设计——以北京市为例

    丁浩邓莉丽陈小桐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铜壶装饰纹样应用于北京市的地铁壁画设计中,使古代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并得以创新性发展,传播历史文物的艺术价值的同时,提高地铁壁画的文化意蕴,以满足地铁公共空间装饰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需求。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战国采桑宴乐攻战铜壶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角度切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案例研究、实地调查、视觉动力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纹样形式及构成进行研究,并提取其中的元素,与北京标志性建筑、城市色彩等相结合,进行壁画设计实践。战国采桑宴乐攻战铜壶纹样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独特,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将铜壶纹样进行元素提取并结合地铁站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壁画设计,应用于地铁公共空间之中,能够实现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和地铁壁画艺术的创新。

    铜壶纹样形式构成地铁壁画地域文化公共空间

    地域传统色的"重归"——以楚乐色彩在地铁中的应用为例

    曹淮冯璟玉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传统色的活化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在当代设计中,传统色的寻找和选取成为难题。引入k-means方法对楚乐色彩进行提取,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色彩方案的设计与用户评价。实现了对楚乐色彩方案的评估,帮助设计师科学地提取并应用地域传统色以辅助设计。研究提出一条可供参考的色彩活化与评价路径,能够传承文化基因,展现地域风貌,与用户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结。

    地域传统色活化色彩评价文化基因情感联结

    苏州地域性文化元素在空间中的提取和运用——以苏韵文化驿站为例

    唐嘉帅王堞凡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文化驿站逐渐被多人欢迎和接受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化驿站的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沉淀、地理环境等,还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并且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驿站的品质。本文将对于文化驿站融入地域性元素,同时通过对于商业空间外立面、室内、装饰细部着手,对地域性和文化驿站分别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从各项地域性设计理念为设计原则进行研究,通过对苏州文化驿站的重新设计,进一步探索地域性元素在展示商业空间的应用。

    地域文化室内设计商业设计提升提取元素苏式建筑

    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产的文旅体验设计策略及实践研究

    曾力孙盼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钢工业建设史是新中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号高炉现在作为武钢代表性的红色工业遗产,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及价值。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一号高炉的现状,梳理场景载体、用户旅程来分析用户痛点,洞察用户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用户体验五层次理论,围绕工业遗产场景在文旅体验中具体应用的侧重点,提出功能型产品与信息型产品的设计策略。继而从用户旅程的数字触点出发,设计"悟钢"数字小程序,依托场景以及现有资源来增强用户的情境感知与互动体验,为传承武钢红色工业文化以及如何利用红色工业遗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实践方法。

    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遗产价值体验设计用户体验五层次

    基于TAM-SEM模型的老年用户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

    朱珠朱长征马天婵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老年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通过构建老年用户可穿戴设备技术接受模型,探究影响老年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路径并进行产品设计。首先,通过扎根理论对老年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炼出影响老年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因素变量,同时根据文献分析挖掘出用户感知因素变量;其次,根据设计因素与用户感知内容构建老年用户可穿戴设备技术接受模型,详细探讨设计因素与用户感知之间关系;并求解其设计因素权重以获取重点设计要素,根据其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邀请24位老年人进行高保真原型手机移动端可用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评价高于现有产品。本研究基于TAM-SEM模型构建的老年用户可穿戴设备设计路径具有科学性,其可为同类老年可穿戴设备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思路。

    老年用户可穿戴设备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可用性测试

    基于八角行为模型的文旅APP设计策略研究

    谢雨缘龙娟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基于用户驱动力的文旅App游戏化设计策略,为文化资源推广提供新渠道与新思路。将八角行为模型与游戏化驱动方式进行逻辑关联,通过定性研究将用户划分为目标型、探索型、激励型、被动型4种类型,分析用户类型的目标点与机会点,综合用户的核心驱动力,提出了涵盖动机、反馈、叙事、社交4个维度的设计框架,为游戏化设计在文旅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八角行为模型文旅App游戏化设计用户驱动力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