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纺织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纺织科技
上海纺织科技

胡申伟

月刊

1001-2044

shfzkj@stri.cn ; shfzkj@sh163.net

021-55211341

200082

上海市平凉路988号

上海纺织科技/Journal 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纺织科技》创刊于1973年,是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主办的综合性纺织技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连续五届(1992、1996、2000、2004、2008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三十多年来,《上海纺织科技》一直遵循面向经济发展、加强科技交流、传播新兴技术、促进行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传播、普及、推广纺织学科的前沿技术,报道业界的最新动态,并针对企业生产、产品开发与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和实用技术。重点报道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以及管理、经营新理念。 “导向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上海纺织科技》的报道特色,在全国纺织企事业单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上海纺织科技》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收录。《上海纺织科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2044、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272/TS,国内邮发代号4-397,月刊,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每月18日出版。发行覆盖面遍及全国各省市,是国内外知名度高,发行量大的重点纺织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Q方法的衣物护理产品设计

    李翠玉曾晨晨
    44-4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延长衣物的生命周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衣物护理需求,提出将Q方法应用于衣物护理产品的设计中.采用Q方法挖掘消费者对衣物护理产品的主观评价要素,再利用因子分析提取5项核心需求和14项设计指标,以此来指导衣物护理产品的设计实践.研究表明,Q方法作为兼具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衣物护理产品的设计中能有效且更具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为相关的衣物护理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衣物护理Q方法因子分析产品设计

    芳纶阻燃黏胶双层面料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

    孙宏陶磊金林
    49-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纯芳纶1313织物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美观性,采用芳纶1313、阻燃黏胶纤维、抗静电纤维组合的纯纺和混纺纱作为原料,以平纹、2/2斜纹、3/3斜纹为基础组织进行接结经接双层组织和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设计,通过表里经纱排列设计开发出6款试样.测试了各试样的阻燃性、透气性、透湿性和隔热性.结果表明:加入阻燃黏胶纤维可以提高产品的舒适性,以3/3斜纹为基础组织的双层织物舒适性好于其他双层产品,平纹为基础组织的表里换层方格织物效果好于菱形和竖条织物.

    芳纶1313阻燃纤维接结双层组织表里换层双层组织透湿性隔热性

    基于剪纸艺术的机织面料设计

    张岑岑赵莹
    52-5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剪纸艺术设计了 4款机织面料,并试织了织物小样.采用28 tex涤/棉65/35混纺Z捻色纱,经纱捻度为68捻/10 cm,纬纱捻度为60捻/10 cm.基于剪纸图案中的典型元素"方胜纹",采用平纹地经起花组织对图案进行创新,设计了"方胜相连"和"繁花似锦"两款产品.所织小样图案丰富,颜色醒目,质地紧密厚实.根据剪纸技艺的镂空性特点,采用透孔组织设计了"菱形密密"和"布布相透"两款产品,面料小样柔软轻薄.4款产品均触感舒适,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机织面料剪纸混纺纱经起花组织透孔组织

    全成形休闲连衣裙式上衣的设计与开发

    洪楚玲黄从亮黄娴丛洪莲...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休闲连衣裙式上衣的全成形工艺实现方法,在分析休闲连衣裙版型款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服装的二维版型设计,并对纸样尺寸进行针织工艺转化.通过分析全成形编织成形原理,对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最后以涤纶纱线为原料完成了全成形圆领荷叶边连衣裙式上衣的一体成形.结果表明:荷叶边褶皱程度与变化针数、编织行数、边针个数有关,而与收针次数无关;平肩袖的成形需要用按比例局部编织的方法实现挂肩结构以及平袖山结构的编织.

    全成形褶皱局部编织连衣裙成形T艺

    抗静电装饰织物的设计与试制

    甘润生刘凯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织物的用途、原料、组织和规格,总结了织造工艺要点,织造了 3款平纹地小提花抗静电沙发套面料.3款产品的纱线有A和B两种:A纱为28 tex涤纶/精梳棉/涤纶基炭黑抗静电纤维65/34.65/0.35混纺纱,抗静电性能优异;B纱为28 tex涤棉65/35色纱.试验结果表明:经纱均为B纱,设计实例1#的纬纱全部为抗静电性能优异的A纱,设计实例2#和设计实例3#采用纬向嵌织的方式,将A纱与B纱以1∶1和1∶2的比例进行排列,不仅赋予了织物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选用配有PFT可编程纬纱张力控制器的GTX型剑杆织机,按照"中车速、大张力、早开口、高后梁"的原则进行织造.所开发的3款产品集装饰性、功能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提高了装饰织物的附加值.

    抗静电装饰织物提花织物混纺纱织造工艺

    缝纫提升剂在纯棉针织物上的应用

    张京彬张樱花帖碗停陈华毅...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纯棉针织物在缝制过程中的缝纫损伤,介绍了后整理过程中具有平滑作用的缝纫提升剂OE01的耐碱、耐盐及耐高温稳定性,分析了整理前后织物表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助剂用量对织物缝纫损伤性、颜色、抗起毛起球性、顶破强力、柔软性及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缝纫提升剂OE01具有良好的耐碱、耐盐及耐高温稳定性,能够明显改善织物的缝纫损伤性及手感,对颜色、抗起毛起球性、顶破强力及亲水性只会产生轻微影响.

    缝纫提升剂缝纫损伤稳定性纯棉针织物织物性能

    防护服运动性分析及评价体系构建

    李文燕潘姝雯戴宏钦胡胜宇...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防护服的运动性评价与常规服装的运动性研究相似,主要从单一的运动生物力学或生理学角度出发,且只对着装时运动情况进行探究的问题,从防护服运动的特殊性需求入手,结合防护服特殊的结构设计和穿着方式分析影响防护服运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从基本运动性、安全运动性、舒适运动性3个层次出发,开展基于所有防护服的完整运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防护服运动性评价体系权重计算

    反射光谱曲线微小变化应用于再生聚酯色相改善

    彭文婷李文刚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废旧聚酯回收再利用后会出现发黄、b值高的问题,采用透明染料作为调色剂并结合Bezier光谱曲线模型对废旧聚酯色值进行数值化改善.结果表明:使用色彩明艳、耐温性良好的透明染料LANXESS溶剂紫13和LANXESS溶剂紫36可有效降低再生聚酯b值.经过优化后的数学模型在相关性强的特征波段预测计算,再生聚酯色相达到目标样b值所需染料质量分数为39×10-4%.在此条件下,再生聚酯色相b值由11.35下降至3.89,明度L值为79.49.

    再生聚酯色相色值Bezier模型

    有色纸纱的制备及其色牢度

    周培文刘庆霞张亚洲孙理...
    7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市场对有色纸纱的需求,采用涂料为着色剂,选用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酯作为涂料黏合剂,借助单纱上浆设备进行纸纱染色,重点探讨黏合剂对染色纸纱表观色深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黏合剂配制的涂料色浆染得的有色纸纱表面颜色均匀;随着色浆中涂料用量的增加,所染制的有色纸纱的表观色深(K/S值)逐渐增大;在相同的涂料浓度下,聚丙烯酸酯作为涂料黏合剂染制的有色纸纱K/S值高于PVA黏合剂;聚丙烯酸酯作为黏合剂制备的有色纸纱的干摩擦色牢度基本在4~5级,且效果明显优于PVA黏合剂;两种黏合剂色浆所染纸纱的湿摩擦色牢度与皂洗色牢度均较低.

    纸纱黏合剂涂料染色K/S值色牢度

    静电纺复合隔热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

    余彦婷杨雅晴王欣欣张汉泽...
    82-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含有不同质量分数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复合隔热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及纤维形貌,分析微球直径及纤维直径的变化原因.隔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20%钛酸四丁酯和2mL氨水得到的微球隔热温差最大,可达4.2 K;添加2%微球进行同轴静电纺丝,纤维膜热阻可达0.072 5 m2·K/W.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中空微球含量增加,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添加量为2%时断裂强力最大,为7.51 MPa.

    静电纺丝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中空微球隔热性能力学性能